第648章 蹭儀器與小心思

字數:3618   加入書籤

A+A-


    其內置的ai輔助預篩選和實時重建算法,能自動識別高質量數據區域並進行初步處理,實現了從“手動操作、事後分析”到“智能采集、實時反饋”的轉變。
    最關鍵的是,g4的設計理念超越了“單機”範疇,致力於成為“多尺度研究的中樞”。 它擁有標準化的高速數據接口和自動化控製協議,能無縫對接細胞成像、蛋白質純化、超算模擬等上下遊平台,形成一個從細胞到原子的一體化研究流水線。而g3i等前代機型更多是性能卓越的獨立設備,在係統整合性與智能化程度上與g4存在顯著差距。
    簡而言之,如果說krios g3i是功能強大的“單反相機”,那麽泰坦 krios g4就是一台集成了頂級傳感器、ai攝影師並能實時進行後期處理的“全自動智能電影攝影機”。它不僅是觀測工具,更是一個高效能、智能化的生命微觀結構解析工廠,將結構生物學帶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通量、原子級分辨和動態研究的新紀元。
    這一台儀器的價格顯然是無比昂貴的,但對他而言,一切的硬件和平台都隻是工具。
    他從來沒想過從儀器上省錢,畢竟要是最後的實驗數據不準,導致投入這麽多時間和精力都被白費那反而更讓人心疼。
    他最終的目標,始終是那片浩瀚而迷人的生命科學未知之境。
    正如他剛剛在講話中提到的那樣,未來他還要繼續投入資金建設生物超算中心、蛋白質相互作用平台、甚至是細胞成像平台。
    現在燒的錢隻能說是毛毛雨。
    不過路要一步步走,不能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再加上整個南江給他支持力度雖然很大,但也不會投給一個看不到希望的無底洞。
    研究院剛剛成立,很多地方需要用錢,在下一筆資金打過來之前,他也得精打細算。
    所以,完全靠上麵的轉移支付也不是長久之計。
    現在的當務之急自然是先把研究院的攤子給鋪起來,慢慢用產出來彌補。
    ......
    自“泰坦 krios g4”冷凍電鏡在繁縷研究院安家落戶後,生物成像中心便成了院裏最熱鬧的“打卡點”。
    尤其是幾位國內結構生物學界的院士,如今來繁縷的頻率,比回自己實驗室還勤。
    這天下午,陸時羨剛開完會,就在成像中心門口撞見了華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劉路明院士。
    老先生手裏拎著個寶貝似的樣品盒,臉上堆著笑:“小陸啊,我們那兒那台老g3i突然鬧脾氣,數據總是不對勁。你看,我這有個急樣本來不及等,就想著借你這‘寶貝’掃一下,很快的!”
    陸時羨心知肚明,華科院生物物理所在燕京,實驗室裏的儀器都有專業機構定時保養,運行好得很。
    劉路明院士如今已經八十幾歲,算得上高齡了,卻還親自從燕京趕到南江來做數據,可以說很不容易。
    他也不點破,隻是微笑著側身讓開:“劉老您太客氣了,請進,我讓工程師配合您。”
    還沒等劉院士進去,江大的陳院士也匆匆趕來,手裏同樣拿著樣品:“巧了巧了!劉老也在?,陸院長我這邊有個關鍵的膜蛋白複合物,狀態特別不穩定,就你們這台g4的自動上樣和環境控製最穩妥,幫幫忙,測個初始篩查就行!”
    緊接著,燕大的李院士也出現了,理由更是直接:“我跟他們不一樣,我是來學習的!順便帶了個小樣品,驗證下g4那個新探測器的信噪比到底有多神……”
    一時間,成像中心休息區仿佛成了院士茶話會。
    幾位平時在各自領域說一不二的泰鬥,此刻卻像生怕分不到糖的孩子,圍著陸時羨和中心工程師,變著法子說明自己樣品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陸時羨應對自如,安排工程師做好協調,優先保證本院項目的正常進行。
    在不影響自身實驗進度的情況下,他並不介意滿足一些前輩們的需求。
    他深知,這些“蹭儀器”的背後,不僅是對頂尖設備的渴望,也是對繁縷研究院學術地位的認可和一種無形的靠攏。
    冷冰冰的儀器在貴重,些許的損耗也沒有最頂尖的那一批人才重要。
    看著幾位院士在得到應允後如獲至寶的神情,陸時羨對助理輕聲交代了他的小心思:“記錄一下各位院士的樣品類型和研究方向。”
    他嘴角微揚,內心不禁想道:這都是未來潛在的重大合作課題。
    這台g4,買得值。
    當然,儀器到位了,人員也要到位。
    之前他從米國挖回來的人雖然不少,但放在整個研究院裏就不太夠看了。
    於是,之前他就讓人以“繁縷”研究院的名義麵向全球發布招聘公告。
    公告在《自然》、《科學》職業版以及數個頂尖學術論壇悄然上線,發布了不少簡潔易記的廣告,在國際學術界的人才池中激起了層層漣漪。
    “探索未知,定義未來。”
    “三位諾獎得主領銜,繁縷研究院全球招募同行者。”
    ......
    現在看來,似乎之前高調的揭牌儀式產生的效果頗為不錯。
        而今天,讓陸時羨和負責人才引進的曲溪格外留意的,是三位剛剛從劍橋大學等世界top5的高校完成博士後研究,幾乎同期回國的年輕博士。
    麵試安排在研究院頂層的咖啡區,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江南水鄉的瀲灩波光,與室內充滿未來感的科技風格形成奇妙融合。
    曲溪提前向陸時羨簡要匯報了這三人的情況。    李時維,擅長跨膜蛋白功能研究,技術背景紮實。
    張躍,則是神經生物學背景,如他名字般,思維極其活躍。
    三位年輕人走進來時,盡管努力保持著鎮定,但眼神中那份難以掩飾的激動與緊張,還是暴露了他們麵對陸時羨這位學界傳奇時的心情。
    “坐,不用拘束。”陸時羨放下手中的咖啡杯,語氣平和,目光掃過三人,帶著一種洞察力,卻並不給人以壓力。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