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著急的羅伯特

字數:3257   加入書籤

A+A-


    陸時羨的身影準時出現在實驗室門口,他依舊穿著那身熟悉的白色研究服,步伐沉穩。
    他沒有立刻說話,目光緩緩掃過在場每一張不一樣的麵孔。
    片刻的寂靜後,他率先鼓起掌來。
    清脆而有力的掌聲在實驗室內回蕩,瞬間點燃了所有人的情緒。
    緊接著,更加熱烈、持久的掌聲爆發出來,夾雜著如釋重負的歡笑和淚光。
    這掌聲,是對過去無數個日夜奮戰的最好犒賞。
    掌聲漸息,陸時羨開口,聲音清晰而平和,卻帶著一種足以撫平所有疲憊的力量:
    “首先,我必須說,辛苦了,各位。”他又接著說道:“每一個數據的反複驗證,每一個實驗設計的精益求精,每一次遇到困難時的堅持不放棄,才有了今天這兩篇沉甸甸的論文。”
    沒有使用任何浮誇的辭藻,但這份肯定,比任何讚美都更讓團隊成員們感到由衷的滿足。
    “《自然》和《細胞》。”他頓了頓,語氣依舊平穩,“是國際同行對我們現階段工作的認可,是對我們過去幾年探索方向的肯定。這是一個輝煌的裏程碑,你們有資格,也應該為此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他的話讓在場的年輕人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
    “但是。”陸時羨話鋒一轉,聲音裏多了一份凝重與前瞻:“我希望大家清楚地認識到,論文的發表,不是終點,甚至不能算是我們前沿交叉研究項目的‘中點’。”
    “它僅僅意味著,我們拿到了下一階段更艱難、也更關鍵的比賽的‘入場券’。”
    說完,他走到一塊白板前,拿起筆,目光變得銳利起來。
    “聚光燈已經打在我們身上,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著我們。他們現在期待的,不是我們重複證明論文裏的數據,而是我們如何將這份紙麵上的‘藍圖’,變成真正能守護田野、影響產業的‘現實’。”
    他在白板上劃出三個清晰的箭頭:
    “第一,超敏生物傳感器的‘落地’攻關。”
    他看向負責傳感器微型化的幾位研究員:“論文裏的設備很精密,但成本高昂,操作複雜。下一步,我們的目標是將其體積縮小到手持式設備級別,成本降低兩個數量級,操作簡化到田間技術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即可使用。這需要我們在微流控芯片、信號讀取模塊和能源供應上進行顛覆性創新。這是硬骨頭,但我要求你們,在六個月內,拿出第一代可野外測試的原型機。”
    幾位研究員在各大高校都有教授的任職,雖然年齡比陸時羨高一大截,但此時看到他的眼神,都是神情一凜,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但更多的是一種被委以重任的使命感。
    “第二,智能沉默彈頭係統的‘穩定’與‘高效’。”陸時羨的目光轉向負責載體優化的團隊。
    “邏輯門控的精準度需要從99.9提升到99.99以上,最大限度避免非靶向效應。彈頭在植物體內的循環半衰期需要顯著延長,確保有足夠時間到達‘戰場’。同時,大規模、低成本、高均一性的生產工藝必須立刻提上日程,啟動攻關。我們要做的,不是實驗室裏幾毫克的珍品,而是未來可能按噸計算的產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大田驗證。”他圈定了最後一個方向,看向幾位負責應用的研究員。
    “實驗室的數據再完美,也無法完全模擬真實農田的複雜環境。我們需要立刻在全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態區如東北黑土地、華南水稻區、西北幹旱區),建立合作試驗田,進行為期至少一個生長季的嚴格田間試驗。”
    “評估傳感器在不同土壤、氣候下的預警可靠性,驗證智能彈頭對真實病害的防治效果、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作物產量的實際提升。這將是決定我們成果最終價值的‘試金石’。”
    陸時羨放下記號筆,環視全場,聲音沉穩而有力:
    “同誌們,頂刊的榮譽屬於過去。從今天起,我們要忘記《自然》和《細胞》,把目光投向實驗室外祖國的廣闊天地。我們要解決的,是關係國計民生的真問題。我們要追求的,是能讓華國農業、讓世界農業受益的真貢獻。這條路,注定很艱難,但也更有意義。”
    “我相信,我們能創造第一次輝煌,就一定能迎接這第二次、更偉大的挑戰。”他最後說道,語氣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信任。
    沒有豪言壯語,隻有清晰的目標和沉甸甸的責任。
    扔下這句話,在各個課題組轉了幾圈之後,陸時羨的手機鈴聲突然急促響起。
    剛一接通,便聽到羅伯特·萊夫科維茨急切的聲音穿透而來。
    "陸!"電話一接通,萊夫科維茨的聲音就帶著明顯的不滿:“我在《自然》和《細胞》上看到你植物實驗室的成果了。祝賀你在應用領域取得突破,但是......”
    他特意加重了語氣:"這讓我更加焦慮我們自己的項目了。如果連應用研究都能推進得如此迅速,為什麽我們計劃基礎科學領域的"樞紐蛋白"計劃反而停滯不前?"
    "我已經在這裏等了整整三周。"羅伯特的聲音愈發大聲:"設備調試、人員調配,這些準備工作早就該完成了。現在你還在分心發表別的領域成果,我們這兩個諾獎得主聯手主導的項目,難道要一直停留在紙麵上嗎?"
    說完,他直接下達最後通牒:"我建議你立即從那些應用研究中抽身,專注於我們約定的核心方向,不然就讓我太失望了。"
    "難道研究世界基礎規律難受不比研究技術應用要有趣好幾倍嗎?"
    通訊結束後,陸時羨笑了笑,對於他的無能狂怒毫不在意。
    畢竟這位諾獎得主很多年之前就以爆裂的脾氣出名。
    他也理解這位科學家的焦慮。
    在基礎研究領域,有時候慢一步就可能錯失重大發現。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