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各顯神通

字數:3716   加入書籤

A+A-


    華科院某個相關領域的院士群裏,平時潛水的幾位大佬也忍不住冒了頭。
    一位專注於植物免疫的資深院士在群裏轉發了兩篇論文鏈接,並發了個豎大拇指的表情:“小陸這一步,走得漂亮!把動物免疫裏的前沿概念巧妙移植到植物上,還做出了超越原版的創新,後生可畏!”
    另一位做生物傳感器的工程院院士緊接著回複:“關鍵是實用性和前瞻性結合得太好了!他那傳感器不僅靈敏度逆天,響應速度還快,而且設計得非常適合田間部署。這可不是實驗室裏的花瓶。”
    “我更看好那個智能彈頭係統。”第三位院士加入討論,“這思路太清晰了!精準醫療的概念被他用到了植物保護上,如果能大規模應用,絕對是農業領域的革命性突破,對減少農藥使用、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覺得這件事真是太酷了。
    就比如,此時剛從群裏打開鏈接仔細查看的吳閔濤。
    他將電腦上的配圖放大幾倍,卻還是看的有些雲裏霧裏。
    他是研究遺傳學基礎理論的,在這種植物學領域的理論研究上,一些大的方向讓他理解不難,畢竟同屬於生命科學領域,有很多共通的知識體係。
    但現在讓他理解這種純粹的應用研究,這就純屬為難他了。
    他對陸時羨心裏不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畢竟實驗室連帶著也研究遺傳育種。
    本來找個刁鑽的角度像往常一樣批判一下的,現在卻發現自己居然連論文都開始看不懂起來了。
    看著別人出風頭很不爽是真的,但內心中對陸時羨能夠同時在《nature》和《ce》上同時出這種封麵論文成果的,還是感到服氣。
    沒辦法,兩篇頂刊,不服氣不行。
    這兩篇論文,如同投入輿論湖麵的兩顆巨石,激起的漣漪從核心學術圈迅速擴散至公眾領域,引發了媒體與民眾層麵的雙重震動。
    消息首先在科技媒體圈炸開。
    《知識分子》、《科研圈》等專業媒體在論文上線後一小時內便發布了深度解讀長文,標題充滿驚歎:
    “‘諾獎級’應用突破!陸時羨團隊為作物裝上‘火眼金睛’與‘智能導彈’!”
    “從0到1的顛覆:華國學者首創植物‘智能免疫係統’,農業病害防治或進入精準時代!”
    緊隨其後的是主流媒體,《農業經濟》、《第一財經》等敏銳地嗅到了其中的產業潛力,標題更偏向商業化前景:
    “估值幾何?解析‘繁縷’農業科技背後的萬億級市場想象。”
    “農藥股應聲下跌?‘智能沉默彈頭’技術或重塑全球農化格局。”
    更具影響力的則在華國tv當晚的《聯播》中,用了長達一分半鍾報道此項成果。
    鏡頭裏展示了《自然》《細胞》的封麵,以及實驗室中精密的儀器和研究人員工作的場景。
    配以鏗鏘有力的解說:“…...這標誌著我國在農業前沿交叉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強有力的技術路徑。”
    社交媒體上,科普大v們各顯神通。
    有人用“給每株莊稼配上了24小時待命的‘特種部隊’”來比喻超敏傳感器和智能彈頭的協同作用。
    有人製作了生動的動畫視頻,演示邏輯門控彈頭如何像“智能導彈”一樣,隻在檢測到特定病原組合時才精準啟動,避免傷及健康細胞,彈幕裏滿是“黑科技!”“降維打擊!”的驚呼。
    與媒體相對理性的分析不同,民眾的反應更為直接和熱烈。
    在短視頻平台,陸時羨團隊雙頂刊、給莊稼穿上的高科技盔甲等話題迅速衝上熱搜榜前列,閱讀量短時間內突破數億。
    評論區化身為大型“讚歎現場”和“許願池”:
    “我滴媽!前幾天還在為我家陽台的番茄長斑發愁,今天就看到這麽牛的科技!所以什麽時候能給我家菜園子也整一個?”
    “這才是真正的科技與狠活!點讚!”
    “雖然看不懂那些分子機製,但我知道不用打那麽多農藥了!支持陸神!”
    “以前覺得科學家離我們很遠,現在感覺他們就在我們身邊,為我們的一日三餐保駕護航!”
    “作為一個農學生,看到這個真的熱淚盈眶!這就是我們學農的意義啊!”
    一些擔憂和質疑的聲音也同樣存在,但大多是基於對新生技術的謹慎:
    “這麽靈敏的傳感器,會不會誤報啊?”
    “那個‘沉默彈頭’在植物裏分解後,真的對人體和環境完全無害嗎?”
    “技術是好技術,就怕到時候價格太貴,普通農民用不起啊…”
    更有甚者,已經開始了“未來農業”的暢想:
    “以後農民伯伯是不是都不用下地了?無人機帶著傳感器巡田,發現病害自動召喚‘彈頭’無人機進行精準打擊?”
    “感覺這技術稍微改改,是不是也能用在人體上?比如精準打擊癌細胞?”
    線下,一些農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的電話也開始試探性地打到植物病理與遺傳育種實驗室的公開聯係方式,詢問技術何時能夠落地試用。
    甚至就連股市上,幾家生物技術和智慧農業概念股應聲上漲,而部分傳統農藥企業的股價則出現了小幅波動。
    這股由兩篇頂級學術論文引發的輿論熱潮,罕見地同時贏得了學術界、產業界和普通民眾的高度關注。
    植物病理與遺傳育種實驗室。
    第二天的早會上。
    陽光透過寬大的窗戶,將整個會議室映照得明亮而溫暖。
    與往常專注而靜謐的氛圍不同,今天這裏洋溢著一種壓抑不住的喜悅和興奮。實驗室主要團隊成員們齊聚一堂,臉上都帶著連日奮戰後的疲憊,但眼神中卻閃爍著喜悅的熠熠光彩。
    上周五,《nature》和《ce》兩本頂刊同步上線他們的重磅成果,如同在學術界投下雙響驚雷。
    過去的這個周末,他們的電話、郵箱幾乎被來自師長、同學的祝賀聲和企業、機構尋求合作的請求淹沒。
    而此刻,他們等待著最重要一個人的到來。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