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天下大勢!【求追讀!求各種票!】

字數:4930   加入書籤

A+A-




    季秋的語氣,平淡當中帶著一股勢在必得的氣勢,顯得信心十足。
    “文和!”
    哪怕季秋已經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劉伯溫仍是在苦苦規勸道。
    “老夫勸你,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擔心你啊!”
    “你可知你要對抗的是什麽?”
    “天下大勢!”
    “縱觀曆朝曆代,妄圖以一己之力對抗大勢者,有誰成功,又有誰不是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看著對麵衣襟染血,焦急當中滿是擔心的劉伯溫。
    季秋緩緩闔眸,想起了剛開始跟著劉伯溫學習時的一幕。
    “老師,什麽是天下大勢?”
    那時候的劉伯溫,還不是現在滿腹牢騷的怨氣老頭。
    麵對季秋的提問,劉伯溫還是樂嗬嗬,甚至略顯慈祥的耐心解釋道。
    “這天下大勢,說起來是所謂的江山氣運,朝廷命數。”
    “實際上,就是天下人的人心啊。”
    “人生在世,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在這世上的身份。”
    “每一個人,又都會圍繞這個身份而活。”
    “名利,富貴。”
    “血緣,傳承。”
    “當然,還有人生來就有的欲望。”
    “活下去。”
    “當天下之人,為了追逐這些目標,或者說維護這些目標時,所爆發出的反應,匯集到一處。”
    “這便是所謂的天下大勢。”
    在聽完這段講述後,季秋對於“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同時也想起了一首小詩。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從古至今,不外如是。
    從回憶中抽出思緒,季秋緩緩睜眼,記憶中的身影和眼前的劉伯溫漸漸重合,忽而又分散開來,令季秋看的有些不真切。
    “老師。”
    季秋的出聲很是突兀,語氣略顯沙啞,又摻雜著一股不屬於他這個年紀的從容。
    “說服陳友定的時候,我將元末亂世的症結,歸咎到了元廷身上。”
    “我騙了他。”
    “也騙了我自己。”
    季秋緩緩起身,忽然從書架上抽出一副字帖,打量著上麵歪歪扭扭的字跡。
    這字,確實有點難看。
    “從拜入您門下時,我就沒有掩飾過自己對於士紳,豪族的厭惡。”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有的時候我甚至會想。”
    “這即將建立的新朝,究竟是幹爹的天下,還是士紳豪族的天下?”
    “老師,你知道嗎?”
    麵對季秋語氣莫名的詢問,一向無所不知的劉伯溫,仿佛沒了答案,一直低下頭,靜靜地沉默著。
    季秋似乎也沒打算能得到劉伯溫的回答,仍是自顧自的開口道。
    “我觀東漢史,曆朝曆代,各路大家,都將四百年炎漢的滅亡,歸咎到了昏君誤國身上。”
    忽的冷笑一聲,季秋的語氣中滿是不屑。
    “好大的一口黑鍋啊!”
    “煌煌炎漢,南北縱橫九千裏,又豈是一人就能夠左右其興衰的?”
    “都說自古為帝者,英明不過漢武。”
    “可若是把漢武放到漢末,他能夠阻止黃巾紛爭,群雄逐鹿嗎?”
    “東漢全天下的世家,都渴望更進一步,都認為自己能夠在亂世中幸存下來,成為笑到最後的贏家。”
    “縱使秦皇漢武再世,又豈能對抗這種席卷天下的大勢?”
    聽到這,劉伯溫終於忍不住開口道。
    “既然明白這個道理,為何你還要一意孤行?”
    “你要知道,你若推行這些政策,可能連吳王都不會支持你啊!”
    “如今的頭等大事,就是北伐中原,複我漢人江山。”
    “你這兩番手段,雙管齊下,朝野必然震動!”
    “後方不穩,北伐又豈能建功?”
    “這個道理,吳王不會不明白,你更應該明白!”
    劉伯溫這番話,可謂是字字珠璣,皆是肺腑之言。
    北伐檄文,已經發布,全天下都在等著朱元璋和北元這命中注定的一戰。
    任何事跟北伐比起來,都顯得非常無關緊要。
    可季秋卻不這麽想。
    不偏不倚的迎上劉伯溫滿是費解的眼光,季秋終於說出了自己的苦衷。
    “老師,有些事情,是等不得的。”
    “您也知道,我這個謀劃,會得罪文武百官。”
    “北伐戰端一開,不知何時才能結束。”
    “為了穩定軍心,幹爹必然不會同意任何有可能影響軍心的政見。”
    “而等到北伐結束以後,不,甚至都等不到北伐結束。”
    “隻要元廷一旦露出無力回天的跡象,整個朝堂就會徹底變成各方勢力的爭鬥場!”
    “而幹爹也會必定會為朝堂上的各方勢力而發愁。”
    “幹爹不可能坐視任何派係做大,必然會在有這個勢頭的時候,出手打壓。”
    “而為了求穩,幹爹在打壓之餘,也必然會拉攏,甚至扶持別的派係。”
    “屆時,我的這些政見就更不可能推行下去了!”
    “隻有現在!就是最合適的時機!”
    熟悉曆史的季秋非常清楚。
    洪武一朝看似祥和的局勢下,唯一貫穿始終的,便是激烈的政治鬥爭,甚至一直延續到了正統年間!
    隻有在江山不穩,人心思動,卻又被美好前景吊著的現在,才是觸動各方利益最好的時刻!
    “為了開國大典,文武百官悉數在京,大軍未動。”
    “若是錯過這個機會,再想樹立對於百官的監察製度,打擊豪族,可能就要等到很久以後了。”
    “甚至洪武一朝,都隻能停留在‘打壓’的層次上,而無法形成一個紮實有效的製度,傳承下去。”
    “幹爹在時,能夠壓製百官。”
    “甚至隻要我還在世一天,我就有信心,為大明的百姓,為大明的後世之君,死死摁住這些蛀蟲!”
    “可若等到我和幹爹都不在了的時候,大明便要繼續走上南宋和東漢的老路,被這些蛀蟲一點點啃噬殆盡嗎?”
    說到這,季秋忽然起身,堅定的朝著門外走去。
    “既然老師身體有恙,弟子就不打擾了。”
    “老師好好保重身體。”
    “還請老師放心。”
    “弟子說出的事情,一定是能夠做到的。”
    英氣的身影腳步決絕,仿佛是踏上了一條注定孤獨的旅程。
    劉伯溫緩緩拂去嘴角的血跡,看著季秋的背影,怔怔無言。
    而在隻有季秋能夠看到的係統空間內,不知何時多出了五本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書籍,在係統空間的最高處,靜靜轉動。
    五本書唯一的不同,便是封麵正中,鐫刻有燙金的壹、貳、叁、肆、伍的字樣。
    係統空間內,漆黑一片。
    可這五本書上的數字,好像依舊在散發著極其燦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