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這鍋老六不能背,朕來背

字數:6778   加入書籤

A+A-




    遼人的效率很高。

    辦報的速度更快。

    基本秦風說完,次日第一版周報便已編輯好,呈現在秦風麵前。

    一張遼報。

    也基本分為了大小八個板塊。

    最關鍵的。

    則是遼地的大事兒。

    還有相關民生,甚至以及貿易的相關信息。

    頭版第一條。

    毫無疑問是蒸汽火車正式投入使用,甚至就連秦風賜名鐵興都記錄報上。

    “文章寫的很不錯,不過最好再通俗易懂些,要再白話一些。”

    興許是覺得遼地的第一份報紙。

    文章水平自然極高。

    但也正是因為高,太官方,有點偏八股。

    反而不適合讓所有百姓都看得明白。

    至於第二條,則是關於遼式栓動步槍定下。

    編號則為遼二十。

    寓意是遼王二十歲時,定下的這一式栓動步槍。

    第三條,則是關於遼地煉鋼廠、造船廠的招工。

    直到第四條。

    才是南高麗楊氏政權覆滅,楊永自殺,上麵還出現了冷吉的名字。

    信息內容上,沒有任何問題。

    該說的都說了。

    不該說的隻字不提。

    “白話,今後所有都必須用白話寫。”

    秦風定下了基調。

    當天下午,這篇報紙便被改完。

    這次秦風看得很滿意,通俗易懂,尋常百姓都能看得懂。

    “今後就這麽印。”

    基本到了第三天。

    第一版報紙便已徹底印刷完畢。

    也在廣寧城、範陽城中正式發放。

    與此同時,第一份報紙,還夾雜著秦風的信,一同發往了太子所在的洛陽。

    有了這報紙。

    信裏倒是讓秦風少寫了不少字。

    雖說。

    絕大部分書信,都是由紅鸞代筆。

    同時。

    報紙也隨著驛站,一路被送到了京都,送到了慶皇手裏。

    “老六搞的報紙?送給咱看?”

    哪怕隻是簡簡單單的一張紙,慶皇收到了也相當的開心。

    這是老六送來的東西。

    那就代表著老六還想著他這個父皇。

    哪怕真送個鵝毛過來,慶皇也會開心得不行。

    固然政務繁忙,慶皇依舊放下了手中的事兒,展開了那張遼地的報紙。

    “這紙張有意思,很輕便。”

    一份報紙不小,可拿在手裏沒有多少分量。

    王得水彎著腰,恭順道。

    “聽聞是為了發行方便,紙張輕了,報差就能攜帶更多份。”

    “有些道理。”

    慶皇展開報紙,看到了上麵的文章。

    不是蠅頭小楷。

    字還算大。

    字若太小,看起來就很費勁,對於大慶人來說很不友好。

    “蒸汽火車投入使用,遼王親自駕駛。”

    慶皇抬頭就看到了標題。

    臉上不免露出笑容。

    蒸汽火車的事兒,慶皇早就知道了。

    雄英那裏就有一輛。

    雖然那輛蒸汽火車很小很小,簡直如同玩具一般。

    但也能從中看出運行原理。

    “也算是個利國利民的好東西。”

    慶皇如此評價著。

    隻是並不著急在大慶鋪設。

    大慶太大了。

    所耗費更是驚人。

    在北伐沒有完成前,慶皇不會啟動任何大工程。

    必須將大慶所有的力量。

    都放在北伐上。

    唯有如此,方能不出差錯。

    “看來將那些匠人送到老六那,還真的送對了。”

    “要在京都,還真的做不出這等好東西。”

    慶皇如此評價著。

    大慶如今一半工匠,皆在遼地。

    另外三成在京都。

    剩下兩成在各州府。

    這已是京都人的共識。

    遼王好工匠之名,已經隨著戰績傳遍了整個大慶。

    匠人往遼地跑,這也是相當正常的事兒。

    雖說朝廷有官員彈劾。

    但慶皇全給壓了下去。

    甚至還反問了一句。

    “那些匠人去遼地,能住的暖、吃飽飯、養活家人。”

    “若繼續呆在原籍地,你們這些官員,能保證他們能活的很好嗎?”

    此話一出。

    再無人回答。

    大慶官員令慶皇很失望,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兒。

    也不能說大慶官員做得很差。

    而是沒有那麽突出。

    或者說真正有大功績的少。

    真正的大功績,也基本都被跟慶皇發家的老勳貴們掌握著。

    其餘人,也很難有機會。

    王得水聽慶皇的話後,老臉都笑出了褶子。

    “遼地的新鮮事物,的確多得很。”

    慶皇沒有說話,繼續往下看。

    直到看完一整段文章,不由大聲叫好。

    “好!”

    “老六這報紙辦得好,文章寫得明明白白,沒有什麽拐彎抹角的地方。”

    “這種大白話,咱看得痛快。”

    大慶八股取士。

    八股文寫好了,的確相當工整。

    可那些官員們,動不動就在奏疏內玩花活,竟整一些典故,或者偏僻的經言。

    搞得慶皇有時看著看著。

    就看不懂在說啥了!

    說句不好聽的。

    如果那些官員,奏疏裏用典故罵慶皇,慶皇都未必能看得出來。

    不過。

    也沒有人敢用九族的腦袋,來試探慶皇能不能看出來。

    畢竟慶皇的身邊,隨之配備一些翰林的,不懂的地方直接抓來一兩人問問,問問就什麽都知道了。

    大慶的奏疏。

    慶皇是被迫學習。

    可遼地的報紙,上麵的每一個字雖然缺胳膊少腿。

    但很奇怪。

    慶皇基本都能看得懂!

    而且每一段話,都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根本不用亂猜這段話到底啥意思。

    從事情的開始,到事情的結束。

    隨著報紙上的文字,就仿若老六駕駛蒸汽火車的畫麵都在腦子裏出現了一般。

    而且對於蒸汽火車。

    報紙上的報道也很詳細。

    從長寬高、到運載能力、到未來展望。

    這是篇相當優質的文章。

    慶皇本能覺得。

    這文章寫得比朝廷官員們都好。

    看得明白。

    “老六還真得要大搞鐵路,甚至不惜去倭國捕奴。”

    慶皇見此,不免歎息一聲。

    “老六好好的名聲,搞不好就被捕捉倭奴給糟蹋了。”

    慶皇對此相當鬱悶煩躁。

    那是自己最得意的兒子!

    慶皇是壓根不想沾染上半點壞名聲。

    “陛下,今春倭寇襲擊沿海,覆滅諸多村落,犯下滔天罪惡。”

    “更是妄想襲擊太子以及遼王殿下的車隊,不可饒恕。”

    “遼王出征倭國,也算是師出有名。”

    慶皇聽此,不免點頭。

    “固然有名,可老六要行的,是亡國滅種的勾當,不免有傷天和。”

    慶皇想了想,猛地站起提筆。

    “朕發一道討伐倭國的聖旨,亡國滅種這鍋,朕背也不能讓老六來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