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歸汴梁
字數:5639 加入書籤
“夫人!未央!快些收拾行囊,咱們要去各州巡查啦!”
梁子淵匆匆忙忙地將,手中堆積如山的政務往桌上一扔。
便迫不及待地直奔府衙後院。
扯著嗓子大喊大叫起來。
來到這朔方之地已有些時日。
但一直忙碌於各種事務,根本無暇外出走動。
眼看著如今各地官員紛紛入駐。
梁子淵終於可以稍稍鬆口氣。
自然想要抓緊時間出去逛逛。
此刻,他隻需將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傳達下去。
具體如何執行,則交給那些文官們去操辦即可。
而至關重要的兵權,他可是緊緊攥在手心,絕
不肯輕易示人。
畢竟,軍事力量乃是國家穩定的基石,又豈能隨意交與他人?
所以目前軍隊仍由他親自掌控。
如此一來,即便朔方節度使府內局勢複雜多變,他也毫無畏懼之心。
這一趟出行足足持續了一個月之久。
梁子淵帶著一行人輾轉於各個州縣之間。
親身領略了西北邊疆地區的風土人情。
所到之處,無論是大宋子民、吐蕃百姓還是黨項部落的居民。
無一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仿佛永遠無法擺脫命運的輪回之苦。
更有甚者,許多人在茫然無措中渾渾噩噩地度日,不知人生意義為何。
有些百姓甚至連活著的資格都沒有!
這一發現讓梁子淵大為震驚。
原來,城牆之外的世界竟然如此殘酷。
而城內的百姓卻能過著歌舞升平的生活。
真是應了那句話:“晨曦照,城內歌舞升平,寒風吹,城外塵土飛揚!”
麵對這種情況,梁子淵開始調整政策。
他意識到,賑災的重點應該從城內轉向城外。
不僅要在物質上給予百姓幫助。
更要從精神層麵去賑濟他們。
否則,一旦他離開朔方。
這些百姓和牧民們,又會回到過去的艱難日子。
於是,梁子淵每到一個地方。
便開始向當地百姓傳授團結友愛的精神。
他告訴大家,不要因為地域、種族的不同而產生隔閡,也不要分彼此。
這裏是屬於大家共同的一片天地。
漸漸地,黨項、吐蕃以及大宋的百姓們。
開始嚐試互相交流與溝通。
用物品交換物品,用錢銀購買所需之物。
隨著商業活動的興起,各種物資得以相互流通。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逐漸體會到團結協作帶來的好處。
原本陌生的麵孔變得熟悉起來。
彼此之間的關係也越發緊密。
梁子淵看到這一切,心中滿是欣慰。
他知道,隻有讓百姓們,真正理解並實踐團結友愛的精神。
才能徹底改變這片土地的命運。
大宋的百姓驚訝地發現,原來吐蕃人與黨項人並非傳聞中的野蠻人。
他們不僅擅長放牧,還擁有大量的鹽和精美保暖的毯子。
黨項人則有著高超的狩獵技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而大宋子民擁有眾多的糧食,且十分聰慧。
當大家不再以黨項人、吐蕃人和宋人為界限時。
他們意識到彼此其實沒有什麽不同。
大家都在同一片天地中艱難求生。
隻為了更好地生活,根本無需拚死相爭。
隻需拿出一些多餘的物品。
便能與他人交換到自己所需之物。
於是,交界的邊境逐漸恢複平靜。
若是梁子淵能夠在此地執政五年。
想必大宋的西北邊境,定能在他的治理下輕鬆實現百年和諧。
隻可惜,在這個混亂動蕩的時代。
像他這樣才華橫溢、文武雙全的人又怎能獨善其身呢?
這不,剛剛進入三月初二,就有一隊騎兵匆忙趕來尋找他。
“公爺,陛下急詔,令您即刻星夜趕回汴京,有大事發生。”
正在遊曆的梁子淵,聽了之後心中也是了然。
【想必是朝堂之上,有什麽緊急的事情需要處理。
否則陛下不會如此急切地詔令自己回京。
而且,看這架勢,朝堂之上那些袞袞諸公們已經束手無策了。
所以才會這般著急地把自己召回京城。
顯然,事情已經到了十萬火急的地步。】
“夫人,未央,你們率領斥候軍,帶上錢財細軟,隨後返回汴梁。”
梁子淵向兩人吩咐完畢,便翻身跨上白馬,朝著汴梁疾馳而去。
“陛下可曾提及朔方節度使的軍權交與何人?”
梁子淵一邊揮鞭抽打馬背,一邊高聲問道。
“由慕容延釗老將軍接替公爺鎮守西北。”
“可知朝堂之上究竟發生了何事?”
梁子淵繼續追問。
“年初,河北、山東等地突降大雪,受災頗為嚴重。
待到開春以後,黃河淩汛又導致山東大壩決堤。
如今形勢已然萬分危急,但朝堂之上諸位大人仍在爭執不休。
最後,陛下想到可能隻有國公大人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在梁子淵匆忙趕回汴京的時候。
趙疏影與李未央二人,緊急召集了所有的斥候軍隊。
迅速趕到了永通錢莊藏匿錢財的地方。
“妹妹,木頭讓我們把銅錢和銀子都搬出來。
但是短時間內根本找不到足夠多的運輸工具啊!”
李未央皺著眉頭,焦慮地說道。
趙疏影一聽,也感到一陣茫然無措。
的確,這麽多的銅錢和銀子,豈是說搬走就能搬走的呢?
據統計,銅錢的總重量大約有八萬六千噸,而銀子則重達一千三百噸左右。
要怎麽才能把它們運走呢?
“姐姐,看來看去,似乎隻有走水路才行得通了。”
趙疏影望著遠方的黃河,若有所思地說道。
“可是……”李未央還是有些猶豫不決。
“目前來說,這條路是最快的。
也是唯一能夠運走這麽多錢銀的方法。
雖然會有一定風險,但隻要我們多派些船隻在前方探路。
應該就能夠避免大部分危險。”
趙疏影分析道。
“唉,事到如今,也隻好這樣了。”
李未央無奈地歎了口氣,表示讚同。
於是,兩人決定按照趙疏影的提議行事。
他們開始積極籌備船隻,並安排士兵們負責搬運銅錢和銀子。
準備踏上充滿未知的水上之旅。
盡管前途未卜,但他們深知,這是完成任務的關鍵一步,必須勇往直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