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曆史的迷霧

字數:5423   加入書籤

A+A-




    封建王朝皇位的繼承總是充斥著血腥。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個過程雖然殘酷,但其實也沒有什麽對錯之分。
    玄武門之變,李二不率先動手可能死的就是李二了。
    如果非要說誰有錯,李淵應該負主要責任。
    《大宋宮詞》太宗皇帝和他弟弟趙廷美的對話,看似把“金匱之盟”完美的解釋了一番,實則隻是影視劇裏的劇情需要。
    實際上,“金匱之盟”是不可能存在的。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時年60歲的杜太後病逝,此時太祖趙匡胤33歲,正值壯年。
    彌留之際的杜太後難道能未卜先知,知道趙匡胤和周世宗柴榮一樣英年早逝?
    公元976年趙匡胤突然駕崩的時候,趙德昭已經26歲,趙德芳也已經18歲了。
    並不存在杜太後在臨死前所說的什麽“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的情況。
    而且“金匱之盟”首次在大宋朝廷中正式公開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九月。
    此時已經賦閑在家多年的趙普,不甘寂寞,上書太宗,說出了“金匱之盟”這件“陳年舊事”。
    太宗看到奏疏大喜過望,急不可耐地公布“金匱之盟”於天下。
    權利這玩意兒,自古以來,不管是誰,一旦粘手,是會上癮的,不管是誰絕對是舍不得丟棄的。
    此時,趙德昭已經“自殺”,趙德芳也已經“病故”。
    此時的太宗正在挖空心思準備對剩下的皇位威脅者趙延美動手,但又不敢做的太過明顯。
    天下悠悠,眾口難堵。
    做皇帝的往往是更加要臉麵。
    “金匱之盟”問世一年以後,太宗以“圖謀不軌”將最後的威脅趙延美關押於房州。兩年後,公元984年即憂悸成疾而死,時年38歲。
    趙延美之死是在太宗皇帝首次公布“金匱之盟”一事三年之後的事情了。
    倘若“金匱之盟”是真實的,那麽趙延美就成為最後一個有資格繼承皇位之人。
    至此,“金匱之盟”中涉及到的,所有的可以“繼承”皇位的人全部被除掉。
    從此,太宗皇帝可以高枕無憂了,可以名正言順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了。
    太宗皇帝最缺什麽?
    缺的是繼承皇位的合法性,在沒有遺詔的情況下,繼承皇位可以說名不正言不順。
    真正是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
    遲遲無法解決皇位合法性問題的趙二,在即位整整六年之後。
    終於在趙普的一番騷操作下,迎來了人生的巔峰。
    聯想到太祖在洛陽滯留長達近三個月之久,再聯想到太祖從洛陽回到東京汴梁城,僅僅五個月之後,便發生了更加詭異的“斧聲燭影”。
    “黃袍加身”,“金匱之盟”,“斧聲燭影”被稱為北宋初年三大謎案。
    僧人文瑩的《續湘山野錄》記載,帝和晉王喝酒,帝睡著後,晉王調戲花蕾夫人,被趙匡胤發現,晉王隨即用玉斧把太祖砸死。
    此言實不可信,腦袋都砸爛了,發喪的時候,觀看遺體的眾多大臣們都是瞎子麽?
    司馬光倒是記錄了“開寶九年,帝崩於萬歲殿”。
    又記載了太祖駕崩之後,宋皇後讓心腹太監王繼恩去喊趙德芳入宮。
    王繼恩則違背懿旨,在大雪之夜跑到晉王趙光義家門口,遇見了正在晉王家門口來回徘徊,焦急萬分的禦醫程德玄。
    司馬光畢竟生活在北宋時期,很多事情那也不是敢隨便記錄的。
    史料中隻言片語的記載,我們也隻能靠猜測、分析。
    一個禦醫在太祖皇帝即將駕崩之前去晉王府幹什麽?
    時間點掐得真準,來回徘徊,站立不安,難道是請驢車皇帝給他親哥哥治病麽?
    下毒。
    太宗皇帝深諳此道。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一首流傳千年的詞作。
    一杯牽機毒酒讓這位李後主命喪黃泉。
    時間再往前倒推,太祖開寶八年,也就是公元975年。
    南唐已滅,南方僅剩下一個早已經臣服的吳越政權。
    這一年,趙匡胤罕見的讓次子趙德昭接見吳越國王。
    (長子趙德秀夭折。)
    五代開始,凡是開封府尹加封親王者,那都是儲君的不二人選。
    而趙二早已經是開封府尹加封晉王。原本這些重要的接見活動都是趙二的活兒。
    皇家無小事。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政治信號。
    當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的時候,趙德昭隻有八九歲,還是個孩子。而那個時候趙光義已經近21周歲了。
    當趙匡胤黃袍加身,其實一直都在培養弟弟趙光義。
    甚至在當時的環境下,太祖皇帝的的確確有一種事不可為的情況下讓弟弟登基為帝的考慮。
    無他,在動亂的五代時期,牆頭變換大王旗的時代。
    如何保住“來之不易”的大宋江山是作為開國皇帝的趙匡胤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也是最首要的問題。
    正如瓊州之戰前夕趙昺讓趙與珞監國,甚至下詔書名言一旦有變興王即位一樣的道理。
    世間萬物,總是不斷變化的,而不可能一成不變。
    開寶八年,接見吳越國王的時候趙德昭已經25歲了,早已經是成年人了,而不是當初那個八九歲的小娃娃了。
    父子至親!
    看著自己的兒子一天天的長大,而自己又一天天的老去。
    逐漸老去的趙匡胤的內心也在不斷地蕩起一絲絲漣漪。
    在選擇兒子還是選擇弟弟的事情上不斷地糾結著。
    弟弟雖親,但華夏有一句老話,幼年親兄弟,成年兩親戚。
    長大了突然覺得少了些什麽。
    或許是有了那麽一點點的生分了吧。
    有一句老話說“人有三不親,舅媽不親,姑父不親,姨夫不親。”
    或許這就是人間現實吧。
    記得小時候,在下去舅舅家的時候,母親總是要仔仔細細地叮囑一番……
    至今,小時候的事情仍然印象極其深刻……
    從這次趙匡胤罕見地讓趙德昭會見吳越國國王這件事上,可以看得出趙匡胤的內心已經開始轉變,從長期培養弟弟,轉變為開始培養自己的兒子。
    不管怎麽說,一個人愛自己的兒子總是要比愛弟弟更多一些。
    長安,自從唐王朝滅亡之後,跨越千年,再也沒有一家封建王朝把長安作為都城。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從盛唐之後的關中之地,糧食產量早已經無法支撐起一座國都的需求。
    甚至唐朝皇帝隔一段時間就要跑到洛陽居住。
    長安,四塞天險。
    這麽一個風水寶地五代的帝王咋沒有一個去長安的?
    精明的趙匡胤難道連這一點都看不透?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晉王趙光義。
    趙匡胤遷都洛陽是真,宣布再從洛陽遷都長安,那就是打草驚蛇,引蛇出洞了。
    畢竟,趙光義經營開封多年,根深蒂固。
    甚至有的人隱藏得太深太深。
    果然,起居郎李符第一個跳出來。
    甚至趙匡胤的老部下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也蹦出來反對。
    起居郎這個職位是記錄皇帝的日常活動和國家大事的官員。
    更為讓人琢磨不透的是趙匡胤在遷都失敗之後,此人更是連續數次前往趙光義家中。
    難道隻是為了擼個串,喝個酒?
    趙匡胤一年來一係列的反常的動作,讓這位幹啥啥不行,卻善於玩弄權術的驢車皇帝趙光義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