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字數:6391 加入書籤
太宗皇帝的第二次北伐更騷。
就在宋軍隻要再加一把勁,就能把李繼遷徹底碾成渣渣時,趙光義卻因為要急於發動雍熙北伐,硬生生地把西北精銳宋軍調回了京城。
李繼遷獲得了寶貴的苟延殘喘之機。
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絕對是苦逼青年歡樂多。
打得贏就騷擾一次,打不贏咱再投降歸順也不遲。
所謂打虎不死反為虎傷。
在西北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太宗如嶽不群一般為了追求上乘武功(收複燕雲十六州,全麵超越兄長)揮刀自宮。
雍熙北伐,101novel.com萬宋軍精銳盡出,包括從西北調回來的精銳,甚至有些士卒是從五代時期都開始當兵的老卒。
這一次的北伐,太宗皇帝謀劃多年,光民夫都達到百萬之眾。
東路,中路,西路三路大軍分頭並進,合圍幽州。你好
太宗皇帝以東路軍為主力牽製遼國主力,中路軍進攻蔚州“河北蔚縣”,西路軍進攻雲州“山西大同”。
先拔掉幽州外圍,再圍攻幽州。
陣容豪華,匯集了宋初各路名將,可謂將星雲集。
曹彬、潘美、楊業、田重進、李繼宣、李繼隆、米信等名將悉數出動,陣容十分豪華。
然而,遼國立國近百年,國力強盛,豈是那麽好對付的。
太宗皇帝的謀劃是沒問題的,想法更是完美的。
但是如果如賭徒一般,把所有的寶都押上,幻想著一勞永逸,一戰定乾坤,那就有點想當然了。
幻想著秋風掃落葉一般的太宗皇帝押上了全部的“家底”,結果卻輸的很慘。
賭徒心理害死人!
當作為偏師的中路軍、西路軍一路高歌猛進,攻城拔寨連戰連勝的時候。
由名將曹彬為統帥帶領的東路軍主力卻“罕見”的拉稀了。
從雄縣到涿州(河北保定)短短的一百多裏地,糧道居然被小股遼兵截斷數次之多。
而且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從雄縣到涿州短短的不足150裏的距離上,其中有一大半的地盤還屬於北宋的領土。
不忍直視。
簡直就是離譜他媽給離譜上墳,離譜死了。
作為宋初名將的曹彬,其本人的戰績其實也並不算突出,主要的戰績參與滅蜀,其次作為統帥滅南唐。
那個時候的南唐其實已經是風雨飄搖,油盡燈枯,滅南唐的難度也不能算太大。
曹彬在曆史上被反複記載最多的一件事僅僅是“不嗜殺”而已。
伯顏滅南宋時,忽必烈也曾這樣評價過曹彬,忽必烈就曾說過“昔曹彬不嗜殺平江南,汝當為吾之曹彬可也。”
可見曆史上的曹彬並不是以戰績多麽突出而聞名的,隻是因為其每到一處不亂殺人而被後世津津樂道。
當遼國統帥耶律休哥派兵不斷襲擾延緩東路軍行軍速度,當遼軍切斷東路軍糧道的時候,當曹彬的東路軍糧草即將耗盡的時候,遼國主力部隊已經悄然抵達現場。
老鐵們,這一幕像不像當年霸王從彭城向西攻打函穀關,韓信從趙地中路截斷項羽的糧道,迫使項羽不斷回去打通生命線……
致使楚軍日漸疲憊。
當曹彬被迫和米信率領的東路軍一部會合之後,詭異的一幕又出現了,東路軍糧道再次被截斷。
岐溝關。
(位於河北省涿州城西南101novel.com公裏鬆林店鎮岐溝村。)
宋朝又一個恥辱的地方,一場大戰,作為統帥的曹彬居然舍棄大軍臨陣脫逃,致使東路軍大敗。
若不是中路軍及時趕到,田重進、李繼隆血戰遼軍,宋軍的損失還要慘重。
而潘美、楊業率領的西路軍在得知東路軍失敗的消息後也開始撤退。
陳家穀。
(山西省寧武縣陳家溝附近。)
當作為斷後的楊業在阻擋遼軍之後,撤退到陳家穀的時候,商量好的接應卻沒有出現。
楊業苦戰之後被俘,絕食三日而亡。
三路大軍,東路軍慘敗,西路軍損兵折將,演義中的楊家將死傷慘重。
作為主力兵強馬壯的東路軍卻沒有任何戰果,隻顧著一會往北跑,一會往南跑,然後再往北跑,到最後慘敗而歸,夏季把來回折騰。
隻有中路軍安然撤退。
而此戰之後,潘美也被演義成了一代奸臣潘仁美。
背負千古罵名。
真實的曆史上潘美是支持楊業的,隻不過潘美作為太祖的紅人,已經過氣了。
事實是潘美也頂不住太宗的紅人,監軍王侁的壓力,以至於放了楊業的鴿子。
至此,雍熙北伐徹底失敗。
此後,太宗皇帝改變外交政策,從北伐滅遼轉變為主動談判。
可這個時候人家遼國不樂意了。
你想打就打,想談就談,怎麽啥都是你有理了。
雍熙北伐結束後的同年十二月,宋朝與遼國又發生了兩場大戰。
第一次是986年的君子館之戰,宋軍損失數萬人馬。
第二次是土磴寨之戰,這一次宋朝找回了點顏麵,殺敵兩千,俘虜五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三場慘敗,驢車皇帝耗盡了太祖留下來的全部精銳,堪稱大宋敗家子的存在。
從此以後太宗皇帝雖然嘴上很硬,要勵精圖治收複燕雲十六州。
別當真,好麵子罷了。
後世總結出“北宋缺將,南宋缺相。”是有道理的。
無論是曹彬、潘美、米信還是田重進,又或者李繼隆都不是可以獨當一麵的帥才。
之所以造成“北宋缺將”這種局麵,這一點倒是跟太宗皇帝沒有太大的關係。
太祖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代周自立建立北宋,結合五代十國驕兵悍將擁兵自重的弊端。
為了避免宋朝成為第六代,隻能弱化武將的權力。
“杯酒釋兵權”,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可以獨當一麵的大將被剝奪兵權,辭職回家養老,從此北宋便沒了帥才。
加上烏煙瘴氣的西北局勢,讓太宗皇帝心灰意冷,從此再也沒有剛剛即位時候的意氣風發。
(或許,慢慢接受平凡的自己也是挺好的。)
從太宗後期開始,朝廷上下包括皇帝在內,都形成了一種風氣,俗稱鴕鳥政策。
戰爭是手段,政治才是目的。戰爭的本質是政治的延續。
三次大戰,三場慘敗。
徹底耗盡了太宗皇帝的雄心壯誌。與其說敗於軍事,不如說敗於政治。
第一次討伐伐遼,太宗皇帝趁著收複北漢之餘威,想乘勝收複後晉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幽雲十六州。
在錢不到位的情況下,將士們對此並不上心,消極應戰,第一次北伐黯然收場。
七年之後,太宗皇帝準備數年之久,不惜調回勝利在望的西北精銳,傾全國之力再度出兵北伐。
這一次,雄心壯誌被曹彬等平庸的將軍們蛋碎一地。
慘敗於岐溝關,折了演義中的名將楊業。
北宋缺將的短板被展露的淋漓盡致。
事實上,在雍熙北伐之前,滿朝文武就對收複燕雲十六州沒有太大的興趣。
朝臣們的心思是收複了又如何,關我何事?對我有何好處?還不如在家喝酒擼串,左一個明豔動人,右一個沉魚落雁,豈不快哉。
什麽收複失地,一雪前恥,關我鳥事。
五代時期中原皇帝輪流做,53年13位皇帝,平均在位4年,走馬燈似的換皇帝。
大臣們也不傻,給誰打工不是打工?
這就是五代時期大部分官員的心理態度。
至於說頭鐵的,都被拉出去砍了,砍一人送全家。
在這種人人隻為自己的環境下,文官們到處鼓吹和平相處的好處,武將也不願再去拚命。
有好日子不過去玩命,傻子才幹這事。
當然這話是不能明說的。
文人嘛,變變花樣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說辭,這都是常規操作,這都是基本功。
什麽我朝立國不久陛下要施行仁政,不可窮兵黷武。
當以休養生息,讓百姓們安居樂業為重。
至於說收複失地那也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
在這種強悍的理由之下,太宗皇帝也隻能默許。
“去年今日奉皇華,隻為朝廷不為家。殿上一杯天子泣,門前雙節國人嗟。”
馮道在接受石敬瑭的命令出使遼國之前寫下了這首詩。
或許這就是一個有抱負的文人心酸而又無可奈何的表現吧。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這首詩或許能把馮道的內心思想表達一二。
但,“烈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這種思想根深蒂固。
到了宋朝,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怒斥他為“奸臣之尤甚者”。
如果真這樣,五代十國合起來七十二年,人人都追隨前朝皇帝而去,人早都死光球了。
馮道曆任五朝三入中書,居相位二十餘年,共服侍10位帝王。
馮道曆經桀燕皇帝劉守光、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後唐閔帝李從原、後唐末帝李從珂、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晉出帝石重貴、遼太宗耶律德光、後漢高祖劉知遠、後周太祖郭威十朝。
基本在每朝都受到重用,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反過來推,馮道如果真的是個大奸臣,那麽五代時期這麽多皇帝都敢用他?難道這麽多皇帝都是傻缺?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