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何謂忠奸
字數:5518 加入書籤
“興王,朕以為太宗皇帝太急了,所謂一口吃不來胖子,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此言一出,除了趙昺之外,在場的趙與珞、黃鶴、武壘三人臉色一片煞白。
這小皇帝今天是怎麽了?一頓飯都吃不安生麽?
一個個低著頭,恨不得把腦袋鑽到地縫裏去。
“你們啊,都把頭抬起來。”
“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隻有總結經驗教訓,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趙匡胤先易後難是正確的選擇。
強悍如鐵木真,統一蒙古之後,那也是選擇先滅西夏再滅世仇金國。
此時的金國依然強大,鐵木真能暫時放下先祖俺巴孩汗被釘死在木驢上的仇恨是很理智的。
從地緣政治來講,蒙古滅掉西夏之後既可以選擇進攻南宋,又可以抄了金國後背。
同樣的道理,太宗時期西夏尚未建國,實力較弱。倘若北宋優先拿下西北,建立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則可以從西夏方向直插遼國腹地。
再以正麵進逼幽州,使遼國首尾不能相顧,疲於應付。
“當年遼國已立近八十年,國力強盛,非速亡之國,豈是一戰就能解決的?倘若先安定西北,拿下河西走廊,則我朝便能獲得足夠的戰馬。再假以時日積蓄力量,或許能夠收複燕雲十六州。”
甘青馬(也稱契丹馬)產於祁連山南北兩麓、青海湖周圍等區域,是著名的馬種。
西夏和遼國接壤的地區又是蒙古馬生息之地,蒙古馬多生長在空曠的牧區,能忍受漫長的嚴冬,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太宗皇帝錯誤的政策導致北宋自始至終缺乏戰馬。
趙昺好似自言自語,又好似給趙與珞等人說著。
“陛下所言極是,同時麵對兩個方向的敵人,的確頭疼得很。”趙與珞咬咬牙直言道。
“不錯,當年倘若徹底解決西北李氏,繼而經營好西北,便可獲得足夠的戰馬,以騎兵之優勢進入草原腹地,不斷給遼國放血,或許又是另一番景象吧。”
“陛下聖明,倘若如此,我朝或許也能出一位霍去病式的人物。”趙與珞回道。
“難啊,以我朝開國之初對待武將兵士的態度,封狼居胥,冠軍侯式的人物在我朝很難再現。”趙昺搖搖頭否認了趙與珞的說法。
“臣孟浪了。”
“無妨,你我君臣之間回憶往事,不必拘禮。”趙昺擺擺手毫不在意。
“陛下的胸襟著實讓臣等汗顏。”
“朕這半年來可以說夜以繼日,夙興夜寐,朕為了什麽?”
“我等在這裏吃著美味的火鍋,品嚐著香味十足的烤肉。興王可曾想過北地那些漢人,他們可曾有頓飽飯,哪怕死了可曾有個埋骨之地?”
老朱的父母死了,連個掩埋屍骨的地方都沒有。還是同村的地主劉繼祖發了善心,拿出一塊地皮供朱家作了墓地,劉繼祖因為此舉也是後福無窮。
被朱元璋封為義惠侯,蔭及子孫,與國同休。
“臣萬死!”趙與珞等人連忙站起來,這火鍋、烤肉也不好吃了。
“朕說過,不需要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接著吃,吃飽喝足才有力氣幹特釀的狗韃子!”
“臣等遵旨!”趙與珞等人紛紛行禮道。
“興王以為五代馮道此人如何?”趙昺等人一邊吃飯,一邊繼續交流著。
“回陛下,馮道曆仕四個朝代,侍奉十位皇帝,人稱十朝元老,堪稱是官場上的不倒翁,可見其左右逢源術之術發揮到了極致。我朝醉翁居士曾怒其不知廉恥,涑水先生更怒斥其為奸臣之尤。”趙與珞回道。
歐陽修人稱醉翁居士,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司馬光世稱涑水先生,諡號文正。
文人諡號從高到低依次分為“文正”、“文貞”、“文成”、“文忠”等等。
“文正”是文人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了,自從唐朝以後,這也是天下文人最夢寐以求的諡號。
大名鼎鼎的範仲淹、司馬光、方孝孺、曾國藩等都得此殊榮。
宋朝之前還有一位牛人獲得了“文貞”的諡號——魏文貞,魏征。
魏征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被諡為“文貞”的名臣。
唐朝沒有“文正”,“文貞”已經是排名最高的了。
到了宋朝為了避宋仁宗趙禎的諱,把“文貞”改成了“文正”。
按照《逸周書》的解釋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
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
“馮道為生民立命,為百姓立身,我倒是覺得此人是個好官。”趙昺擺擺手說道。
北宋大儒張橫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被稱為“橫渠四句”,曆代傳頌。
馮道出身於耕讀之家,幼年聰慧,品德很高,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都能靜下心來堅持學習。
單從這一點就值得我輩學習。
更重要的是馮道能安於清貧,除了讀書就是侍奉雙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以孝道治天下的古代,所作所為更是無可挑剔。
身處亂世,一生曆經四個王朝共計十位皇帝,難道也是馮道的錯?
身處亂世,一介文人,馮道又能改變什麽?
在無力改變的情況下,馮道恪盡職守,堅守一顆心係百姓之心,始終盼望著一位明主的出現。
而馮道最受指責的無非便是他不停地“更換”主公。
玉碎容易,瓦全卻難。
在五代這個亂世中,正因為馮道的“屈身”才拯救了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
王安石稱讚他“佛位中人”,蘇東坡盛讚他“菩薩再來人也”。
哪怕是罵他不知廉恥的歐陽修也不得不承認,當年契丹沒有滅亡中原,皆因依賴馮道的一言所善。
後晉石敬瑭死後,侄子石重貴即位,與契丹交惡,後契丹滅亡後晉,占領開封。
耶律德光囂張的問道“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遼太宗耶律德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次子。)
馮道謙卑地跪拜道“天下百姓,佛祖也救不得,隻有皇帝能救得。”
意思就是說開封城的老百姓誰來也救不,哪怕是佛祖來了也沒用,能救開封城百姓的隻有皇帝耶律德光您了。
不管態度有多麽卑躬屈膝,但馮道為了天下百姓至少敢說出來。
在屠城稀鬆平常的古代,馮道一句極其謙卑的話救活了一城的百姓。
寧為太平犬,莫做亂世人。身處亂世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不幸。
五代史上國運最長的後梁,不過曆經三帝十六年。
而壽命最短的後漢,僅二帝四年。
牆頭變幻大王旗,與馮道何幹?難道這也是馮道的錯?
馮道隻是做好了自己的本分,為皇帝分憂,為百姓請命,這已經足夠好的了。
“去年今日奉皇華,隻為朝廷不為家。殿上一杯天子泣,門前雙節國人嗟。龍荒冬往時時雪,兔苑春歸處處花。上下一行如骨肉,幾人身死掩風沙。”
當後晉滿朝文武不是腿痛就是腰疼又或者屁股疼的時候,當人人都不願出使遼國的時候。
馮道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石敬瑭的命令,毅然決然地踏上一條前途未知的道路,並且卑躬屈膝地完成了使命。
難道馮道不知道這一次出使會被無數人唾罵?
馮道心中的苦又有幾人明白?
一生苦苦追尋著明主的出現,後唐明宗李嗣源算半個。
一代明主周世宗柴榮剛剛即位不久,73歲的馮道便與世長辭。
“興王,朕並非是為馮道翻案,朕隻是有個問題想不明白。”趙昺臉色凝重地說道。
“陛下請講。”
“究竟是因為國家禍亂不斷,才有了這樣的馮道?還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馮道,國家才陷入了危亡禍亂之中?”
“一個為君王分憂,一個因一言而救一城的人,豈是奸臣?”趙昺憤然地說道。
五代時期,一個恪盡職守、以百姓為重的馮道是備受世人尊崇的。老百姓不傻,帝王更不傻。
這也是這麽多帝王都讓馮道擔任宰相的原因。
隻不過後人忘記了馮道高尚的品德,學會了馮道的“圓滑”,並將之發揚光大。
如果說馮道是“圓滑”的,那也是因為和其早年坐牢的經曆有關。
麵臨死亡的時候,馮道悟出來一個道理,一個人死了,就什麽也做不了了。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