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百年和平

字數:4513   加入書籤

A+A-




    “說著最卑微的話,解著君王的難題,身負最慘的罵名,做著為民的實事。苟全性命於亂世,事親濟民、提攜賢良。這便是朕對長樂老的評價。”趙昺說道。
    (馮道晚年自號“長樂老”。)
    忠者,有忠於君王者,如高唱著“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寧願餓死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齊。
    太史公把 “伯夷叔齊列傳”放在《史記》人物列傳之首,可見他對伯夷、叔齊兩人崇高道德的肯定。
    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誰不會說上兩句?倘若人人都如伯夷、叔齊那樣,那這個世界上豈不是早就沒有人了。
    亦有忠於百姓者,如趙廣漢、馮道、包拯等人。
    而在這些人中,寧願背負罵名也要心係百姓、竭盡所能保全一方百姓的馮道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或者這也就是聖人所說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吧。”
    馮道倘若不忠於國家,又為何不遺餘力地盡其所能保全百姓?倘若不忠於君王,又為何十位帝王都對其委以重任?
    一人瞎子尚可理解,難道十位皇帝都是瞎子?
    “臣明白了,多謝陛下教誨。”
    “興王啊,沒有百姓何來君王?身居高位者要忠於百姓,以百姓為重,這樣的人便是良臣、忠臣。反之禍害百姓者,終將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臣受教了,臣謹記陛下之言。”趙與珞回道。
    “黃鶴你也一樣。將來特種部隊訓練完成,到了北地,除了騷擾蒙元之外,亦要想辦法爭取民心,民心在我,舍我其誰!”趙昺看著黃鶴,滿是期望地說道。
    “臣遵旨。”黃鶴也連忙站起來說道。
    “還有你,武壘,一直跟著朕的身邊,著實辛苦了。以後但凡遇見欺壓百姓的,查明真相決不姑息,必要時可以先斬後奏。”趙昺擲地有聲。
    “陛下放心,若卑職遇見不法之事,卑職絕不會袖手旁觀。”
    “嗯,做好本職本身就是一種偉大。人人恪盡職守,那天下還有何事能難倒我等?”
    “謹遵陛下教誨。”三人一同說道。
    “河套地區,幽雲十六州。”趙昺自言自語地說道。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深夜,一片漆黑的東京汴梁城,一隊人馬不動聲響地從城東通津門悄然而出。
    汴河之上,一行人坐上早已等候多時的船隻,消失在漫漫黑夜之中。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宋太上皇宋徽宗趙佶。
    這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唯獨不通君王之道的皇帝,在聽聞金兵南下兵臨黃河之際,帶上一堆美人兒,拋棄了江山社稷,拋棄了都城汴梁城,拋棄了黎民百姓,坐著船遠遁江南。
    在這場曠世浩劫中,多少人死於戰亂,多少婦人慘遭蹂躪,又有多少家破人亡。
    而引起這場滔天浩劫的起因就是北宋揮之不去的“聯金滅遼”。
    時間倒退到北宋真宗景德元年,也就是公元1004年。遼蕭太後與遼聖宗耶律隆緒親率四十萬大軍南下深入,兵臨黃河北岸的軍事重鎮澶州(現在的河南濮陽。)
    遼軍一旦攻破澶州,渡過黃河,則直逼汴梁,大宋立國四十餘年來,第一次麵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令人可笑的是,這個時候,滿朝文武不是商量對策,如何抵禦外敵,而是紛紛要求遷都升州,今江蘇南京。
    一時間遷都之聲響徹寰宇。
    看會會表演,看會更不要臉,看誰更特釀的“浩然正氣”。
    啊,呸!這個時候也沒人提什麽“在德不在險”了,打臉不?
    幸運的是,在這危急存亡之際,一代名相寇準站了出來。力排眾議,堅持要求真宗禦駕親征,揮師北上,抵禦強敵。
    寇準的諡號“忠湣”,“忠”不用說,“湣”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
    這個諡號也是對這名一代名相最好的褒獎了。
    當然了這個諡號還有一層意思,多指被迫害之死的名臣。
    南宋嶽飛的三個諡號裏就有一個“忠湣”。
    “武穆”這個諡號,隻能排在武將的第三等。
    而嶽飛的第三個諡號“忠武”則屬於武將裏的最高級別的了。
    (諸葛亮、郭子儀諡號都是“忠武”。宋朝的李繼隆、韓世忠也是“忠武”級別的)
    嶽飛的諡號可以說一波三折,從宋孝宗開始的“忠湣”到“武穆”,再到追封為鄂王,最後到宋理宗時期定為“忠武”。
    此時距離嶽飛遇害已經八十多年了,至此嶽帥在宋朝官方正式稱謂為“嶽忠武王”。
    (有興趣的書友可以去河南安陽湯陰縣參觀“宋嶽忠武王廟”。)
    唐中興名將渾瑊,諡號也是“忠武”,而嶽飛當年以渾瑊自期,沒想到一語成讖,被害八十餘年後,嶽飛也得到了“忠武”這個諡號。
    真宗雙腿發軟,顫顫巍巍抵達澶州督戰,宋軍士氣大振,在澶州城下,以三弓床弩射殺遼將蕭撻凜。
    這玩意兒就是遠程“大炮”,射程可達一千步,即一千五百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隻不過需要二三十人才能拉得動。
    六七百米的距離,射的真特釀的準。
    時也命也運也。
    真是閻王有請,攔都攔不住。
    遼國一代名將就這樣死於宋朝一名小校張瑰之手。
    蕭撻凜是誰?
    此人就是在太宗皇帝第二次北伐失敗後,趁著西路軍撤退的時候,於陳家穀俘虜楊業楊無敵的遼國名將。
    影視作品演義中楊業頭撞李陵碑而亡,其實是絕食而死。
    蕭撻凜雖然是遼國的皇親國戚,但人家的仕途完全是靠自己的打拚出來的,從侍衛官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漸漸地才爬到了大將的位置。
    能力可不是吹出來的。
    陳家穀一戰,遼國屬於以眾欺寡。
    但戰爭就是戰爭,誰還會給你講什麽道理?
    仗還沒開打,先鋒主將就被射死,遼軍士氣一瀉千裏,人人自危。蕭太後見士氣低落,局勢不利,便主動派人與宋朝和談。
    這便是前文提到的,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誰特釀的還提什麽幽雲十六州啊。傻13啊?喝酒擼串不痛快麽?左擁右抱不香麽?
    一方滅不掉另一方,而另一方壓根就不想打。
    於是乎,雙方在澶州達成協議,宋朝花錢買平安,雙方以白河溝為界,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宋朝澶州又稱澶淵郡,故稱為“澶淵之盟”。
    從宋真宗景德元年農曆十二月(公曆1005年一月)到宋徽宗宣和二年八月(11101novel.com年)宋遼之間達成了百餘年的和平。
    一名遼國強硬派代表蕭撻凜的死,換取了宋遼之間禮尚往來,通使殷勤。
    一百餘年間,宋遼兩家親戚串門次數達到了三百八十次之多,頻率高達一年三四次。
    自此,宋遼之間再沒發生過戰事,以至於出現“國家承平,百有餘年,戴白之老,不識兵革。”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也許大概就是蕭撻凜那個刺頭之死吧。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