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祭祀大典
字數:5741 加入書籤
在宋朝,冬至、元日、寒食並列“三大節”之一,是宋朝的國家法定假日,可見當時人們對這一節日的重視。
(寒食節又叫“一百五”。是105,不是150。冬至日往後再過一百零五天就是寒食節。)
蘇轍“昨日一百五,老穉俱寒食”。 梅堯臣“一百五日風雨急,斜飄細濕春郊衣”
宋代的祀典中,昊天上帝與五方帝都屬於“天帝”,被列入上祀。
昊天上帝是主宰宇宙萬物的神,又稱皇天上帝、天帝。
從商周開始,曆代王朝祭奉的至高神,代表了天或者等同於天。
在古代華夏人的心目中,上天是至高無上的。
民間也有著“老天爺”的說法。
東、南、西、北、中等五方帝,則代表著“五行精氣”。
五色五行,金木水火土、白青玄赤黃。東方木德青帝,南方火德赤帝,中央土德黃帝,西方金德白帝,北方水德玄帝。
祥興元年的冬至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天色尚早,但海口城已經是一片熱鬧的節日氣氛。
大人們領著婆娘帶著孩子站在道路上看著熱鬧,小一點的孩童甚至趴在在大人們的肩膀上依然熟睡著。
由於天色尚早,離日出還有一段很長時間,海口道路兩旁的商鋪早早地掛起了大紅燈籠。
華燈初上,燭光閃爍,燈火輝煌,流光溢彩。
一盞盞大紅燈籠遠遠望去星星點點,讓人流連忘返。
紅色的燭光,似乎預示著來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正如趙昺的年號一樣,祥和複興。
宋朝冬至的祭祀大典是級別最高的,皇帝必須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參與祭祀大典,同時也是相當的破費。
南宋詞人周密曾賦詩描寫皇帝祭祀的場景“萬騎雲從簇錦圍,內官排立馬如飛。九重閶闔開清曉,太母登樓望駕歸。”
如此排場,花費自然不低。
太宗皇帝三年一次的郊祀花費達到五百餘萬緡錢。
真宗皇帝郊祀費用增至七百餘萬緡錢,再加上壞了規矩的這位,“私自”上泰山封禪,然後又花費八百餘萬緡錢。
兩次“活動”合起來花費超過一千五百萬貫……
以節約著稱的仁宗皇帝,數次祭祀也花費一千兩百餘萬緡錢。
“緡”用繩子串起來,“緡錢”就是一貫錢,一千文。
這其中有舉行大典的費用,也包括了朝廷的各種賞賜,和發福利差不多。
不但不用花自己的錢,還有不菲的出場費,反正是大家都很開心的一件事。
郊祀,又稱三年一郊。
北宋共舉行71次郊祀,明堂17次;南宋郊祀19次,明堂多達30次。
(郊祀和明堂是同一種活動。所謂“明堂”,就是專為祭祀昊天上帝而特地設立的,是為“天子之廟”。和郊祀相比,差不多可以理解為室外變室內。)
北宋並不怎麽守規矩,平均不到三年,兩年多一點就舉行一次。
南宋基本上按照三年一次的製度舉行。
南宋曆時152年,郊祀和明堂加起來一共49次,基本上差不多符合3年一次的標準。
南宋郊祀次數很少,而明堂次數很多,也反映出郊祀給南宋朝廷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
南渡之後,當郊祀之歲,每以貲用不足,權停郊祀,止享明堂,蓋以明堂代郊。
(最近沒錢,超過一塊錢的活動不要叫我。)
現如今的南宋更是窮得叮當響了,而且趙昺用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什麽搭建數百間青城齋殿,悉覆以葦席,護以青布。
什麽四層七十二個台階。
什麽天步所臨,皆借以黃羅,謂之“黃道”。
趙昺窮的都快揭不開鍋了,還有人舔著逼臉大言不慚,言之鑿鑿非要依慣例,依舊製。
比如前幾日在朝堂上就有一位不開眼的,吵吵鬧鬧要求趙昺蓋房子,還是蓋那種數百間青城齋殿的。
被盛怒之下之下的趙昺差點揍死。
節約,怎麽節約怎麽來吧,能不要的都不要了,能減少的都給減少了,能用往年舊的就不要用新的。
就這,禮部、戶部還有工部,幾位大佬聚在一起口水亂噴,臉紅脖子粗,爭來爭去,算來算去,在省得已經不能再省的情況下,預計這次冬至郊祀最低需要花費三十餘萬貫錢糧。
錢不當錢啊。
趙昺心中萬馬奔騰著,特釀的,好幾十萬貫呢。
還好,費用還不到原來的二十分之一。
“錢是王八蛋,花完繼續掙。”
雖然趙昺心疼的牙疼,但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也隻能尋求自我安慰。
時辰已到,一身盛裝的趙昺,左擁右抱。
啊,呸,是前呼後擁。
趙昺坐在鑾駕上,緩緩地出了宮門。
文東武西站著的群臣看到趙昺的鑾駕,連忙彎腰拱手行禮,然後按照次序跟隨在皇帝鑾駕的後麵。
在趙昺之前的幾任南宋皇帝為了省錢都是在明堂裏舉行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但這次不同往日,朝臣們都覺得自趙昺登基以來,國朝各項事情蒸蒸日上,朝廷內外上下一心,為了鼓舞士氣也為了凝聚民心,有必要搞一次“盛大”的郊祭。
反正在朝臣們的良苦用心,苦苦相勸下趙昺妥協了。
雖然跟北宋時期的郊祭不可同日而語,但人還是很多的,用人山人海都不足以形容。
整個海口可以說萬人空巷的存在。
能出來的都出來了,猶如成堆成片的螞蟻一樣,密密麻麻。
南門口,趙昺的鑾駕後麵,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祭祀隊伍,向著南郊“祭壇”出發。
“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
鹵簿就是天子的儀仗。
按照皇帝出行活動的重要程度,鹵簿的規格也是不一樣的,分為大駕、法駕、小駕和黃麾仗四等。
大駕適用於郊祀和籍田這些最重要的儀式。
(籍田,也就是每年春季皇帝親耕,始於周天子。每逢春耕前,周天子、諸侯親執耒耜在藉田上三推一撥,稱為“藉禮”。)
大駕鹵簿的規模那是相當龐大和複雜的。
以皇帝乘坐的玉輅(車名,一般指皇帝乘坐的車輛。)為中心,前後多達12個對稱的儀仗隊,後麵是文武官員、各色隨從、禦林軍護衛、樂隊等等。
甚至還要有大象、牛、馬等“動物儀仗隊”。
宋太宗時期,為了便於演練禮節,命人繪製《鹵簿圖》,藏於秘閣。
(原畫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全畫長1481厘米,寬51厘米。)
海口南郊,祭壇已經搭建完成。
大興土木是別想了,園林、彩繪、雕刻等裝飾品一概沒有。
甚至包括什麽高三丈四尺二寸,廣七丈,共七十二個台階的圓壇都是不起眼的縮小版。
大隊人馬走啊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終於到了地方。
祭壇上設置昊天上帝、皇地隻二神神位,及太祖太宗配天。
此時,天色漸漸地亮了起來,東方的天空出現了一抹朱紅色,大地朦朦朧朧。慢慢地那紅色的霞光,染紅了半邊天空,染紅了大地。
整個南郊祭祀,莊重而又肅穆。
目光所及,地麵上並沒有鋪設黃羅,顯得光禿禿的。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身著正裝的趙昺緩步走上祭壇。
萬眾矚目下的隆重現場,然而對於趙昺來說,每走一步都顯得那麽得艱難,那麽得沉重。
到達祭壇的趙昺,表情凝重莊嚴,雙膝跪地,高舉香火,向著神位跪拜。
接著就是念祝文(又稱祝冊)的環節。
冊,又稱為冊文、冊書、策、策文。原來是指編在一起的竹筒,後來逐漸演變成皇帝禦用文體。
唐朝以前,“冊”與“策”兩字混用。
唐代正式確立“冊”這種格式,後來按照冊文的功能分為祝冊、玉冊、立冊、封冊、哀冊、諡冊等等十餘種。
“祝冊”也就是古代帝王在郊祀中拜祭神靈或祖先的文書,又稱為“祝文”。
“玉冊”主要用於皇帝即位或者泰山封禪使用,也是皇帝受命於天的“任命狀”。
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趙恒,這兩位皇帝的泰山封禪玉冊現如今都保存於故宮博物院。
“玉冊”,相當珍貴,光材質便由寶玉製作,極其珍貴的存在。
“立冊”,冊立皇後,冊立皇太子專用。
“封冊”,封個嬪妃,親王,爵位之類的。
“哀冊”,“諡冊”就不用多說了。
喜歡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