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審之下的宦權

字數:3283   加入書籤

A+A-




    朱厚照總感覺哪裏不對勁,朱宸濠派了審理蕭宗瀛入京,還帶了一批人手,這不是小動作。而自己在寧王府中安插的人手可不在少數,尤其是朱宸濠身邊最親近的宦官萬銳,那可是自己的眼睛,還有馬梓銘、譚小七,這兩人已經混成王府護衛千戶了……
    在這種情況下,不敢說朱宸濠的一舉一動都會傳入京師,但每五日就有一份“朱宸濠生活錄”送到京師,包括這家夥和誰睡覺,哼哼了多久都有記錄。
    朱厚照不太相信蕭宗瀛帶了人手離開南昌,而且這麽長時間裏自己竟沒收到任何消息。
    隱約中,此事並不簡單。
    因為朱厚照的懷疑,王大隱、周邦這兩人陷入了徹底的黑暗之中,酷刑加身……
    兩日後朝會。
    大明銀行行長唐祺奏報:“大明銀行開門兩日,合計收入銀六十四萬七千八百餘兩,兌出新式寶鈔六十四萬七千八百餘貫,且有大量商人排隊等待存銀兌鈔,估算半個月後,收兌規模將在二百五十萬至三百萬貫左右。考慮新式寶鈔需求強勁,其他分行也需寶鈔儲備,故請旨增印二百萬寶鈔。”
    朱厚照看向戶部尚書孫交:“戶部如何看?”
    孫交沉穩,言道:“陛下,臣以為需等上一等,待熱潮過去之後,再作決定。”
    朱厚照想了想,點頭道:“那就依孫尚書之言,但考慮所需,大明銀行需做好加印準備。另外約束好每個銀行及分行,隻要登門,無論是兌出寶鈔還是兌出銀錢,必須按規如數給足,且務必盡早辦結,若有故意拖延、怠慢者,嚴懲不貸。”
    孫交、唐祺領命。
    刑部尚書何鑒出班,奏道:“陛下,今年為中興元年,同是為五年大審錄之期,按照慣例,南北直隸及浙江等十三布政司會將喊冤的徒刑、流刑犯將送京師審問。今年——是否按往日規製辦?”
    此言一出,司禮監宦官張永臉色微微一變,看向何鑒的目光有些怨恨,這他娘的是朝著自己來的啊。
    大審,其實是明朝會審之中的一個。
    會審的類型有很多,比如廷審、三司會審、九卿圓審、朝審、大審等。
    廷審是朱元璋定下的,說對武臣犯死罪必須親自審訊,不過老朱定下這個規矩的用途也可能是,自己方便定武將死罪,這不是冤枉他,比如胡惟庸案與藍玉案裏麵……
    三司會審就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長官一起辦案,九卿圓審那規格就更高一些了,六部九卿,大佬們全出動了,難得如此團圓……
    朝審並不是說在朝堂之上審,而是在三法司與一幹公侯伯等人共審。
    以上說到底還都是官員、勳貴辦事,但大審就不一樣了,大審是在三法司的基礎之上,由司禮監太監主持審錄罪囚,換言之,真正說話算數的,不是三法司,而是司禮監太監。
    大審製度是朱祁鎮時期確定下來的,死太監王振的發明創造,後來一直保留了下來。
    現在何鑒提出大審,擺明了是問朱厚照,現在的大明還要不要宦官指揮司法,和什麽囚犯並沒有太大關係,張永雖然是個宦官,但作為八虎中僅存的老宦官,也不是傻子,當然明白何鑒的用意。
    朱厚照將目光投向張永,淡然一笑:“張永,你如何看?”
    張永趕忙轉身行禮:“萬歲爺,臣隻是個宦官,並不通曉《大明律》,這大審便交三法司負責吧。”
    朱厚照滿意地點了點頭,言道:“既是如此,那司禮監就派人旁聽吧,不得幹涉。”
    此言一出,何鑒雖然有些不滿,但也認可了。
    朱厚照不可能完全拋棄宦官,想想老爹,雖然談不上被文官給架空了,但也是承受著文官集團的太大壓力,除了皇室宗親的事之外,大部分時候文官說什麽,那就辦什麽,文官說怎麽辦,那就怎麽辦。
    雖說當時文臣整體素質不錯,可他們並沒有改善大明,也沒有改變大明國力不斷下滑的處境。說到底,文官有自己的考慮,也有自己的利益,他們有些時候並不會大踏步走出舒適圈,除非有一股力量驅使他們,這股力量要麽是強大的皇權,要麽是弱小的皇權與強大的宦官。
    現在朱厚照把握大局,皇權握在手中,但同時還需要讓宦官保留一定的存在,不至於將宦官這把火徹底滅了,意在告訴官員,要麽辦事,要麽我會找其他人辦事。
    李東陽、楊廷和、何鑒等這些人都是老謀深算,自然清楚皇帝的安排。
    朝會後,朱厚照返回文華殿。
    崔元入殿,行禮後道:“陛下,皇室宗親俸祿改製之後,引起不少宗親不滿,包括錦衣衛內部,也有些人心惶惶。”
    錦衣衛之所以人心惶惶,是因為錦衣衛將官有過半都是皇室宗親,比如崔元,他是駙馬,還有錦衣衛指揮同知樊瑤,那是廣德公主之子,還有指揮僉事蔡遇,千戶蔡遵,百戶馬循、樊琮等,也都是公主之後。
    朱厚照想了想,開口道:“錦衣衛也好,特勤局也罷,終究都需以才、能為主,能者上,庸者下。告訴他們,他們這一代的俸祿朝廷不動,但想子孫後代還吃朝廷這碗飯,那就必須拿出能耐來,若一代代不能吃苦,那朝廷如何重用,朕如何委以重任?”
    崔元知道這些道理,可也知道這些都是少爺的命,他們早就失去了血勇之氣,說白了就是混日子的。
    朱厚照剛想說話,內侍匆匆跑來道:“陛下,驛使送來了江西捷報。”
    “讓他們來!”
    朱厚照眼神一亮,連忙起身。
    王守仁的捷報姍姍來遲,但終於送到了京師。
    李東陽、楊廷和、王廷相、張懋等人匆匆趕來,正好驛使下馬,呈送上捷報文書。
    驛使是千戶張不欠,從懷中取出兩封文書,行禮,高聲喊道:“奉江西巡撫王守仁之命,送天子捷報一封,另附請罪公文一封!”
    :..cc0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