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仁至已如此,貪腐仍不止!

字數:5465   加入書籤

A+A-




    洪熙大胖苦笑連連。
    永樂盛世誰接手都是盛世,這點他承認,確實富裕至極,但也經不起倆爹折騰啊!
    洪熙朝財政都讓這倆爹幹困難了。
    朱棣毫無慚愧。
    洪熙朝有多少錢他還能不知道?
    一百萬兩白銀,還是拿的出來的,畢竟鄭和每次下西洋,收回來的可都是金銀珍寶。
    不過就算這個羊很胖,也不能逮著一隻羊猛薅。
    畢竟是親兒子。
    朱棣想了想,開口說道:“把朱壽大將軍請下來。”
    “得嘞!”
    洪熙大胖鬆了口氣,收回腦袋,禦簾垂落。
    很快。
    禦簾掀開。
    洪武大帝朱元璋撩開簾子,皺眉問道:
    “你有事?”
    朱棣連忙說道:“爹!我跟小厚照談點事情,不著急,您先訓著。”
    禦簾放下。
    龍輦內傳來幾聲哀嚎。
    “滾吧。”
    朱厚照急不可耐的飛速逃離,揉著發腫的屁股,呲牙咧嘴的走下龍輦。
    大將軍嘴裏還不斷嘀咕著:“大將軍怎麽了,當皇帝不掌握軍權那還是皇帝嗎?你看看人家外麵的國王,都兼著軍國大權……”
    聲音微不可聞。
    朱棣卻聽得一清二楚,瞪眼嗬斥道:“你個小王八蛋自己掛帥肅清營還有理了?你知不知道,這要擱以前你這算是欺君!”
    朱厚照撓了撓頭。
    乖乖的立在那,也不敢反駁。
    但肯定不會聽進去,也不可能搭腔。
    孩子就是倔。
    朱棣咳嗽一聲,說道:“昨天最後一批線膛槍已經送到你的豹宮了,你小子近來抄家得了不少銀子,倒是夠富裕的。”
    朱厚照苦著臉說道:“太宗爺,這一百兩一支,真是有點貴了。”
    正德朝目前為止統共才查抄出來一千多萬兩金銀,光是十萬支線膛槍都要付出大半,著實不舍。
    還想試圖講一講價。
    “胡鬧!”
    朱棣嗬斥道:“由檢,把寶箱打開……剛才你在龍輦內也聽到了,這小手槍一千兩一把,太宗爺賣給你的還是大號的,才作價一百兩銀子,你要虧死太宗爺不成?”
    “啊,這。”
    朱厚照的臉皮終究不夠厚,被宰了一筆,反而有些慚愧。
    “什麽都不用說了,抓緊撥款,給由檢一百萬兩,其他的都讓由檢鑄成大明銀幣送來。”
    朱棣大手一揮,蓋棺定論,而後一手搶過剩餘八隻左輪的寶箱,踏踏的走上龍輦。
    隻留給二人一個霸道的背影。
    朱由檢眉宇間盡是歡快之色:
    “嗯哼,大伯祖,記得白銀純度要高啊。”
    “什麽話!”
    朱厚照嘀咕道:“說的跟我想給你假貨似的。”
    “說到這……由檢啊,我看話本故事裏神仙都有點石成金的本領,你有沒有……”
    朱由檢頓了頓,背負雙手,微微昂首道:“那你燒錯香了,我們不是一個廟的。”
    “哦,你位格比較低。”朱厚照若有所思的點頭道。
    朱由檢頓時汗顏,匆匆走入龍輦內。
    此時。
    眾位皇帝已經進入正題。
    郭桓案的卷宗被擺放在桌麵上。
    朱元璋語氣中夾雜著怒氣道:“斬首三萬多人,三萬多人啊!甚至一些死罪的官吏都被降罪一級,這群人不貪能死嗎?”
    朱由檢眼觀鼻,鼻觀心,沉默不語。
    這一時期,洪武朝被殺的地方官吏升堂的戴著鐐銬判案。
    那堂下的百姓都懵了。
    有的糾紛,都當庭被勸和解了。
    父母官也不願意判。
    這要是敗訴下獄,是不是還得跟犯人住一個監獄?
    那還咋判,這要是性情了,再給本官揍一頓,那誰受的了這個!
    朱元璋氣憤不已,唾液橫飛的說道:“若是之前也就罷了,而今咱給他們漲了五成俸祿,還是發的市麵價值更高的大明銀幣,”
    “仁至已如此,貪腐仍不止!”
    “家中有田,還有地方士紳孝敬,這些咱都沒管,隻要不貪國家的東西咱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這還不行!”
    “他們究竟想幹什麽!”
    眾皇帝默然。
    洪武二十五年,太祖定明朝官俸,遂為永製,就是以後不許改。
    正一品是年俸1044石,折合白銀五百兩,二品是732石,折合白銀四百兩。
    這個數額相當於年薪百萬級別了,在當時來說已經不低。
    隻不過沒辦法與宋朝相比。
    宋朝一品虛職月俸祿120兩,其他津貼240兩,年俸祿四千兩!
    一品實職宰相俸祿更高!
    月俸祿三百兩,加六百兩津貼,年俸祿足有一萬餘兩!
    關鍵是洪武朝六部尚書才是正二品,想掛正一品銜,也是不容易,就算掛上了,每年俸祿也不過千兩。
    與宋朝相差十倍!
    這誰受得了!
    事實上。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明朝俸祿在後麵,還是被偷偷漲了。
    自從三楊執政,趁朱祁鎮年幼恢複了宋朝的保舉製度,無需科舉,靠五品以上官員推薦,走關係便能當官,這就給了百官一個額外收入來源。
    官員數量一下子多了不少,有的便是家人在朝中或軍中掛個虛職,隻領俸祿不幹活,吃空餉。
    最後還是成長起來的朱祁鎮下死命令撤銷的。
    英宗名聲不好是因為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擅殺功臣等諸多昏聵的決定導致的。
    但從英宗這個‘英’的諡號看,就能知道他本人在史書中評價頗高。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十四歲就通過麓川之戰掌握了軍權,又將楊士奇拿捏的死死的,還讓太監洪寶下了一趟南洋,試圖續上下西洋海線,為下西洋做準備。
    他十四歲親政這年,也是北京被去掉行在的第一年,正式定北京為京師,打這之後北京才是明朝的都城。
    這幾件事恰巧是文官最厭惡的,基本上是誰碰誰死!
    仁宗不想遷都,死了。
    宣宗想下西洋,死了。
    結果這些事全被朱祁鎮幹成了……
    ……
    洪熙朝時期,楊士奇還發明了三公三孤銜。
    太師、太傅、太保與少師、少傅、少保,這些可不隻是榮譽頭銜,還能領一份一品俸祿。
    楊士奇自己就領三份俸祿。
    正二品兵部尚書這是一份,從一品少傅又是一份,最後華蓋殿大學士還有一份。
    楊士奇還是很厲害的,知道官場講究和光同塵,還有三司六部二十四衙門呢,不都得弄點雪花銀花花?
    所以楊士奇給所有的官員又弄了一種叫柴薪銀的收入,就是朝廷給配的雜役我們不用,通通高價折成白銀。
    所以說明朝官員養不起仆人那都是無稽之談,用他們自己養麽,是他們都給換成銀子了。
    還有冬天的炭敬、夏天的冰敬、征稅時的火耗……
    真算下來,比宋朝收入還要多!
    諸位皇帝不敢言語。
    畢竟百官嚷嚷著俸祿低,拿前朝一對比,確實低,所以對這些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處理。
    說到底,還是他們生來富貴,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不知道在太祖眼裏麵,五百兩白銀是什麽概念。
    朱元璋怒氣未消:“百官不辦事,那就讓肅清營去幹,以此名單兩年之前便有貪腐記錄的一律下獄,兩年之後的逐一調查。”
    “三萬餘人殺起來咱都心疼!敲定好此案罪犯名單,把這些人通通送倭島挖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