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世修降表孔府輩,望風而降衍聖公!

字數:4580   加入書籤

A+A-




    “太祖爺,儒道昌盛至今,也是時候該打壓文人氣焰了。”
    朱由檢拱了拱手,輕聲開口說道。
    文人做著黃四郎的事,享受著黃四郎的福,把老百姓當六子耍的時間已經夠久了。
    久到每多一秒,都讓人如坐針氈!
    真以為大明皇帝沒當過麻匪啊!
    去成化江南打聽打聽!
    到處都是良紳善民,寰宇澄清數十年,都是誰的功勞,那江南巨寇在朱門大戶梁下,掛遍了士大夫的腦袋。
    以至於地主老爺們讓仆人端個飯都和聲和氣的,生怕被打上惡紳的標簽,拉出去砍頭!
    “大孫所言極是。”
    朱元璋點頭,而後頓了頓,開口冷聲說道:“那孔家昌盛了上千年,坐落在曲阜,卻將山東全境良田把握手中,咱早就看他們不順眼了。”
    動儒道,首先便要動孔家。
    朱元璋可對所謂聖人不感冒。
    明初洪武元年老朱便譏諷過孔家老秀才,世修降表好不知羞。
    而且孔家早已腐朽不堪,在山東欺男霸女,比朱家那些混賬王爺都要過分。
    好歹禦史們死死盯著朱家王爺呢。
    誰辦了混蛋事,立馬就會被添油加醋一番,告到朱元璋那裏,輕則大罵告誡,重則留京勘察。
    但孔府不一樣。
    儒家聖地。
    禦史都不敢放個屁。
    當時曲阜縣水患頻發,縣令孔希文為了保住自己的政績,隱瞞災情不報。
    不僅如此,他還在民間加收稅賦,私賣官產以及收取賄賂等不法之事。
    常年累月沒人敢於告發。
    直到當地百姓忍受不了,民憤太大了,無數百姓要去南京告禦狀。
    要知道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可不是一般的能忍,都讓他們忍受不了了,可想而知孔府橫行鄉裏到了何種地步!
    當地禦史見瞞也瞞不住了,索性當機立斷,做了一個違背聖人祖宗的決定。
    給孔府告了。
    畢竟被人戳脊梁骨罵,也好過皇帝比著他脖子砍強。
    朱元璋一查,頓時勃然大怒。
    這群王八蛋白吃白喝還白玩,就這都滿足不了,還要平白草菅人命!
    要他娘翻天啊!
    而後廢除了孔家人嫡長子世襲製度,改為了家族世職。
    老朱其實想一舉拿掉孔家來著,無奈當時縣令族弟,也就是衍聖公孔希學跟著禦史一塊來了,認錯態度良好,加上百官齊齊諫言。
    眼看真要動孔家,這百官就要造反了,初建大明才六年的朱元璋忍了。
    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朱由檢點頭說道:“這孔家確實昌盛太久了,就讓它泯滅在曆史長河中吧。”
    在這片土地上紮根兩千年,吃的都是民脂民膏,享受的是無數人的崇敬尊重,外敵入侵之時第一個投降。
    孔家世修降表,卻在大明剛剛建立之時,抵抗情緒極為嚴重,甚至不願意投降明朝。
    因為蒙古人對他們太好了,不但世襲衍聖公,甚至禮部尚書職都成孔家世襲的了。
    若老朱知道,
    孔家在蒙古人來的時候投降蒙古人,女真人來的時候投降女真人,日本人來的時候投降日本人……
    肯定按族譜開殺!
    更別說,孔家最後還拋棄了這片他們吮吸了兩千年血乳的大地,去了大漂亮……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寄生蟲啊!
    各個細皮嫩肉的,農活都幹不明白,挖礦都不知道鋤頭正反,留著幹什麽?
    洪熙大胖苦口婆心道:“皇爺爺,孔家地位根深蒂固,還需徐徐圖之啊!”
    “圖什麽?咱一刻都等不了!”
    朱元璋瞪著眼,生氣道:“郭桓那些人現在還在逍遙法外,趁著郭桓案一舉除掉孔家,有何不可!”
    “若是徐徐圖之,還得讓郭桓這幫子貪官汙吏繼續花老百姓的血汗糧?”
    朱棣連忙攙扶老爹,責怪的看了一眼大胖,嗬斥道:“怎麽跟你爺爺說話的,還不認錯!”
    洪熙大胖嚇得肥肉亂顫,大臉皺巴巴的,委屈道:“皇爺爺您消消氣,方才是孫兒說錯了話。”
    “你認什麽錯,咱又沒說你!”朱元璋擺了擺手,餘怒未消的叉著腰,思索對策。
    高熾說的不錯,孔府傳承千年,若不是常年為非作歹,連文人想誇都無從下嘴的話,早就被神化了。
    想動孔府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朱元璋心中一動,開口問道:“大孫,上次那個頭套你留著沒有。”
    怎麽,
    您還想當山東悍匪?
    朱由檢眼皮跳了跳,連忙說道:“孔府之事就交給我來辦吧,既然儒道聖地神聖不可侵犯,便讓天譴罰之,太祖爺也可借此為由大削儒道!”
    朱元璋眼前一亮,頻頻點頭。
    “興何?”
    嘉靖老道嘴上如此說,手上卻已經把正德大帝朱厚照,拿自己身前了。
    朱厚照都懵了。
    這是什麽鬼力氣?
    修仙功成的嘉靖老道淡然一笑,再進一步,道爺都能飛了。
    眾皇帝目光齊齊聚在朱厚照身上。
    朱由檢點頭道:“武。”
    目前大明十六朝的情況清晰明了。
    文人作亂防不勝防,武夫割據無所畏懼。
    不說帶著兵去鎮壓。
    就說這些武將一般都是武術世家,都是武功傳承五代以上的大家族。
    回頭把你爹你爺爺拿過來,當場就得跪,誰受得了這個啊。
    更別說大明皇帝普遍英年早逝,指不定小號的你都能拉過來。
    這讓你部下聽誰的?
    誰能不懵逼啊。
    眾皇帝十分認可的點頭。
    朱元璋沉聲道:“那就別廢話了,老四,小老四,你們兩個各帶一隊,把事辦的漂亮點,別讓咱罵你們。”
    “是,父皇!”
    朱棣與朱老四連忙點頭。
    而後,
    互相搶人,
    朱棣年紀大,更有麵子,挑選了宣德帝朱瞻基、成化帝朱見深、嘉靖老道,還附帶一個正統景帝。
    朱老四那邊隻能撿剩下的,洪熙大胖、堡宗與天順景帝、弘治帝朱佑樘、正德帝朱厚照。
    朱由檢帶著小朱厚熜,倆人一隊。
    主要還是小朱厚熜極力想看雷劈孔府,而且還不是皇帝,身邊也沒人馬,自然落得個清閑。
    商議過後。
    各去校場招舊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