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明軍內訌舟山變亂

字數:3562   加入書籤

A+A-


    魯監國朱以海的首席心腹定西侯張名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先是親自宴請了海盜出身的黃大振,具體經過不為外人所知,然後派負責錦衣衛工作的親弟弟張名揚親自護送黃大振返回家裏。
    但是黃大振從張名振的府邸裏回家後,次日即選擇懸梁自盡,留下遺書稱因為參與王朝先主導的刺殺肅虜伯黃斌卿的行動,受不了良心的折磨,選擇了“自縊歸天”,以贖前罪。
    隻是這樣的說辭恐怕連舟山本地的三歲小孩都哄不了,試想一下:
    一個原本無惡不作的海盜頭子會突然之間良心發現?
    難不成張名振或者張名揚有著特殊的說教能力?
    聽上去有點像是童話故事,但是它確實發生了。
    有了這條線索指引,張名振直接命令驍勇善戰的阮進率領精兵捉拿王朝先。
    此時剛剛掌握了大量權柄以後的王朝先,有些得意忘形,在自己的府邸內喝得宿醉未醒,在自己的親兵被阮進帶人殺死以後,剛剛睜開眼睛的王朝先,有些迷惑地看向不久前還是同一條戰壕中的戰友阮進。
    為了不被自己的“良心”所“譴責”,阮進二話沒說上前將因醉酒而行動緩慢的王朝先砍死。
    阮進隨即向張名振報告了王朝先的死訊,聲稱“王朝先因為心虛,在麵對欽使的詢問時選擇了負隅頑抗,阮進被迫還擊,不慎失手將王朝先殺死”。
    定西侯張名振自然假惺惺地嚴厲批評了阮進一頓,但是隨即便命令阮進的親弟弟阮美出麵接收了王朝先所部的人馬,然後向舟山的數十萬百姓因為戰亂,大量的大陸百姓逃亡入海進入舟山各島)宣揚王朝先才是殺害黃斌卿的主謀,黃大振則是脅從者。
    鑒於兩名主要策劃者已經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故不再進行追究,對於其他脅從者則是既往不咎。
    然後以魯監國的鈞令追封黃斌卿為肅虜公,讓其尚在世的弟弟黃孝卿繼承了肅虜侯的爵位,以安人心。
    隻是雖然黃斌卿的舊部人心是稍微壓製住了,但是無論是魯王還是張名振顯然低估了“地頭蛇”王朝先的重要影響。
    得知王朝先死亡的消息後,知道內情的王朝先部將、拜把子兄弟張濟明和呂廷紀當即大怒不已,一點都沒有“替罪羊”的覺悟,麵對著奉命前來接收軍營的明將阮美,張濟明和呂廷紀心中十分不服,指揮所部人馬與阮家軍爆發了大戰。
    激烈的戰鬥打了三天三夜,張濟明和呂廷紀最終不敵阮美和隨後趕來增援的阮進的進攻,他們二人被迫率領親兵數百人逃離舟山島。
    兩人思來想去,前途迷茫,唯有前往寧波府向清軍投降。
    清國新任不久的浙閩總督陳錦接到報告後高興之餘,親自從福州趕到寧波府,親切接見了張濟明和呂廷紀二將。
    二將便把舟山一帶的水文情況全盤告知,並勸說陳錦發動進攻舟山的軍事行動,他們二人願為前鋒。
    清國浙閩總督陳錦內心大悅,表示將會奏請朝廷封賞張、呂二將,讓二將想辦法招降以前的舊部或者熟悉的明軍官員。
    陳錦的目的一方麵是調遣各路大軍需要時間,一方麵也算是一種“廢物再利用”的方式。
    降將張濟明和呂廷紀果然沒有辜負陳錦的期待,派人聯係上了舟山城內的大明都察院僉都禦史嚴我公。
    嚴我公是呂廷紀的舅舅,本身就對清國改朝換代認為是大勢所趨,心裏早就有投降清廷的想法。
    加上身在舟山城的嚴我公親眼所見近期舟山一帶發生的明軍數次內亂,造成了至少兩萬餘名明軍精銳力量的死亡,浪費和毀壞的農作物更是不計其數,使得原本還算勉強能夠維持軍民生活的舟山一帶,變得遠遠入不敷出,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巨大的問題。
    為了解決糧食嚴重不足的問題,張名振不得不派遣水師各部去浙江沿海一帶“借糧”。
    名曰借糧,實際上永遠也不見得會還。
    亂世之中的老百姓連吃飽都成問題,有些人還明目張膽的前來搶糧食,使得魯監國大失浙東一帶老百姓的人心。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大明僉都禦史嚴我公對大明的未來失去了希望,悄悄地乘船來到寧波府向清廷投降。
    得知了深知舟山內情的大明高官嚴我公投誠,清軍實際統治者多爾袞頓時大喜,命令嚴我公親自北上麵聖,以示寵信。
    多爾袞拖著病體親自接見了嚴我公,當麵叮囑嚴我公盡可能采取政治方式招降魯監國係統內部的文武官員。
    對於浙閩總督陳錦發來的收複舟山的軍事計劃,多爾袞也是直接批準,命令陳錦自己全權指揮清軍的軍事行動。
    而為了支持陳錦的軍事行動,在多爾袞的授意下,清國江南軍務總督洪承疇還將剛剛調到江淮戰場的田雄和張傑兩部清軍調回寧波府,浙閩總督以田雄為征討舟山軍提督,統領水陸大軍的指揮,以張傑為定海總兵,作為清軍大隊人馬的前鋒,先行攻下了舟山的前沿陣地金塘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金塘島上的明軍將領歸義將軍薑君獻和懷義將軍王用升向清將張傑投降。
    要知道金塘島可是舟山的主要產糧基地,金塘島的失陷,使得原本就缺糧的舟山一帶更加雪上加霜。
    清廷從大處著眼,政治和軍事雙管齊下,正式任命嚴我公為清國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招撫沙埕舟山等處招撫使者,全權處理以政治手段瓦解魯監國係統的事務。
    嚴我公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不遺餘力的為清廷積極奔走,在數月之間招降了魯監國旗下的重要將領開遠侯吳凱、定遠侯石仲芳和義安伯顧奇勳等等在內的大小文官武將上千人,他們又從舟山帶走了至少數萬名家眷。
    那麽多人從舟山離開,不光將舟山的虛實透露給清軍,還造成了島上明軍兵力的嚴重不足。
    可以說舟山群島上的明軍的一係列的內亂對於魯監國係統的威望和實力上麵的造成的損害是致命的,幾乎失去了自保能力。
    相對應而言,明軍對麵的敵人卻在表麵上實現了和衷共濟,洪承疇在江淮戰場吃緊的時候,還派出了麾下吳淞水師總兵王燝率領水師船隻數百艘來到了寧波府,準備參與進攻舟山群島的戰役。
    清國浙閩總督陳錦看到萬事具備,命令前線負責指揮的提督田雄,開始率領清軍水陸綠營大軍號稱二十萬人,以獅子搏兔的氣勢發動了舟山戰役。
    本章完)
    喜歡明末之白衣天子請大家收藏:()明末之白衣天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