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2章 ‘先知’的痛苦,內憂與外患

字數:3663   加入書籤

A+A-


    “說到底都是百姓沒銀子呀!”
    聽著畢自嚴和範景文兩人的稟報,崇禎心中感慨了一句。
    縱是他有先見之明,做了諸多的努力,但這個時代資源有限、拚死了效率也就那樣,都是用人力堆出來的。
    大旱如此嚴重,死的不算多,這在曆朝曆代都是斷層的第一。
    這些問題能解決嗎?
    當然能,就說用來做飯和取暖的蜂窩煤和煤爐吧,煤從煤礦挖出來、粉碎、運輸、做成蜂窩煤等也就是粉碎環節用蒸汽機的代替了,其他都需要大量人手。
    尤其是運輸,無論是煤還是鐵礦石、鐵錠等等,都是如此,人力有時盡。
    如果能大量運輸,成本必然下降,家家都有煤爐,一家存放個千把塊蜂窩煤,大雪再大上幾分又能如何,貓冬三個月唄。
    “火車沒法搞,但蒸汽機帶動馬車的事兒要提上日程了。”
    一念到此,崇禎轉身看向王承恩:“給工業研究院的王愛卿傳旨,讓他明年開始優先對蒸汽馬車的研究。”
    “奴婢遵旨!”
    “範愛卿,你們工部要全力配合工業研究院的物料所需。
    其次,蒸汽機馬車的概念你很清楚,一輛蒸汽機最低要帶動五到十輛四輪運糧大車,也就是說要帶動三萬斤糧食,對道路的要求很高,
    所有道路通行是不現實的,但至少連接各府的官道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可以通行,怎麽做是你們工部的事兒,朕隻要結果。”
    “臣遵旨!”
    工部尚書範景文立刻回應:“那些商人承建的官道都是按照最新標準整修,雨天可能有泥濘,但天晴時絕對不耽擱。”
    “商人們敢在官道上敷衍的,直接剝奪承建資格,剝奪經商資格,要麽按照標準好好做,要麽就不要承建。
    修建速度上可以慢,積少成多,總有修通的時候,但絕對不能敷衍了事。”
    “臣明白!”
    “另外,保證玉門關到北京城、以及天津口到北京城這兩條官道的暢通,朕說的暢通不是將道路積雪全部鏟除,而是至少要鏟除一條寬半米的道路,足夠戰馬六百裏加急。
    玉門這一條是給新疆和陝西、山西預留的,前者是新征服且開始同化的地方,後者大災地,都需要決斷。
    天津這一條是為海運準備的,沿海諸省傳遞情報所用。”
    “臣明白!”
    “嗯!”
    崇禎點了點頭,心中卻是感慨萬千。
    現階段官道的修建是有很大的問題的。
    準確的來說是崇禎心理矛盾和掙紮之後與自己妥協後的結果。
    因為如果蒸汽馬車出現,那麽隨之而來的是官道能不能承受其壓力,按照預定計劃一輛蒸汽機至少要拉五到十輛四輪大車,那可是三萬斤的重量。
    最好的方法能搞出水泥,但水泥這玩意的原料配比他不知道,工業研究院得慢慢摸索,什麽時候能搞出來都是未知的。
    其次則是需要至少一千五百度的高溫,現在的條件也達不到,而且還要粉碎的比麵粉還要細以保障其快速水化和高強度。
    以現在的條件,哪怕是有蒸汽機,也隻能洗洗睡吧。
    水泥做不了,還有替代品,諸如硬度堪比水泥的三合土。
    在高級三合土中,會加入糯米漿、桐油、糖漿、動物血等有機物,完全凝固後,工部做出的實驗中,
    一平米一尺厚經過千打壘工藝且凝固一年的三合土至少能承受數十噸的重量而不被壓碎,帶動區區三萬斤的四輪大車完全不是問題。
    明長城、南京城牆、十三陵、紫禁城地基等等能承受了數百年的風雨、地震和戰火依舊能屹立不倒,三合土的堅固可想而知。
    但問題是工部給出的一平方米一尺厚的三合土折算白銀一兩左右,府城之間官道最窄是十米,諸如北京、南京、蘇杭等繁華之處的官道標準是二十米。
    算下來一裏路至少需要萬兩銀子,還不算地基、兩側養護等等,如此高的成本將大明國庫掏空、每年賦稅都投入進去,想要將大明的府城官道修完沒個幾十年想都不要想。
    最重要的是需要的是糯米,現階段大旱,糧食都不夠吃,還能去修路,除非他是瘋了。
    但又不能不修,經過這麽幾年的休整官道比他登基之前好多了,但依舊是破的沒眼看了,修是必須的,可隻能退而求其次,
    現階段的修路比以前的標準都要高,部分路段除了以前的標準外上麵還鋪了一層十厘米厚的瀝青和碎石子的混合物。
    通過千打壘工藝完成的,經過測試後,承受幾噸的重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就算是為以後的三合土路或者水泥路打地基了。
    至於瀝青來源有三點,一是石油提煉然後的殘渣,二是四川、玉門等地的天然的瀝青湖,三是煤焦油後得到的產物。
    所以,瀝青不算大問題,給足工錢,工匠們做出的東西超出想象。
    其實有時候知道太多是一種痛苦,明明知道有火車、水泥路等等,但做不出來,那其中的痛苦隻有經曆的人才知道。
    這就好比一個習慣了智能手機、電腦、明亮燈光、空調、冰箱的人回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年代,那種感覺估計都是生不如死了。
    將硬化道路的事兒壓下後,崇禎又看向戶部尚書畢自嚴:“畢愛卿,大雪雖然是好事兒,但也有一個更大的隱憂,那就是蟲卵的問題。
    按照徐院長那本《除蝗疏》中的記載,隻有溫度足夠低、且持續一定的時間,才能徹底的將蟲卵凍死。
    而新降的雪層猶如一層棉被一樣反而會保護土壤深處的蝗蟲卵,使其免於被瞬間的嚴寒凍死。
    一場短暫的暴雪後迅速回暖,反而可能保護了蟲卵。
    北直隸和山東這兩地目前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河南、山西、湖廣、江蘇、安徽這五個地方有積雪但不夠也不夠冷,
    傳旨各布政司提高警惕,注意積雪、寒冷、升溫的變化,及時在土地取樣觀察,防患於未然。”
    “臣遵旨!”
    “都坐吧!”
    崇禎擺了擺手:“說完了內憂,我們來聊聊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