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7章 放開手腳,兩院竣工
字數:3911 加入書籤
“宣!”
崇禎愣了一下,隨即立刻道:
幾息後,李若漣進了東暖閣,將兩份奏疏遞了過去:“陛下,鎮海伯鄭芝龍的六百裏加急以及汪興國的奏疏。”
崇禎接過了奏疏快速的翻閱著,數息之後,猛地大笑了起來。
“好、好、好呀!”
“年輕人,腦子就是好使。”
“諸位,你們也看看吧!”
王承恩接過奏疏並轉給了袁可立,六部尚書皆是湊了上來。
數息之後,眾人皆是咧嘴笑了起來,但看到最後的時候,眾人眉頭卻是皺了起來,東暖閣內的氣氛也慢慢的凝固了起來。
見狀,崇禎淡淡問道:“諸位愛卿怎麽看?”
“陛下,鄭芝龍一戰抓獲三名侯爵,且大量的財物,這是大功一件!”
“臣讚同鄭芝龍的想法,煙草絕對不能運回大明,蔗糖和皮毛要運回來。”
“對,蔗糖這個東西在大災之中作用凸顯,算是糧食的一種補充,有總比沒有的好。”
“這一戰繳獲的財物等倒是無所謂,以我們如今的實力,這點東西算的上是錦上添花吧,但對三國來說損失就大了,會不會破產不好說,但絕對的不好過。”
“那他扶持一支起義的隊伍呢?此事怎麽看?”
聽著皇帝的問話,眾人神色嚴肅了起來。
他們是如何都想不到,鄭芝龍膽子竟然這麽大,竟然敢扶持一支起義的隊伍,而且還是孤懸海外的。
“陛下,臣以為這無可厚非,七心計劃的確是需要外力來推動一下。”
“臣附議,馬拉喀什王朝也算是外力,但這個外力在西班牙人眼中是外敵的入侵,和鄭芝龍扶持的這個起義隊伍是兩碼事兒。
前者百姓們會反抗,王室就會將內部矛盾轉化到外部,順勢招收大量兵力,以對抗英法聯盟,
後者則是會效仿,群雄四起,內部削弱力量,戰亂四起。
所以,臣以為這支隊伍算是神來之筆。”
“臣讚成,這支隊伍的結局從成立之初就已經注定了,從美洲的確能弄到銀子來充當軍餉,他們哪裏知道一旦打起來我們承諾的都不夠他們一年消耗的。
沒有固定的地盤和穩定是稅收,起義就注定了失敗。
失敗,對我們沒什麽影響,反正已經攪動了局勢,成功更是沒有影響,也攪動了局勢,我們也沒有準備通知西班牙。”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更何況陛下賜予了他尚方寶劍,有便宜行事之權,此事也在便宜之內,隻能說膽子大,其他方麵倒也不算逾規。”
“攪亂歐洲,尋找人才,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挺難的,諸多強國並立、火器技術尚可,稍有不慎就是聯合對敵,外力突破合情合理!”
……
“你們呐……”
麵對群臣的回應,崇禎笑了起來。
他哪裏不知道群臣是在為鄭芝龍開脫,但自己是那麽心胸狹窄的人嗎?
不僅沒有怪罪之意,還佩服他的膽大和創意。
甭管他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達成朝廷的戰略這就足夠了。
至於說裂土封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的家眷都在大明境內,且大明火器的強大他是親身體會者。
以區區四千餘兵力的確能打敗海外數百上千人口的國度,但想占據並統治就是癡心妄想,沒有疆域那就是無根之木,隨時都會覆滅。
與諸國合作,那就是與虎謀皮,不是撐死就是被吞並,沒有第三種選擇。
“袁愛卿,內閣擬一道旨意,大致意思就說此事為朝廷戰略配合,任何人不得拿此事做文章,包括朕及後繼之君都是如此。
朕既然給他便宜行事之權,就算是他把天給捅破了,朕擔著。”
“陛下聖明!”
袁可立快速的回應了一聲,群臣也齊齊的鬆了口氣。
皇帝果然是依舊的有魄力。
這事兒換做其他帝王,十個有九個半得將鄭芝龍招回來,皇帝不僅沒有任何的怪罪,更是下旨堵住了百官之口,何等的大氣。
“諸位,按照鄭芝龍的闡述,起義隊伍和馬拉喀什王朝早則明年二月中、晚則三月初對西班牙發起進攻,
如果順利明年六七月份歐洲諸國的第一批人才就能抵達了,大學、研究院的改革以及科工兩院的籌備如何了?”
群臣相互看了看,工部尚書範景文出聲了:“陛下,工部負責新建科工兩院,以貢院為基礎並朝著周邊擴建了一些,目前改建工作已經到了驗收階段。
可容納數百名同時搞研究,兩院主要是日常行政、理論研究,國科院的試驗在下轄研究院,國工院則是在合作的工坊、研究院。
按照辦公場地標準,院士八十平、教授五十放、副教授三十平、講師二十平,
助教等在大廳辦公,人均五平方左右,方便他們集中討論。
院內住房、花園、校場、會議室、書庫等一應俱全,生活用品、廚子、守衛等等全都準備妥當,隨時可入駐。”
“防火呢?”
“陛下放心,各個院落之間都有防火牆和空地,即便是起火,除非是伴隨著大風,否則也隻會控製在一個院落內。
書庫這是重點,房子無論是木質還是磚石結構,都改不了存放書籍是紙質的。
我們的做法是各個學部的研究資料單獨存放,即便是失火也隻是毀掉一座,都時候從皇家書庫再抄一份能省很多事兒。”
“如此甚好!”
崇禎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又看向了吏部尚書房壯麗:“房愛卿,地方是準備好了,你們這邊呢?”
“陛下,改革機製由六部和大學、各大研究院聯合商討完成,涉及到的諸部都簽字確認,
吏部根據標準,初步篩選了教授、研究員、院士的名單,其中教授二十八人,研究員二十六人,院士五人,
錦衣衛也完成了背景調查,請陛下過目。”
崇禎接過王承恩轉呈上來的名單慢慢的翻閱著,每一位人後麵都有當選的理由,一目了然,基本都是老熟人,和他所想差不多。
崇禎將名冊放在桌案上:“行,就這麽定了!”
見皇帝將名冊放在了一邊,房壯麗立刻道:“陛下,關於院士人選,臣這裏還有一位,臣等拿不準,請陛下聖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