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1章 聖人之路,崇禎的承諾

字數:3599   加入書籤

A+A-


    博士、教授、聖人!
    大匠、國工、巨匠!
    這幾個詞一出,所有人頭皮瞬間發麻,雞皮疙瘩起了一身。
    教授、博士什麽的他們沒有什麽概念,但聖人這個詞他們卻是知曉的。
    華夏幾千年的文明下來,能被稱之為聖人的屈指可數。
    諸如至聖孔子,萬世師表,儒家的創立者。
    亞聖孟子,孔子思想的唯一正宗繼承人,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儒家二號人物。
    醫聖張仲景,他的《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華夏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是中醫臨床醫學的基石。
    除此之外還有武聖關羽、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等等,但這幾位和前三任完全是沒法比較的,
    隻能說他們在某一行業的技術達到了巔峰,並未對整個人類的曆史進程起到修正的作用。
    幾千年以來,隻有這麽三人,足可見其難度以及崇高的地位。
    但皇帝現在說進入國科院,他們就是未來的聖人,雖然多是鼓勵的成分在,但依舊讓他們無比的激動。
    國科院有聖人,那國工院對應的就是巨匠了,相對於聖人,巨匠就多了一些。
    諸如工匠祖師魯班、都江堰主持者李冰、主持規劃和修建了隋朝新都大興城(長安城) 和東都洛陽的宇文愷、候風地動儀的張衡、創製黃道遊儀和水運渾天儀的僧一行等等。
    零零總總十餘人,個個都是技術的奠基者,後世的種種技術都在其基礎之上開拓的。
    可幾千年來,也就十餘人,受後世工匠們膜拜。
    拋開這兩點外,皇帝那句‘不會問你懂不懂迎來送往酒杯空空’是他們最為看重的。
    華夏幾千年來不缺才華橫溢、技術創新和巔峰的人物,更不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一心為百姓辦實事兒的官員。
    可很多很多就是因為不願意迎來送往、對上級阿諛奉承、溜須拍馬、同流合汙,也沒有錢財送禮,以至於他們隻能在最基層蹉跎歲月。
    大好的年華被辜負倒也罷了,很多創新想法、技術等等被曆史淹沒了,心血付之一炬、遺憾終生。
    例如北宋畢昇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這是劃時代的創新,但卻是被‘雪藏’了近三百年的時間。
    除了技術局限性和市場需求不匹配外,最大的因素就是傳統印刷行業的強勢,它觸動了整個與雕版印刷相關的利益集團。
    從刻工、書商到負責出版的官員,推廣活字,意味著這些人原有的技能和利益渠道可能被顛覆。
    活字印刷術絕不是一個個例,還有很多很多,是一種常態化的係統性悲劇。
    更高效、更省力的水利機械圖紙,被州縣小吏壓在箱底。
    改良的軍械設計,因為觸犯了工部舊派官員及其關聯工匠的利益而被否決,不見天日。
    一種新的紡織機,因為無力打點地方豪強和行會,而被抵製無法推廣。
    ……
    他們的智慧火花在官僚體係的冷漠、社會的偏見和索賄的潛規則中,無聲無息地熄滅了。
    華夏幾千年不是沒有創新的火花,而是缺乏保護並鼓勵這些火花成長為燎原之火的社會、法律與製度環境。
    現場的百姓們激動歸激動,但眾人依舊是持懷疑態度的。
    對於百姓們的激動和懷疑,崇禎自然是知道的,繼續高聲道:“朕知道諸位對朕剛剛的描述是有些疑惑的,
    第一,畢竟華夏有文字記錄的幾千年時間裏被稱之聖人、巨匠的少之又少,科工兩院的人如何能被稱之為聖人、巨匠?
    第二,如何讓研究出來的技術被世人所知並且應用,且知道是你們研究出來的。
    前者,朕不否認,達到聖人層次的是少之又少的,畢竟這是需要在某一個行業奠定未來的基石且能為之創新,且需要影響人類發展的。
    但至少科工兩院給了諸位一個可能,你們不再是單打獨鬥、不會再被家人朋友所不理解、也不會因為貧困交加放棄多年的研究等等。
    在兩院中,你們有最好的研究環境,有一群誌同道合的同行者,
    在國科院你們研究太陽為何會東升西落、研究風雨雷電成因以及能否被人力所控製、研究日月星城的運轉軌跡、研究人類的壽命是否能延長不求長生但求多活十年二十年……
    在工程院,你們將技術發展到極致且加以創新,或許未來有一天你們能研究出千裏萬裏之外即時通信的工具,能瞬間洞悉千裏之外的邊境,朝廷有更多時間準備,少死很多人。
    能研究出能在高空飛行日行數千裏的飛行工具,無論是運輸人還是物資。
    研究出一種肥料,能讓糧食增產三五成、甚至翻倍或者說研究出一種東西能夠殺死害蟲卻又不傷及農作為。
    有沒有可能研究出一種藥物,瘟疫之時喝上一次,感染的幾天內能恢複,沒感染的就直接斷絕了瘟疫感染的可能?
    研究出一種能持續點燃某一樣洞悉釋放出光明,夜間宛如白晝一般的器械……
    以上種種,哪一個不是改寫人類曆史的存在?哪一個不能稱之為聖人、巨匠?
    如果你能研究出來,朕親自為你慶功,親自為你著書立傳寫序,朕今年才二十六,再活個五六十年問題不大吧。”
    呼……
    皇帝的聲音在空中回蕩著,百姓們沉重的呼吸聲響起,所有人眼中都滿是震驚和……狂熱之色。
    皇帝所說的研究實在是太讓他們震撼了,這些他們都沒有想過,更沒有想到兩院竟然是研究這些東西。
    如果真能研究出這些東西,皇帝親自著書立傳寫序這些反倒是不重要了,曆史都會銘記的。
    千裏傳音、萬裏飛行、控製風雨雷電……每一個都是膽子奇大但又是奇思妙想的存在。
    成聖的道路還有千萬條,隻是他們沒有想到。
    經過皇帝這麽一說,他們瞬間覺得,倒是可以搏上一搏。
    崇禎伸手在空中按了按,議論聲漸歇:“那麽,朕再來說說第二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