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培養自己的內循環經濟圈!

字數:4062   加入書籤

A+A-


    在這種困境之下,南梁皇室將目光投向了武器購買,大秦的各種武器才是南梁皇室夢寐以求的商品。
    他們想著通過向大秦購買大量武器,來增強朝廷的武力,震懾心懷不軌野心勃勃的門閥。
    在對待門閥的態度上,南梁蕭氏與大秦保持了高度的默契。
    南梁皇室、豪門世家和天下人以為秦皇是為先祖複仇,要針對門閥進進行大複仇,要進行清算當年門閥的背刺,而內務府和官府卻明白大秦與門閥敵對的原因,因為門閥自己已經形成了封閉的經濟內循環,嚴重影響了大秦工業化的急劇膨脹,門閥雖然也喜好大秦的日用生活品,可門閥絕不會為依附的奴婢購買生活必需品,光門閥自己使用消耗量有限,而且門閥通過特權控製了大量人口的人身自由,從而直接影響大秦工業化的進程,商戰一開始,門閥雖然沒有激烈反抗,徹底切斷購買大秦的生活必需品渠道,可也讓原本不大的銷售量變得更少。
    然而,大秦也有著自己的考量,為了在軍隊中普及遂發槍,隻有把秦弩的產量釋放出去,好為普及換裝遂發槍提供資和產能。
    大秦能夠接受的武器售賣底限隻有秦弩,其他的武器一概不予考慮。南梁皇室自然也不甘心隻做簡單的武器買賣。在花費重金購買了二萬把秦弩之後,他們展現出了自己的智慧和謀略。
    南梁的工匠們開始日夜鑽研秦弩的構造和原理,他們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很快就掌握了秦弩的製作方法,並開始了大規模的仿製,隻是產量和成本控製上花費太高,隻好貫徹造不如買的方針,繼續花錢購買大秦的武器盔甲。
    他們希望通過仿製秦弩,不僅能夠滿足自身軍隊的需求,還能將仿製的秦弩推向市場,獲取更多的利益,隻是效率太低不合算,隻能放棄,可又把研究出的仿製秦弩設計圖,高價賣給世家門閥。
    但他們也清楚,這其中必然會麵臨著諸多的挑戰和風險,大秦也不會輕易坐視南梁仿製他們的武器而不管。一場圍繞著秦弩的明爭暗鬥在南梁和大秦之間展開。
    在這風雲變幻的大時代,南梁與大秦兩國之間的明爭暗鬥從未停歇。南梁作為一個有著深厚漢人底蘊的國度,在文化、技藝等諸多方麵都有著獨特的優勢。
    就拿兵器仿製這事兒來說,對於南梁人而言,仿製並非難事。畢竟他們有著悠久的曆史傳承和豐富的工藝經驗,對於大秦先進的武器秦弩,他們有著足夠的智慧去拆解、研究,進而嚐試複刻。
    然而,看似簡單的仿製過程,實則暗藏玄機。真正的難題在於,南梁無法實現秦弩的批量仿製,而且也難以保證所仿製秦弩品、質、量的穩定性。
    南梁皇家兵器坊裏,工匠們日夜鑽研,試圖攻克這一道道難關,也鑽研出了流水線生產。他們仔細研究著從大秦繳獲或者購買來的秦弩,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有時候,個別技藝高超的工匠仿製出來的秦弩,其性能竟然比大秦原產的還要好。那精準的射程、強大的殺傷力,讓南梁的將領們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南梁軍事崛起的希望。
    可這樣的驚喜畢竟是少數。更多時候,南梁仿製出來的秦弩,和大秦生產的相比,差距明顯,最主要的是產量上的差距。
    有的秦弩射程大打折扣,有的在發射幾十次後就出現各種故障,像是弩弦疲勞鬆勁、更換零部件不能互通互用等等。這些仿製品性能的不穩定,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時刻影響著南梁軍隊的戰鬥力。
    也正因為如此,大秦與南梁之間關於秦弩的這單大生意還能繼續下去。大秦的商人們靠著販賣秦弩,從中獲取了巨額的利潤。
    為了應對南梁日益強大的仿造能力,大秦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軍工廠都搬到了草原光明城。
    草原光明城地處偏遠,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這裏遠離南梁的勢力影響範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南梁間諜的滲透和窺探。
    而且,這裏資源豐富,能夠為軍工廠的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大秦深知,漢人有著強大的仿造能力,再加上兩國同文同種,文化交流頻繁,想要完全防備南梁的仿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秦的統治者們心中充滿了擔憂。他們深知,如果時間拖得太久,南梁皇帝很有可能會學習大秦的體製。南梁的人口數量是大秦的好幾倍,一旦南梁皇帝意識到工業化的重要性,並且成功推行工業化,那麽南梁的國力將會得到質的飛躍。
    到那時,南梁統一大秦就不再是天方夜譚。想象一下,南梁那龐大的人口基數,一旦被工業化的浪潮所席卷,將會爆發出多麽強大的力量。
    無數的工廠將會拔地而起,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先進的武器裝備,訓練有素的軍隊將會如猛虎出山一般,大秦的江山將會麵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為了防止這種可怕的局麵發生,大秦決定率先開始商戰統一。他們利用自己在經濟和貿易上的優勢,對南梁展開了一場悄無聲息的戰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秦的商人在南梁的市場上傾銷各種商品,試圖破壞南梁本土的手工業和商業。
    同時,大秦還通過貿易壁壘等手段,限製南梁的商品出口,打壓南梁的經濟發展。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削弱南梁的國力,讓南梁沒有足夠的資源和精力去推行工業化,從而確保大秦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上風,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大秦與南梁的命運,正悄然發生著改變,可秦皇心太貪總想著畢其功於一役。
    內務府一直試圖在南方市場打開一片新天地。起初,內務府的官員們滿心期待地想要將大秦的商品推向南方,可殘酷的現實卻如同一堵冰冷的高牆,將他們的美好願景阻擋在外。
    南方市場就像是一個封閉的堡壘,固若金湯可以自給自足,雖然天下普通人活的辛苦,依然沒有造反,無論內務府如何努力,那些當地的商賈、百姓似乎都對大秦的貨物和貨幣體係不感興趣。
    眼見直接打開南方市場的計劃屢屢受挫,內務府的高層們不得不坐下來,絞盡腦汁地思索對策。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和深入的研究,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培育市場,打破南梁的自給自足經濟圈。
    這個決定就像是在黑暗中點燃了一盞明燈,盡管前路依然充滿未知,但至少有了前進的方向。
    內務府開始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行動。他們在南方各地選址,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建立起了一座座工廠。這些工廠就像是一個個巨大的“魔法盒子”,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各種商品。與此同時,內務府開始大規模招募工人,然後給工人支付紙幣自產自銷,培養自己經濟循環圈。
    在南方,存在著大量無地的赤貧者,他們就像是無根的浮萍,在生活的浪潮中苦苦掙紮,無地的赤貧者連世家門閥都嫌棄,他們是唯一一群被排斥在依附範圍之外。還有那些被世家門閥牢牢控製的佃農和佃戶,他們如同被枷鎖束縛的牛馬,辛勤勞作卻隻能勉強糊口。南方的良田都被那些世家門閥緊緊攥在手中,仿佛是他們最珍貴的寶藏,不容他人染指。而那些荒地,雖然數量眾多,但同樣也在門閥的掌控之下。對於那些赤貧者來說,即便他們有勇氣、有能力去開墾荒地,可最終也無法保住自己辛苦開墾出來的土地。因為在門閥的眼中,這些荒地不過是毫無價值的邊角料,根本不值得他們過多關注。
    內務府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情況,他們利用與南梁的武器交易,巧妙地用秦紙幣購買了大量沿海的荒地,然後在這些荒地上建起了工廠。
    這一舉措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所有人都認為內務府是瘋了。在他們看來,在那些荒無人煙的沿海地帶建廠,簡直就是在做一場毫無意義的夢。然而,內務府的官員們心中卻有著自己的盤算。
    他們清楚地知道,這些荒地雖然現在看起來毫無價值,但隻要加以開發利用,就有可能成為一片充滿生機的沃土。
    而且,他們用秦紙幣進行土地交易,這不僅解決了資金的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廣了秦紙幣的使用。
    喜歡離石遊記請大家收藏:()離石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