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赤貧、無地無產的流民!
字數:4512 加入書籤
在這風起雲湧、商戰暗潮湧動的大時代,普及教育正悄然成為一股強大的紐帶,將工廠裏的工人與大秦帝國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形成一種牢不可破的利益聯結。
賈宜生,這位獨具慧眼、謀略過人的法家奇才,在耕戰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一套別具一格的商戰模式——商戰統一要從南方全方麵展開。他深知,在如今的商業競爭中,單一維度的較量早已無法滿足需求,隻有全方位、多層次地布局,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占據上風,充分發揮大秦帝國的生產力優勢,把天下人能更多的卷入大秦的經濟循環圈,讓更多人成為流水線上的受利群體,而不是把天下人推入世家門閥自給自足的小經圈。
大秦帝國,作為一個有著宏大野心和長遠規劃的大帝國,早已經悄然開始了自己的商業布局。他們以經商為巧妙的幌子,不動聲色地購買了南方大量沿海的荒地和灘塗,營建自己的經濟循環圈,打破世家門閥對人口的人身控製。
這些看似荒蕪、無人問津的地方,在大秦的眼中,卻蘊含著無限的潛力和商機。在內務府的精心經營和巧妙運作下,這些原本寂靜的土地上,如雨後春筍般建起了大量的工廠,荒地被開墾出來招募社會循環鏈中最底層的流民。
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廠房,機器轟鳴,仿佛在奏響著大秦商業崛起的激昂樂章,荒地安置無地可耕的流民。
不僅如此,內務府還大膽地在大量灘塗上展開了圍海造田的壯舉。他們憑借著堅定的決心、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讓沿海地區憑空誕生了數百萬畝肥沃的良田。
這一偉大的創舉,不僅增加了大秦的耕地麵積,更為南方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最底層的流民終於可以擁有自己的田地。
而此時的南方,正麵臨著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大量無地無產的流民。這些流民如同無根的浮萍,四處漂泊地。
他們甚至不在戶冊登記之中,對於南方的世家門閥來說,這些流民就像是沉重的累贅。他們沒有穩定的產出,也不向朝廷納稅,像野獸一樣充斥在南方的山河湖泊之間,流民是南梁社會中最貧困的群體真正的赤貧者,更是潛在的動亂之源。
吃不飽肚子的流民,為了生存,不得不走上偷竊、搶劫的道路。他們經常遭到世家門閥的私兵和朝廷官兵的剿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刻麵臨著生命的威脅。
內務府在南方建廠之初,原本打算招募良家子來充實工廠的勞動力。然而,事與願違,良家子們大多對工廠的工作心存疑慮,不願輕易涉足,良家子更喜歡效忠世家門閥,喜歡為官府效力。
無奈之下,內務府隻好把目光投向了這些被社會所遺棄、排斥的流民。當內務府決定招募流民為工人的消息傳開後,世家門閥們紛紛抱著看笑話的心態冷眼旁觀。
他們根本不相信這些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的流民,能在工廠裏發揮出什麽作用。在他們的認知裏,這些流民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毫無紀律和技能可言,根本無法勝任工廠的工作。
內務府在招募流民為工人時,並沒有因為外界的質疑和嘲諷而退縮。相反,他們製定了一套詳細而周全的計劃。
首先,他們為流民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讓這些長期處於饑餓邊緣的流民能夠吃飽穿暖。
在工廠附近搭建起了簡易但溫暖的臨時住所,讓流民們有了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家,幸好這時期整體氣候比較溫暖,即使住在野外也不凍死,隻是住在野外必須防禦各種野獸。
接著,內務府還安排了專門的人員,對這些流民進行技能培訓。從最基礎的操作規範到複雜的生產工藝,一點點地耐心教導,讓流民習慣流水線的生產方式,流民隻需要負責流水線上的一個節點,隻要長期重複,自然能夠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內務府深知,隻有讓這些流民掌握了一技之長,才能真正讓他們成為工廠的合格勞動力,還能晉級成大秦帝國忠實的擁護者。
為了讓流民們更好地融入工廠的生活,內務府還在工廠內部設立了各種福利設施。
有專門的食堂,為工人提供營養豐富的飯菜;有簡陋但實用的醫療室,為生病受傷的工人提供及時的治療。
同時,內務府還組織了各種文化活動,豐富工人們的精神生活,像是跳繩比賽,增強個體流民的體力,拔河比賽,增強流民在新集體中的集體意識,增強新集體的團體競爭和團體對抗意識。
在這個過程中,普及教育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在工廠裏開設了簡易的學堂,利用工人的休息時間,教他們讀書識字、學習算術。
通過教育,流民們逐漸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價值和責任。他們不再是被社會遺忘在角落的垃圾,而是成為了大秦工業化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曾經被人看不起的流民,在工廠裏逐漸展現出了驚人的潛力和創造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大秦的商業繁榮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讓那些曾經嘲笑他們的世家門閥們刮目相看。
在大秦王朝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內務府承接了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開展管理培訓,旨在將那些原本遊手好閑、以偷搶為生的流民,改造成守規矩、能幹活的工人。
這一計劃從一開始就麵臨著重重困難,可謂舉步維艱。
這些流民長期以來過著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的赤貧生活,偷搶便是他們的生存之道。突然讓他們接受有規律、守紀律的生活,無疑是讓魚兒離開水,鳥兒折斷翅膀,烈馬拴上韁繩,這讓流民剛開始根本無法適應。
管理培訓剛開始的時候,整個場麵混亂不堪。流民對按時起床、按點工作的要求嗤之以鼻,他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交頭接耳,打架鬥毆,對培訓製度充滿了抵觸情緒。
課堂上,有人公然打瞌睡,有人大聲喧嘩,完全不把教官的話放在眼裏。
內務府深知,要想讓這些流民真正轉變,必須采取強硬的手段。
於是,他們決定以軍規來管理這個特殊的“廠子”。一旦有人違反規定,便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秉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然而,這一舉措並沒有立刻收到成效。
那些帶頭鬧事的流民刺頭,仗著人多勢眾,根本不把軍規放在眼裏。他們煽動其他流民一起反抗,使得培訓工作陷入了僵局。
內務府不得不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將帶頭鬧事的流民刺頭流放到遙遠的贏州。贏州地處海外,生存環境惡劣,島上盡是些個子矮小的禿頭野人,是許多罪犯的流放之地。
內務府本以為這一嚴厲的懲罰能夠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讓其他流民有所畏懼。然而,事與願違,流放的措施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剩下的流民依然我行我素,培訓工作依舊進展緩慢。
麵對這種情況,內務府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們意識到,這些流民已經習慣了暴力和混亂,普通的懲罰手段對他們來說根本不起作用。
於是,他們決定向秦皇請示,采取更為極端的措施。在得到秦皇的特批後,內務府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又殘酷的決定——當眾殺光所有帶頭鬧事的流民。
那是一個陰沉的日子,天空中烏雲密布,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悲劇。內務府將所有流民聚集在一起,在眾人的注視下,那些帶頭鬧事的流民被押上了刑場。
隨著劊子手的刀起刀落,鮮血濺滿了白色攝魂旗。現場一片死寂,所有的流民都被這血腥的場麵震驚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殘酷的場景,內心充滿了恐懼。
這一場血腥的殺戮,終於讓流民群體安分了下來。他們開始意識到,違反規定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從那以後,流民們逐漸收斂了自己的行為,開始嚐試適應有規律、守紀律的生活。他們不再抗拒培訓,而是認真學習各種技能,努力向工人的方向進化。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流民們的變化越來越明顯。他們學會了按時上下班,遵守工廠的規章製度。他們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逐漸成為了工廠裏的中堅力量。
流民的來源非常的複雜,分成不同的流派,本土派主要是世家門閥控製下逃出來的逃戶,流寇土匪派,主要是官府通輯的罪犯的子孫後代,衣冠南渡派,主要是南逃而來的北方漢人,這些沒有家財的普通人,在逃入南方後,沒有親人家族可以投靠,在花光錢財後,就變成了無地無產的流民,這就是流民形成的主要流派。
內務府的管理培訓計劃,在經曆了重重困難之後,終於取得了成功。而那些曾經的流民,也在這場變革中獲得了新生,成為了大秦帝國工業化建設的一份子。
喜歡離石遊記請大家收藏:()離石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