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棒子傳(一)

字數:5467   加入書籤

A+A-


    馬瘦毛長蹄子肥
    兒子偷爹不算賊
    瞎大爺娶個瞎大奶奶
    老兩口兒過了大半輩兒
    誰沒瞧見誰
    上來先來首定場詩,為的是攏住大家的耳音。諸位老少爺們兒壓言穩坐,且聽我慢慢道來。
    薑二大爺昨天晚上因為吃奶吃鹹了,嗓子不太舒服,所以今天下午就由我來伺候諸位一段兒。
    本來學徒我上得台來,應該接著薑二大爺上回留下的扣子,為諸位接演《薛禮征東》。
    沒奈何,學徒我能耐不濟學藝不精,實不敢狗尾續貂。所以就自作主張,給諸位換一換耳音。說的是好與不好,還望諸位多多擔待。
    那位爺說了,你說給我們換換耳音,那你今天說的又是哪一段兒呢?
    不瞞各位,我今天說的這段兒,乃是單田芳先生《燕王掃北》的結尾之後的一段兒小故事,名喚作《高麗借糧》,又叫作《棒子傳》。
    下麵咱們就閑言少敘,書歸正傳。
    話說西吳賢王朱元璋,自從襄陽起兵造反以後,曆經多年征戰,最後終於推倒大元,定都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這才建立了大明朝。
    登基之後,改年號為洪武。所以後世提到朱元璋,多以朱洪武稱之。
    自從稱帝之後,開始朱元璋這皇帝當的還是很不錯的。一心治理天下,那真是萬民樂業。
    可時間一長,這人可就變了。他開始寵信韓馬兩黨,大殺功臣。最後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不放過,這才逼走了燕王朱棣。
    自燕王離開南京以後,一路上曆經千難萬險,好不容易這才來到北平府,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到了北京之後,得到“活財神”沈萬三的鼎力相助,開始營造北平城。又有軍師姚廣孝的出謀劃策,把北平府治理的那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然而好景不長。後來,突然得到消息,皇帝朱元璋竟然在韓馬兩黨的慫恿之下,害死結拜大哥武殿章和燕王的生母翁娘娘。
    聽到這個消息,燕王是痛不欲生,最後決定起兵。清君側,誅殺韓馬兩黨給自己母親和一幹冤死的功臣們報仇雪恨。
    消息傳遍天下,好多被逼走的功臣和被殺功臣的後人都紛紛前來投奔。
    又是多年的征戰,最後終於兵臨南京城下。此時老主爺朱元璋已經駕崩,建文帝登基。
    韓馬兩黨一看大勢已去,一番垂死掙紮以後,放火焚宮,一眾奸佞盡皆燒死,建文帝也不知下落。
    燕王這才在百官的勸諫之下,黃袍加身,升坐龍樓,改年號為永樂。也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
    朱棣登基以後,平反冤獄,封賞功臣。姚廣孝、胡大海、田再彪、常茂兒等人是各有封賞。
    後又有禮部尚書李致剛等奏稱,北平府乃是龍興之地,建議立為陪都,於是就開始動工興建。最終於正式遷都,改稱北京。
    這一日早朝,永樂皇帝駕坐金鑾寶殿,與群臣議事。忽有禮部侍郎蕭逸出班跪倒奏道:
    “啟奏我主陛下,現有高麗國使團已於昨日抵達京師,向我大明皇帝遞交國書覲獻國禮,朝賀我大明帝國遷都之喜。”
    “另外還有一封高麗國王的親筆信,要麵呈陛下。現使團的三名主要官員正在午門外候旨。請我主龍意天裁。”
    永樂皇帝一聽,心裏挺高興。馬上傳口旨,召高麗使臣上殿覲見。
    可是話音未落,邊兒上東海王胡大海站起來躬身施禮道:“陛下且慢,老臣有話要說!”
    那位說了,這金鑾殿上除了皇上,當臣子的不都得除了跪著就是站著嗎?這胡大海怎麽還能站起來說話呢?
    您是有所不知,這胡大海可不是一般人。
    一是他功勞太大,打老主朱元璋那兒,就是開國的老臣。朱棣能夠登基坐殿,老胡在裏邊也有很大的功勞。
    再者,這胡大海資格老,跟朱元璋是把兄弟,論著比現在的永樂皇帝還大著一輩兒。
    所以他上朝不用跪,可以上殿不見君,下殿不辭君。金鑾殿上除了皇上以外,還得有他一個座位,所以他才是站起來說話。
    朱棣一聽,忙欠了欠身說道:“老愛卿還請坐下講話。”
    要說皇上還真客氣。那可不,這胡大海是朱元璋結拜的二哥,論著就是皇上他二大爺,不客氣能行嗎?
    咱們現在常說的“皇上他二大爺”,就是打他那兒留下來的。
    “萬歲,老臣覺得這高麗國此次派使臣前來,這當中必有蹊蹺!”
    “何以見得?”
    “萬歲請想。老主爺當初定都南京登基坐殿的時候,這高麗國連他娘的屁都沒放一個,更別說遞國書送國禮了。”
    “萬歲爺您當初起兵清君側為母報仇,誅殺韓馬兩黨的時候,他高麗國也是在邊兒上瞪眼兒看著。”
    “後來陛下您在南京登基,繼承大統的時候,他高麗國還是毫無表示。單單這次咱們遷都北京了,這高麗國派來使者道喜,還送禮。”
    “我看這裏邊兒肯定有事。要知道,自古以來,這高麗國都是咱們中原大國的附庸,他那國王都得得到咱們承認,還得咱們冊封才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哦,咱們有事的時候他在邊兒上裝王八蛋,不幫忙。這等咱們天下太平了,他來道喜來了。”
    “雖然這高麗國是個偏幫小國,但依我看,他這心眼兒可不少。這次派使者來不知憋著什麽??虎兒,肯定是有求於咱們。”
    “萬歲爺您要做好準備,別使者來了,說幾句拜年話兒,您一高興就答應了,中了他的煙兒炮鬼吹燈。”
    皇上一聽,胡大海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這高麗國多年未來朝貢,這次突然來了,是有些蹊蹺。
    “嗯,老愛卿言之有理,不知其他眾位愛卿意下如何?”
    這時候丞相姚廣孝出班跪倒。
    “啟奏萬歲,以微臣看來,胡老千歲說得有道理,但也不完全對。”
    “哦?姚愛卿站起講話。那依你之見呢?”
    姚廣孝忙站起躬身奏道:
    “萬歲,以前高麗國不來覲見稱臣,我覺得是因為以前元人的勢力還很大,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就算是現在,元人還是賊心不死,屢次犯我邊界。”
    “萬歲您別忘了,現在的高麗國王其實還是當初元朝皇帝所封。現在我大明帝國國運昌盛,百姓安樂,萬歲您是有道的明君。高麗國趁咱麽遷都之際前來覲見稱臣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據微臣耳聞,近幾年高麗國不知因何糧食減產,百姓食不果腹,就連國庫軍糧都成了問題。而且微臣未曾聽聞高麗國有戰亂荒旱發生。”
    “照此情況,微臣斷定,此次高麗使者必是前來借糧無疑!”
    “那依愛卿之見,這糧是該借還是不該借呢?”
    “我看,咱們就不借!”邊兒上胡大海答話了。
    “當初老主爺登基不久,咱們收服邊北遼東女真人的時候,這狗娘養的高麗國還跟咱們打過幾仗。當時咱們派的人少,吃了不少虧。”
    “哦,現在餓肚子了,找咱們借糧來了,門兒都沒有!而且我看這高麗國也不是什麽好東西!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的玩意兒。”
    “說借是好聽,但實際上就是要,肯定是借了不還。索性咱們就不借,餓死兔崽子就得了!”
    “要不就幹脆,咱們趁現在這個好時候,把使臣一殺,發兵攻打高麗國,直接把他拿下就得了!”
    皇上一聽,差點兒沒樂了。心說:這胡大海真是個粗人,現在都身居東海王之職了,說話還是口不擇言。
    不過他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現在要是發兵征討,正是好時候兒。
    想到這,朱棣抬眼看了看姚廣孝,意思是讓姚廣孝給出出主意。
    姚廣孝多機靈,馬上就明白了皇上的心思,趕緊施禮道:
    “胡老千歲說的也不無道理,現在正是發兵攻打,收服高麗的大好時機。”
    “但有一宗,現在元朝的勢力還沒有完全喪失,屢屢犯我邊界,妄圖進犯中原,恢複元人天下。如若此時發兵攻打高麗,一旦高麗和元人聯合起來,到時候咱們腹背受敵,可就不好辦了。”
    “另外,高麗乃是偏幫小國,若是咱們不借糧給他,一是有損我大明中原大國的威嚴,二是高麗有可能會轉投元人,還是對我大明不利。”
    “那依愛卿之意還是借給高麗糧食為好?”皇上又問。
    “也不盡然,依微臣看來,這高麗國乃是趨炎附勢反複無常的小人,借給他糧食,待他養得兵強馬壯,早晚也是我大明的禍患。”
    “那到底是借好還是不借好呢?”聽了姚廣孝這番話,皇上也犯難了。
    “那姚愛卿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呢?”
    “微臣倒是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愛卿快快講來!”
    “咱們不如這樣,今天萬歲暫且不接見高麗使者。待散朝以後,微臣想讓胡老千歲在府中先接見他一下,微臣在邊上陪著。待問清高麗國內情況,微臣也好想個應對之策。然後稟明聖上,請萬歲龍意天裁。”
    喜歡逼良為婿請大家收藏:()逼良為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