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決戰前夕中

字數:5255   加入書籤

A+A-




    眾人聚集在議事廳內,洪承疇聽了剛才多爾袞的話,站在一邊若有所思。多爾袞看了看洪承疇問道:“不知道洪先生有什麽高見?”
    洪承疇一愣,隨即道:“皇上,奴才想的倒不是決戰的事情,而是另一件事。”
    “嗯?”多爾袞有些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沒明白洪承疇這是什麽意思。洪承疇道:“恐怕這一點,阿昌阿將軍應該有一些情報。”
    阿昌阿當然也在場,現在阿昌阿可是多爾袞麾下的頭號功臣,要不是阿昌阿的鑾儀衛奇襲京師,奪下了城門,多爾袞的奪位行動不可能進行得如此順利。所以多爾袞入城之後,將鞏阿岱等人全部誅殺,並且將輔國公的頭銜給了阿昌阿,也就是說,阿昌阿現在也是國公爺了。
    並且顯而易見的,隻要大清國能統一華夏,阿昌阿未來還有更好的前途,畢竟他控製著清軍的特務機關,相當於明朝東廠廠督和錦衣衛指揮使的結合體,要知道,這個位置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
    見洪承疇點名,阿昌阿迅速在腦海中檢索了一下自己掌握的情報,洪承疇這麽說,肯定是跟情報方麵有關。他一拍腦門道:“洪大人不會指的是暗中蠢蠢欲動的人吧。”
    洪承疇道:“阿昌阿將軍果然厲害,金聲桓起兵,雖然是雷聲大雨點小,但是這家夥帶了一個很壞的頭,要知道,我大清對於華夏大地的控製遠沒有想象中那麽牢固。金聲桓在江西起兵,那麽其他地方的明朝降兵降將會不會也有其他的想法?另外還有一些未被我們徹底掃清的勢力,是不是在暗地裏蠢蠢欲動,皇上,這一點不可不防啊。”
    多爾袞眉頭一皺,洪承疇說的還真有道理,眼下,興華軍步步緊逼,清軍和興華軍肯定還要大打出手。如果敗了,恐怕就是萬劫不複的境地。假如這個檔口,其他地方也舉起反清大旗,搞得烽火遍地的話,可就太被動了。
    多爾袞看向阿昌阿道:“鑾儀衛掌握了哪些情況?”
    阿昌阿道:“大同總兵薑鑲恐怕有些問題。”多爾袞一驚,薑鑲此人他當然是知道的。他原先在明朝的時候,就是山西本地的將領,當年大順軍攻克太遠之後,他主動派人聯絡,歸降大順政權。隨即李自成敗亡,薑鑲又改弦更張,幹脆剃發降清。說他是三姓家奴,都是抬舉他了。
    別說是高衡看不起這種人,從內心裏,多爾袞也是看不上這種牆頭草的。所以雖然清軍入關之後繼續委任他當大同總兵,但實際上跟金聲桓類似,清廷也派出了巡撫、巡按等文官去牽製薑鑲,不僅如此,因為這裏地處邊關,民風彪悍,清軍還派出了一些滿蒙將領節製當地部分兵馬,等於把薑鑲的兵權也給分走了,薑鑲不滿,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多爾袞擺擺手道:“薑鑲朕知道,可就算是這家夥有問題,哪怕就是反了,又能掀起多大浪,他的兵權都被剝離得差不多了,可不像金聲桓這樣,動不動能起兵十萬。”
    阿昌阿道:“皇上,說是這樣,可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這家夥跟代州參將劉遷、延安參將王永強還有一些山西陝西的漢人地主豪強來往甚密,若是他們沆瀣一氣的話。”
    啪的一聲,多爾袞猛然將麵前的茶杯扔在了阿昌阿的腳下,“渾蛋,何不早報?”
    阿昌阿噗通一下跪地道:“奴才,奴才。”實際上鑾儀衛幾個月前就掌握了西北的一些消息,隻不過到目前為止他們也沒有造反,而且江南的戰事如火如荼,京師那邊多爾袞又要奪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阿昌阿也是分身乏術,想著先把眼前的幾個大事解決了才好,就將西北的事情擱置了。
    現在洪承疇提起此事,阿昌阿猛然醒悟過來,確實,滿蒙八旗畢竟兵力較少,未來想要維持對華夏大地的統治,實際上還是要依靠漢人和綠營兵,可是現在,金聲桓起兵,保不準其他的漢將包藏反心,這樣一來可就不妙了。但阿昌阿又不能說是因為多爾袞南征北戰,他一直跟在多爾袞身邊,才忽略了西北的情況,這不是把責任給推到多爾袞頭上去了嗎?
    多爾袞狠狠瞪了阿昌阿一眼,他也反應過來了,鑾儀衛和阿昌阿本人這麽長時間一直在他左右,相對於西北這種不確定的情況,大家的注意力還是放在江南和京師,有所忽略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清軍入主中原時間尚短,加上西路軍全軍覆沒,清廷尚未建立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
    多爾袞緩了口氣道:“還有呢?”
    “還有湖廣北部的一些流賊和明軍殘餘勢力,聽說有個叫什麽武大定的,還有個什麽楊展,一直帶人在深山老林中活動,具體什麽規模,我們還沒查探清楚。”阿昌阿道。他說的也是實話,鑾儀衛就這麽多人手,總不能麵麵俱到,這兩人的名號鑾儀衛打探出來了,但是具體什麽規模,誰也不知道。
    隻是因為這兩人名不見經傳,而且跟清軍發生的都是小規模的交戰,這才沒有被鑾儀衛排在重點關注對象的前排。
    多爾袞的臉色非常難看,如此一來,下一場跟興華軍的戰爭,隻許勝不許敗,但凡是戰敗的消息透露出去,估計大清就是四麵楚歌了,山西距離京畿很近,真要是出現這種情況,他們回防都來不及。
    興華軍和清軍的對決,不利因素好像都集中在了清軍這邊。興華軍可以敗,但清軍不能敗,清軍一敗,就是群起而攻之的局麵,前人所做的努力將被一並葬送。多爾袞起身問洪承疇道:“那洪先生的意思是,我軍應該在哪裏跟興華軍決戰?”
    洪承疇道:“南京,絕對不行。”
    多爾袞深以為然,他也是這麽想的,雖然範文程給了他兩個方案,但是因為金聲桓這個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清軍一直處於作戰狀態,在南京打,他們沒有把握。
    洪承疇解釋道:“此戰,我們必須完全抵消興華軍水師的優勢,如果在南京決戰,長江上麵敵軍水師暢通無阻,我們根本沒法控製。他們和鄭成功不一樣,神武大炮在南京城下的成功對於興華軍來說不可複製,對方的火炮射程超過我們。”
    一邊的曹振彥點了點頭,“皇上,洪先生說得不錯,桂林一戰,奴才親自見識了他們的火力,怪不得昆侖關一戰他們能打出這樣的成績。說句實在話,北洋新軍的火器不如他們,在兵力相等的情況下,北洋新軍沒有勝算。所以能避開他們的水師是再好不過了。”
    曹振彥對身邊的孫得功點了點頭,孫得功立刻出門,取來了一幅地圖,嘩啦一下攤開,展現在眾人的麵前。洪承疇道:“皇上,奴才支持範先生的第二個策略,退兵,退到江北,在鳳陽決戰,原因有二。”
    多爾袞道:“請先生明示。”
    洪承疇道:“第一是地形,南直隸地形基本上被長江一分為二,南部多山區,北部多平原,您看,鳳陽府大部分是平原地帶,誠然,平原也許對對方的火力發揮有幫助,但平原同樣是我們也需要的地形,我軍騎兵居多,如果在山區作戰,更是自廢武功。”
    他頓了頓又道:“第二,鳳陽府很特殊,這可是朱元璋的老家,是大明朝的發源地。金聲桓不是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嗎?還有這麽多人蠢蠢欲動,那好,我們就在鳳陽決戰,當年張獻忠攻打鳳陽,讓明廷上下軍心士氣遭受巨大打擊。我們也可以效仿此舉,在鳳陽打贏這一仗,哪怕是慘勝,隻要能擊敗興華軍,就足以震懾宵小,我大清國龍旗將永遠不會倒下。”
    “有道理,有道理。”眾人發出了一片讚同的聲音。鳳陽府確實特殊,如果能在鳳陽決戰,將會對反清複明的人造成巨大的心理打擊。實際上,興華軍這支軍隊雖然進入了內地作戰,但很多人對這支軍隊並不了解。
    站在其他人的角度,興華軍曾經跟永曆政權有聯係,雖然沒有明著打出反清複明的旗號,但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想到這支軍隊多多少少跟明朝有聯係,而且他們三番五次跟清軍會戰,怎麽說這支軍隊也是支持明朝的。所以多爾袞相信,譬如薑鑲、劉遷、武大定這些人應該都是秉持觀望態度,隻要興華軍勝,他們就會起兵。
    如果自己能在鳳陽府擊敗他們,就等於告訴了這些蠢蠢欲動的人,明朝氣數已盡,你們就死了這條心吧。而且渡過長江,反而距離京師更近,無形中更是拉長了興華軍的補給距離,還不用承擔長江上水師出現的風險,光是跟他們的陸軍決戰,這何樂而不為呢?
    桂林一戰,若是敵軍水師沒有參戰,清軍未必沒有勝算。包括最後局勢反轉,也是因為對方水師有水兵登陸造成了吳應熊的兵馬崩潰。如果沒有這支水師幹預,清軍可不一定會全線失守。
    既然如此,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多爾袞當即拍板道:“好,就依此計,全軍退守鳳陽府。此地進可攻退可守,就在南京的對麵,除非興華軍不想過江作戰,如果這樣也好,我們可以騰出手來應對北方局勢,把阿昌阿方才說的那些人全部找出來幹掉。”
    “嗻!”眾人一起單膝跪地道。
    多爾袞打的算盤很明顯,要不興華軍就渡過長江,兩軍在鳳陽府決戰,要不興華軍就到南京為止,不過長江。他們不過江,多爾袞就能騰出手來解決西北和湖廣北部的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清軍的大後方就徹底穩固了。到時候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麵,雖然清廷占領的北方地區沒有南方富庶,但他們也不是一點優勢都沒有。
    興華軍想要整合南方,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且不少明朝的遺老遺少,像是鄭成功這些人是不是百分百聽高衡招呼也說不定。高衡此人,根本就不想複興明廷,而是想自己搞一套朝廷出來。那麽他能不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如果有人給他搗亂怎麽辦?興華軍還要吃掉整個長江以南的地區,這可不是一時半會能消化的。
    清軍從崇禎十七年入關,好歹已經在關內經營了五年,興華軍剛剛進入華夏傳統地盤,沒有幾年時間恐怕消化不了這麽廣大的地區吧。
    隻要清軍能快速解決北方的問題,然後掉過頭來,趁著興華軍還沒有消化江南的時候再次南下,他們可不一定防得住。長江雖然長,但興華軍的水師也不可能處處控製,清軍以騎兵見長,機動能力卓越,隻要選擇某個點進行突然襲擊,興華軍未必防得住。而且想要控製這麽廣大的地區,沒有駐軍可不行,興華軍才多少兵力,如何進行分散?高衡能玩得轉嗎?
    兩日後,清軍從南昌開拔,大規模北撤,不僅僅將金聲桓的殘兵敗將全部帶走,硬生生擴充了饑兵的實力。而且在路過閩浙一帶的時候,多爾袞也發出命令,召集這裏的全部駐軍跟隨他們北上,直接放棄了對閩浙地區的占領。
    當然,這種放棄是暫時的,多爾袞是為了集結更多的兵力,還別說,雖然桂林之戰中,七十萬大軍折損近半,但江西一地收編十萬饑兵,閩浙又加入數萬漢軍還有一些滿蒙的留守部隊,再加上南直隸全部的留守部隊,多爾袞的總兵力至少恢複了二十萬,七七八八加起來,軍隊再次回到了六十萬上下,在他看來,若是在鳳陽決戰,興華軍少了水師,光靠陸軍,實際上雙方兵力對比應該跟桂林會戰差不多,而且這次,多爾袞要押上全部,讓北洋新軍上前線,清軍完全有一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