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撤離二)
字數:4723 加入書籤
武城,1940年5月28日,清晨六時。
灰蒙的江霧尚未散盡,城市已經被火光點燃。
空氣裏彌漫著炸藥、石灰、屍體與焦油混合的氣味,整座城市的血管都已經燃盡。
曾經的同盟政府陪都武城,已然成了一座坍塌的空殼。
日軍華中派遣軍第二軍,第101師團下屬波田支隊的先鋒部隊乘坐海軍汽艇沿江而上,在武城近郊岸邊緩緩靠岸。
江岸線一片死寂。
巡防艇、帆船、破舊漁舟在昨夜就被遺棄在岸邊,有的船體被炸裂一半,船幫上還掛著未幹的血絲。
一具具同盟軍士兵的屍體被江浪推回了岸邊,橫在淺灘之上,被江水輕輕衝刷。
江岸上的防禦工事不是被拆卸,就是直接被棄置。
原本駐守的炮兵連與憲兵部早在昨日就已悄然撤離,隻留下幾門鏽蝕的野炮孤零零地橫躺在沙地上。
波田支隊兵不血刃占領了北門,占據了北側兵站,之後一刻不停,從北門直奔武城城中心。
波田重一坐在吉普車中,臉上不見笑,軍服上是塵灰和汗水。
他拎著望遠鏡,一言不發地望著前方廢墟上的幾處高樓。
城市像是被野蠻扒皮,連根骨都暴露出來。
不久之後,波田支隊占領了市區中心的武城市政府大樓,
樓前廣場上的石獅已碎,鐵門大開,一輛廢棄的卡車正歪斜地撞在正門門柱上,
車後還掛著“誓死保衛武城”的白底紅字橫幅,在晨風中斷裂飛舞。
“萬歲!”
最先衝上二樓陽台的日軍士兵叫出了這一聲。
緊接著,整個武城城區響起連綿不絕的“天皇陛下萬歲!”的呐喊。
聲音滾蕩在破城廢樓間,如同雨後的雷鳴,一遍又一遍擊打著破敗的回聲。
第一麵旭日旗從樓頂升起,在冉冉晨光中高掛天際。
之前高懸的白日旗——象征同盟政權的同盟軍旗被割斷纜繩,隨著風掉落,落在破敗的旗座上,泥汙與血跡交雜,如一麵破布。
“快快快——”
一隊行軍攝影官舉著三腳架與膠片機奔跑著衝向廢墟。他們快速登上江漢關的鍾樓平台,對準仍冒著黑煙的市區全景按下快門。
鏡頭定格在政務大樓的斷牆之上,
一角民族複興標語殘布隨風擺動,而主樓中央,一塊半燃焦黑的木匾正慢慢脫落,掉入下方已經坍塌的會議廳。
而旭日旗,已高懸其上。
“昭和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帝國陸海軍再度攻占華夏陪都!”
這個消息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傳回了大洋彼岸的日本本土,
旭日旗飄滿東京灣,從皇宮到淺草寺沿街掛滿祝賀橫幅,《朝日新聞》今日頭版通欄,
“帝國再克華夏陪都——榮光閃耀武城!”
市區慶典還未散去,在東京皇宮西側會客廳內卻是一片沉默。
會客廳內,牆上懸掛著日本地圖與戰區態勢圖,桌前坐著的不是歡慶的民眾,而是一眾陸海軍省、外務省與內閣成員。
時任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坐於左側,年輕的裕仁天皇坐在中央,麵色平淡。
陸軍大臣東條英機立於一側,身著軍禮服,佩刀未解,姿勢端直如石像。他手中夾著數頁紙,但沒有遞出。
“這麽說來,帝國花了九個月時間,才拿下一座空城。
數萬皇軍玉碎、數億軍費開支卻未撼動敵國政權,未摧毀敵國主力,未繳獲戰略物資,也未截斷西南後路?”
過了一會兒,首相近衛文麿輕聲補了一句:
“同盟政府軍政主力已退入內陸腹地,我們所獲……的確是廢墟。”
空氣仿佛凝結,這場聲勢浩大的“勝利”,在皇宮裏卻無人稱頌。
窗外再度傳來喧嘩——遠處廣場上,人們在燃放煙花,廣播裏高喊著帝國榮光。
可那聲音,像隔著兩層棺材板,砸不到這裏來。
裕仁微微低頭,輕聲道:
“昭和十五年的這一場勝仗……來得不值。”
話音一落,空氣微滯。
近衛文麿心中一顫。
他沒有抬頭,隻是輕輕收起了手中那份戰況電報,掌心卻已微微沁出汗意。
武城會戰是他一手策劃的軍事戰略,目的是為了分割協約軍在西北、敵後勢力範圍與同盟軍在西南各省的實控地區,
計劃在九個月內對華夏同盟軍軍事力量進行毀滅性打擊,一年內徹底解決華夏事變。
可眼下卻是事與願違。
或許是看出了裕仁天皇迫切想要解決掉華夏事變,將軍隊從華夏的泥潭中抽離出來的念頭,
陸軍本部參謀次長,閑院宮親王麵色凝重,
“陛下,華夏戰場激戰至今,已有近百萬華夏軍民命喪皇軍之手。
除了繼續戰鬥,我們已無路可退。
誠然,為了迫使華夏同盟政府屈服,帝國已投入極限兵力,目前確有陷入華夏泥潭的危險。
但……”,
言及此處,閑院宮載仁抬頭凝視著年輕的天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作為天皇的親叔祖、皇室元老以及掌管帝國陸軍的重臣,他的話語令在場眾人皆為之一滯,
“戰爭本就是一場豪賭,賭的是國運,亦是實力。
四十五年前,我們賭贏了,成功拿下了華夏的;
九年前,我們再次賭贏,奪取了關東州遼東四省)。
而今,我堅信華夏仍值得我們繼續下注。”
裕仁聞之,心中湧起一股暢快之感。他本就缺乏足夠的主見,當即頷首同意了載仁的觀點,並示意首相近衛繼續陳述。
沉默之中,近衛文麿緩緩起身。
他看了眼窗外吹著微風的庭院,又收回目光,語氣溫潤,卻透出不容置疑的堅定:
“諸位,我明日將以內閣發表一份聲明。”
眾人微微一動,沒人打斷。
“不是為了再次鼓動戰爭,也不是為了誇耀武城之勝。”
他頓了頓,眼神掃過在場的陸海軍省、外務省官員、內閣成員。
“我們拿下了武城,沒拿下他們的意誌。”
“若要終戰,就必須讓他們分裂。”
“政治,是最鋒利的兵器。”
次日,《關於建設東亞新秩序的說明》在東瀛各大新聞社、軍隊機關與外交渠道同步發布。
“帝國對華戰爭,並非以征服為目標,
而是為喚醒東方之民族自覺,摒棄西方列強之殖民體係,促使華夏自我更新,走向和平共生的未來。”
“帝國願以建設者之姿,協助中華建立新政府,重塑國家秩序。”
“凡願共建新秩序者,皆為帝國之友。”
這一刻,所有人都沒意識到,華夏國土上的戰爭焦點開始悄然變化——
從鋼鐵與硝煙的對撞,轉向了宣言與信念的角力。
喜歡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請大家收藏:()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