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技術攻關的案例
字數:6378 加入書籤
“謝謝莫主任。”
陳建業再次感謝。
按照冉定弘的計劃,等陳建業考上八級鉗工,便安排陳建業進入技術辦公室。
到時候陳建業和莫慶有沒有什麽關聯,更不是上下級。
現在莫慶有給陳建業提供了支持,陳建業還是很感謝他。
兩人下樓之後,王立發叫來易中海。
“老易啊,明天開始,給你安排個新的活。”
王立發語氣很激動:“陳建業鉗工技能已經到七級水平了,不比你差,莫主任安排......”
易中海隻聽清了王立發前麵的話。
聽到陳建業已經是七級工水平,他內心巨震,簡直不敢相信。
他五十多歲,好不容易才熬到八級鉗工。
陳建業才他媽二十歲出頭啊。
鉗工技能怎麽能和他差不多呢。
跟陳建業一比,自己一把年紀像是活到了狗身上。
“接下來你和胡唯中一起,教導陳建業同誌,爭取讓他下半年在考崗考試上,大放異彩。”
“有問題嗎?”
王立發最後問道。
“啊?”
易中海如夢初醒。
“我跟你說......”
王立發無奈,隻能又重複一遍。
“沒問題,沒問題。”
易中海答應下來。
“行,等建業下半年拿到八級工,你也有一份榮譽。”
“到時候主任肯定會獎勵你。”
王立發隨手拋出去一張大餅。
別管易中海能不能吃到,起碼有個盼頭。
活不是白幹的。
幹好了,領導會記得他的功勞。
“謝謝領導,我肯定好好教導陳建業。”
易中海表態。
“班長,其實我用不著易師傅教導,他帶張嬸幹活已經很累了。”
“我還是多找胡唯中師傅多學習吧。”
陳建業一聽,開口說道。
不想和易中海扯上太多關係。
“也行啊,你能體諒易師傅,那自然是最好。”
王立發是個聰明人,知道陳建業的意思,把話說的很漂亮。
易中海心裏暗恨。
這是多不待見他,連一份虛名都不給他留。
“以後我要是有啥不懂的,還是會問易師傅,希望易師傅多多支持。”
陳建業又道。
“那肯定的,你要問我,我知無不答。”
易中海壓著火氣道。
王立發帶著陳建業去找胡唯中。
易中海目送兩人離開,心裏一陣陣的痛。
如果當時他對陳建業伸出援手,陳建業現在應該是他的徒弟才對。
放跑了好苗子,結果收了一頭豬。
易中海恨不得給自己兩個嘴巴子。
王立發帶著陳建業,找到二班的胡唯中,說了同樣的話。
大意便是讓胡唯中教導八級鉗工的理論和實踐工作,這個活是莫主任安排下來的。
胡唯中自然滿口答應。
八級鉗工再牛逼,工作崗位也在車間。
必須得聽車間主任的話。
要不然小鞋穿到死。
“建業,莫主任交給我的工作,我完成了。”
“接下來你得好好學習,多吸收一下前輩的工作經驗。”
“你的實際操作水平我絕對信得過,但麵對不同情況,如何作出最優的鉗工方案,你和易中海胡唯中這種老師傅差距很大。”
“希望接下來你能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王立發真誠勸導。
他心裏也明白,自己勸導七級鉗工陳建業的機會不多了。
說不定這就是最後一次。
以後陳建業魚躍化龍,自己隻有看著陳建業喊陳工的份。
“我知道的班長,一定好好學習,走出去說我是鉗工一班走出來的人,不給你丟人。”
陳建業笑著道。
“哈哈,你小子,就憑你這句話,我沒白帶你。”
王立發很高興。
拍了拍陳建業的肩膀,便自顧回去班組。
從今天開始,陳建業自由了。
起碼在車間內自由了。
他的任務便是跟著車間內的鉗工技術能手學習,盡可能的拔高自己的技術水平,等著在轉崗考試上一鳴驚人。
以後不管他去哪裏,往小了說,他是軋鋼廠一車間鉗工一班的人。
放在軋鋼廠,他便是一車間推出來的技術能手。
放在四九城內,他是出自軋鋼廠的技術先鋒。
“胡唯中同誌你好。”
陳建業率先向胡唯中伸出手。
胡唯中今年五十來歲,頭頂半禿,露出一塊地中海,身上的工服縫縫補補,上麵還有一些難以去除的汙漬和新沾上的灰塵。
腳踩一雙普通千層底,像是尋常的鄉間老農般。
“你好啊陳建業同誌,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老早我就聽說,莫主任想要讓你跟著我學習,你說要沉澱,現在沉澱夠了嗎?”
胡唯中嗬嗬一笑,和陳建業握手。
“沉澱夠了。”
“我的鉗工等級已經達到七級,繼續幹活對我的鉗工技能沒有太大的作用。”
“我需要借鑒前輩的經驗,對現場生產情況作出針對性的改造,完成我的個人技術路線。”
陳建業和胡唯中握手,感覺對方手掌很大,很粗糙。
顯然,對方是實幹派。
和易中海相比,胡唯中幹活肯定更加賣力。
“不錯,沒有人帶著你,你居然能有這樣的覺悟,非常不錯。”
“你說的沒錯,鉗工等級達到七級水平之後,普通的零件加工隻是重複性工作,對我們沒有太大的用處。”
“一名合格的八級鉗工,應該能立足現場,解決問題,而不是幹重複性的枯燥工作。”
胡唯中非常認可說道。
“胡工,能跟我說一下,你從七級工升到八級工的過程嗎?”
“或者說,你解決了什麽問題,做出了什麽改造?我想要觀摩一下。”
陳建業直接問道。
特意用上了敬稱,稱呼胡唯中為胡工。
正常來說,隻有廠裏的工程師能夠被稱之為工。
稱呼胡唯中為胡工,算是抬舉對方。
“當然沒有問題。”
胡唯中聽的心中暗爽。
他也是說幹就幹的性格,當即帶著陳建業巡視現場。
兩人來到一處壓合線。
“我技術水平達到七級工之後,一邊正常工作,一邊跟著師傅學習解決生產中的問題。”
“這裏是壓合比較薄的鈑金的生產線,那時候國家需要厚度為三毫米的大麵積鈑金,可我們的壓合技術比較落後,做出來的鈑金有兩個問題。”
“一是鈑金不規則,不夠平,二是每次壓合出來的鈑金厚薄不一。”
“當時車間創立了一個團隊,專門攻關這個技術難題。”
“我和我師傅作為鉗工加入團隊中,曆經十三天,我們找到了問題的原因。”
“又用了三十一天,徹底解決了鈑金不規則,厚薄不一的問題。”
胡唯中指著一處壓合台,臉上露出笑容:“那個壓合台底座,是我和我師傅一起做出來的,之後磨修工打磨成型。”
陳建業沒有說話,心中很是震撼。
在軋鋼廠一車間,真的有那麽一批人,紮根基層,揮灑汗水,隻為突破一個個技術難題。
他相信,像胡唯中這樣的技術能手,絕對不止他一個。
而是遍布軋鋼廠很多角落。
甚至遍布四九城,遍布全國。
他們如同一粒粒小型火種,為國家的建設,散發微小的光和熱。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國家永遠不會被人卡住技術的脖子。
前方有難題,攻克便是。
:..cc0
..cc。..cc(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