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忽必烈的手段

字數:3678   加入書籤

A+A-


    元朝雖然是個對吏員態度最為溫和的朝代,隻要上麵有人吏員還是可以突破障礙而成為正式官員。但是,上麵有人的吏員畢竟萬中無一,絕大多數還是得麵對終身無望升遷的結局。
    甄鑫為吏員劃定了一品、二品、三品的級別,隻要不犯錯,三年一遷。意思是最多九年,便可以實現從吏員到九品官員的躍進。
    官與吏之間的天塹,雖然還未出坦途,但起碼已經架上一座可供平民子弟攀登的天梯。
    自然從者無數。
    除此之外,讓更多年輕人向往的,便是軍隊。
    不是各地行省管轄下混吃等死的鎮戍軍,而是歸屬於日月島護衛隊的海軍、陸軍以及海軍陸戰隊。
    若是因為身體條件達不到征兵的要求,還可以申請加入天海閣遍布江南與東北各地的分支機構,成為其執事或是夥計,同樣也擁有前景不錯的晉升渠道。
    所有人都很忙,包括很長時間無心工作隻想陪著閨女們的甄鑫。
    麵對秘密前來的這位北地使者,他露出了毫不掩飾的煩躁感。
    即便是進入寧海閣這間專用的密室,使者依然不肯摘下臉上的遮擋於臉上的黑巾。甄鑫隻能判斷此人身材不高,眉毛不細,眼睛不小。說話的口音,不像個漢人,也不像蒙古人,應當是來自雲南的邊民。
    他身上沒有任何能表明身份的東西,也無意證明自己到底是誰的手下。隻是告訴甄鑫,受梁王所托來到杭州,轉告其對甄鑫的一些叮囑。
    據此人所說,大汗皇帝已經決定立鐵穆耳為太子,並將原屬真金太子的印璽交付給他。以此為條件,讓其出兵西北,一來剿殺當地馬賊,二來防患來自西域的海都叛兵。
    但是甘麻剌並不認為太子之爭就此塵埃落地。
    按漢家王朝的傳承,皇帝並未正式立鐵穆耳為太子,鐵穆耳最多隻是擁有太子的部分權力。
    以蒙古人的傳統,更無太子之說。任何有希望繼承汗位的子嗣,都必須在大汗殯天之後,通過忽裏勒台大會,才可以決出新一任的汗王。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鐵穆耳唯一的一個兒子,雖然已經十多歲,卻是病魔纏身,一副不久人世模樣。
    這樣的人若是暴斃,想必不會引起任何人的疑惑。
    “所以,梁王的意思是讓我派人去殺了鐵穆耳之子?”
    使者搖搖頭說道:“隻是我的建議,不代表梁王。”
    簡直是又當又立的典範……甄鑫心裏吐槽,漫不經心地說道:“你覺得我有有能力派人去大都殺了這位王子?”
    “他不在大都,在上都。”
    甄鑫搖搖頭,說道:“別說我沒這能耐,即便是有,殺了一個王子對我來說,又有什麽好處?”
    “我們可以讓出河南之地。”
    甄鑫心裏一動,問道:“梁王要去哪?”
    使者略為猶豫後說道:“這事想來也瞞不了公子太長時間,梁王已經領兵北上。”
    “他準備攻打哪裏?”
    使者搖搖頭。
    “你不知道,還是不肯說?”甄鑫雙眼微眯,冷然問道。
    使者沉默不語。
    沒有忽必烈的詔令,甘麻剌此時絕對不敢輕易出兵。他放棄河南北上,自然不會是兵發大都,更不可能是為了與阿難答或鐵穆耳搶奪地盤。
    鐵穆耳已經兵出西北,名為清剿馬賊,實際目標便是西北明軍。甘麻剌北上,隻可能是兩個目標。
    或者東北,或者太行山!
    阿難答在北,甘麻剌在南,他們要集合兵力開始圍攻太行山?
    忽必烈,竟然準備全麵開始清除日月島的勢力?
    雖然這些年,日月島以極其迅猛的速度全方位地發展自己的勢力,但是在甄鑫看來,以目前的實力想守住江南或有可能,想對付忽必烈卻是遠遠不夠。
    與經濟實力、人口數量、兵馬強度無關,純粹是因為那老而不死的家夥,總是會讓甄鑫下意識地覺得難以戰勝。
    而且他也根本就判斷不出,忽必烈會用什麽方式來對付自己。
    這種感覺讓他極為不舒服,卻著實無奈。
    甘麻剌領兵北上,河南此時便處於真空地帶。按道理自己便應當趁此機會盡起江南之兵,占據河南之地。一來可以尋機攻向大都,二來也能接應必將被圍困的太行山兵馬。
    可是,忽必烈會給自己留下這麽大的一個破綻嗎?
    若是置之不理,又如何接應太行山?
    太行山之內,雖然已有百姓二十多萬,但是小六有戰力的手下不過三萬有餘。憑這些人馬以及複雜的山勢地形,他們可以在圍困之下撐過三個月,卻絕對撐不了半年時間。
    難不成,眼睜睜地看著那些人餓死在山裏頭?
    甄鑫不得不承認,在打仗方麵,自己似乎沒有太多的天分。
    也好,專業的事便交給專業的人去處理。
    為此,甄鑫召集一次緊急的軍事會議。
    不過在等待諸將從四方各地前來杭州的二十多天時間裏,忽必烈又是頻頻出手。
    先是以噶瑪噶舉活佛年紀尚小為由,令其遷往上都寺廟中,專心學習佛法。並以活佛的名義,給陝甘的噶瑪噶舉教眾發布一道敕令:但凡有侵占薩迦派寺廟者,悉數退還廟產並彌補其損失,同時不得再與西北馬匪同流合汙,否則會將其直接逐出噶瑪噶舉教。
    同時,敕封當世國師意希仁欽的親侄兒、六歲的桑結貝為已故國師八思巴的轉世之身,成為薩迦派的當世活佛。
    並允許其在成人之後,擁有國王的儀仗。
    上一個擁有國王儀仗之人,是成吉思汗時期,全權負責攻打金國的木華黎。
    單憑這一點,這位新鮮出爐小活佛的地位,顯然已經被抬到遠甚於噶瑪噶舉派活佛的高度。
    又有孤身一人的安童,手執聖旨,前往遼陽。將那木罕由北平王改封為遼王,把遼陽行省北部區域盡數劃給他作為實封之地。
    這是自元朝設立遼陽行省、嶺北行省與甘肅行省之後,獲得實封之地的唯一一個王爺!
    同時,又將還在乣城的耶律希亮封為高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