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章 快跑

字數:4751   加入書籤

A+A-




    荊州地處湖北,周邊水資源豐富,不僅有長江水係還有洪湖、虎度河大大小小湖泊三四十個。
    而且這個地方還是平原,良田眾多,湖廣熟、天下足說的就是這個地方。
    雖然此時產糧還沒有明清時期那麽多,卻也是大唐不可多得的產糧地。
    如今荊州等地在秋收之際受災,影響的不僅僅是山南道,還影響到整個大唐,以及東征情況。
    李泰上前一步:“大哥,我願親自帶著糧草前往荊州救災。”
    “沒必要!”
    李承乾果斷拒絕:“三弟就在淮南道安州,離荊州不過相隔一州之地。
    這次我會讓三弟前往,你還有其他事要做。”
    聞言,於誌寧上前一步:“啟奏太子,吳王並無救災經曆,朝廷還需要派遣大臣前往。
    臣提議蕭特進前往荊州,配合吳王進行救災。”
    李承乾眉毛一挑,淡淡出聲:“諸位覺得如何?”
    “臣反對!蕭特進年紀已大,不適合長途跋涉。”
    “褚大夫何意?荊州離長安並不遠,哪來的長途跋涉。”
    “救災之事何等急迫,吾等當快馬加鞭前往荊州,難道蕭特進還能騎馬嗎?”
    “……”
    隨著雙方爭論不休,李承乾眼神逐漸變得冰冷,冷冷掃視一圈最後停留在長孫無忌身上:
    “舅舅,你有什麽看法?”
    “一切聽太子殿下吩咐。”
    “那就好!”
    話到這,李承乾臉色嚴肅看著下方眾人,語氣變得森冷:
    “收起你們的小心思,誰敢在這時候爭權,別怪孤不給他麵子。
    接下來你們什麽也不用說,聽孤詔令即可。”
    高士廉也適時出聲附和:“陛下不在,太子有權調動一切用來救災。
    吾敬告諸位,千萬不要陽奉陰違。”
    “一切聽從太子殿下吩咐!”
    有高士廉站台,不管是褚遂良還是於誌寧都不敢放肆。
    眼瞧著眾臣和李泰都沒有任何意見,李承乾深吸一口氣後沉聲開口:
    “令:吳王恪、安州州學博士蘇勖,收集山南道和淮南道糧草前去救災,兩道官員無條件配合救災,違令者斬!
    荊州等地佛寺、道觀打開山門,接納受災百姓,此事由黃門侍郎褚遂良負責。
    山南道所有兵馬進入受災地區防止有人利用災情作亂。
    廬州的醫師和道士暫時不要回去,令他們全部前往災區防止疫情發生。
    ……”
    一道道指令下達,眾臣也個個領到自己的任務。
    等李承乾說完,李泰眼中帶著狐疑出聲詢問:
    “為何要讓蘇駙馬前去救災,他隻是博士,並無救災經驗。”
    “露布!”
    李承乾瞥了眼李泰,隨後淡淡開口解釋:
    “用露布向百姓傳遞朝廷之意,用露布安撫民心。
    孤給百姓的第一道詔令,你聽好了傳給蘇駙馬。
    任何人敢在災情期間囤積居奇、犯上作亂、違反律法的,全部記錄戶籍,並將其所作所為傳遍居住地和祖籍,三年不息。
    嚴重者,禁止其子孫後代參與科舉,戰場立功永不升遷。
    記住,不論是誰,哪怕李氏族人也一樣。”
    “轟!”
    .
    此言一出,所有人腦子嗡嗡嗡的響,紛紛露出駭然之色。
    李泰怔怔看著李承乾,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麽,卻什麽也說不出口。
    還是高士廉率先回過神,出聲勸諫:
    “太子殿下,這種處罰太過嚴重,是否再考慮一二?”
    “不!”
    李承乾目光閃過一絲寒芒:“亂世用重典,我不允許任何人在東征期間作亂。
    舅爺,救災一事就拜托你全權負責了。”
    “行!”
    李承乾沒想到荊州會發生水災,這讓他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計劃,準備提前讓木製印刷術出世。
    可是一旦提前出世,他的布置將會暴露在所有人眼中,很有可能讓計劃失敗。
    若是不用木製印刷術,單靠安州那些讀書人,把手抄斷了也抄不了多少邸報。
    百姓慢一天知道朝廷救災政策,就會多一批準備作亂之人。
    他也可以不管不顧,可這樣一來,他勸說宗室的話都變成狗屁,沒有任何宗室敢再相信他。
    ‘算了!希望刻碑一事能蓋過木製印刷術,實在不行加上族譜。’
    想到此,李承乾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
    “青雀,單靠安州讀書人,可抄不了十州之地所用的露布,文學館讀書人也多,要不要送一批過去安州?”
    李泰一臉正義:“大哥說的是,我立刻回去安排,……”
    話未說完,就有大臣跳出來反對:
    “文學館學子都是為修《武德大典》聚集在一起,殿下萬萬不可在這時候讓他們前往。”
    “臣附議!山南道、淮南道讀書人眾多,又不是修書,抄寫而已隨意都能找到一批。”
    “臣附議……”
    李泰轉身看向一個個出聲反對之人,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他知道這些人的孩子都在文學館中。
    他們是怕自己的兒子在災區出了什麽事,不說會不會出現反賊亂民。
    單單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句話,足以讓他們害怕。
    就在此時,李承乾向站在最後麵的李淳風遞了個眼神。
    緊接著李淳風朗聲開口:“無需派遣讀書人前往,臣有拓印之術,可以在三天內完成十州所用的露布。”
    “雕刻露布內容就需要幾個月時間,等幾個月還要不要救災?”
    李淳風臉色不變,語氣中充滿自信:
    “無需雕刻,在修《武德大典》前,臣奉魏王殿下之令,鑽研拓印之術。
    如今拓印之術可以隨意排列刻字,不論是《五經》還是佛經、亦或者道經,都可以在一天之內拓印出上千卷。”
    “好!好!好!”
    李承乾滿臉興奮:“不愧是青雀,為了替阿翁修書,連拓印之術都想到。
    李太常,就由伱帶著拓印之術前往安州,配合吳王和蘇駙馬行事。
    一定要在最短時間內將朝廷救災章程傳遍山南道。”
    話到這,李承乾眼中滿是讚歎:
    “青雀此舉不僅給受災百姓希望,也讓天下萬民不再為書籍發愁,我大唐文治此後定是曆朝曆代之最。
    李太常,災情結束,你在當地印刷一批五經送給讀書人。
    每本書封麵都要寫上魏王泰贈,讓天下讀書人都知道,魏王的功績!”
    “是!”
    “今日就到這裏,我還有事先走。”
    在眾人一臉震驚的目光中,李承乾大步向門外走去,仿佛後麵有人在追。
    等其他人反應過來時,李承乾和李淳風早已不見蹤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