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 人死債不消

字數:4456   加入書籤

A+A-




    “魏王殿下,李太常所言是真是假,真能一天拓印出上千本書?”
    “魏王殿下以後是否會將《武德大典》送給每個讀書人?”
    “恭喜魏王、賀喜魏王,自此之後,天下讀書人惟殿下馬首是瞻。”
    “……”
    在眾人圍著李泰詢問之際,一道聲音冷不丁的響起:
    “魏王殿下,臣寫了本《論語新注》還請殿下幫臣送給天下學子。”
    此言一出,所有大臣緩緩轉過頭看向聲音來源,眼中迸射出精光。
    就連本來站著不動,還在思考如何阻止印刷術傳播的士族中人,也露出激動之色。
    “好你個蘇亶,你有何資格注釋論語?
    殿下,臣的詩文集天下無雙,連文中子都曾讚歎不已,天下讀書人正缺臣的詩文誦讀。”
    “無恥!你的詩文狗屁不通,哪有我的文章好。”
    “你一個武將湊什麽熱鬧,你懂什麽是治國嗎?懂什麽文章?”
    “……”
    看著周圍越來越瘋狂的文臣武將,李泰心中越來越委屈: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這狗屎肯定不會放過我。
    天天送禮給我,真是有病!’
    他很想解釋,可誰都知道李淳風每旬都在文學館講學,已經算是他的人。
    露布、竹紙、新的銓選製度、加上如今的印刷術,誰都知道這代表什麽,代表著讀書人會越來越多。
    為了安穩讀書人之心,朝廷必然會拿出部分位置給新出現的讀書人,各大士族短時間不會有太大影響,長此以往們他們的優勢會漸漸消失。
    若是一個強勢的皇帝上位,下詔科舉不再考三禮,那麽他們下場將是注定的。
    李泰很後悔,後悔當初要幫李承乾說話,沒有第一時間讓他廢掉。
    比起李泰心中苦澀,長孫無忌卻暗暗欣喜,他知道李泰已經沒有任何勝算。
    李泰已經陷入兩難之境,向士族做出承諾,永遠不會改變科舉製度。
    如此一來,李世民不會再讓他登上皇位,這與李世民的想法相背。
    要麽向李世民學習,利用露布為自己拉攏一批人才來對抗士族。
    可這麽做的後果,就是與士族離心離德,蕭嶼和蘇勖等士族不一定再毫無保留的幫助他。
    ‘太子這招是真狠啊!朝堂上位置就那麽多,魏王到底準備給誰呢?士族還是科舉考上的大才?’
    除了長孫無忌知道印刷術是李承乾弄出來的,高士廉、房玄齡也知道。
    高士廉今日來朝堂,除了是李承乾邀請,還是因為李世民讓他在東征期間看看,別讓李承乾搞出大麻煩。
    想到李世民所說的話,再看看如今的場景,高士廉有些頭皮發麻,再也忍不住前去東宮找李承乾。
    剛到東宮清風亭,看見李承乾在釣魚,高士廉差點喘不過氣:
    “太子殿下,你可答應過陛下,不會讓朝局動亂。”
    “沒有動亂啊!隻要百官按照救災章程去做,大唐就不會亂。
    哪怕他們陰奉陽違也沒關係,我已經讓太子妃以東宮的名義在弘福寺開啟捐贈大會。
    所有為災區贈糧、贈衣、贈藥的人,其家族名字都會刻在弘福寺碑上,受世人尊敬。
    這批捐贈,會由東宮六率衛親自護送去災區,保證不會讓災區百姓凍死餓死。”
    高士廉輕歎一聲:“太子殿下思慮周全,救災一事臣無任何異議。
    可印刷術怎麽能在這時候拿出來?太子殿下不能等到陛下回來,再對佛教下手嗎?”
    .
    李承乾放下手中釣竿,隨後指向一旁的石凳:
    “舅爺,坐下聊!”
    高士廉也沒客氣,一屁股坐在石凳上等著李承乾開口。
    “阿耶都告訴舅爺了?”
    “說了一些也瞞了一些。”
    李承乾拿起茶壺給高士廉倒了杯:
    “沒說為何一定廢了我?”
    高士廉眼神狐疑:“陛下不是一直下不定決心嗎?”
    “早已下定決心,我想拿著李唐江山去賭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
    阿耶知道我的一部分計劃,怕我敗掉李唐江山,所以一定要廢了我。
    可惜!他不忍殺我,又怕玄武門繼承製出現,不能以謀反之罪廢了我。
    所以,他想了個辦法,一個能讓他不得不廢了我的辦法。”
    高士廉想到了儒道佛三教之爭,眼神越來越清明:
    “儒道佛?伱若不能成功,陛下就順勢廢了你,以免引起天下大亂。
    若是成功,他也可以掌控露布,慢慢將你所作所為公之於眾,讓天下萬民都知道你被廢純粹咎由自取。”
    “沒錯!”
    李承乾咧嘴一笑:“要不然阿耶怎麽會明知我要搞事時,還去東征?
    這是想讓我往前麵衝,他隻需躲在後麵靜靜等待就行。”
    “陛下讓你衝前麵,你就讓魏王衝前麵?
    陛下不可能不知道你的想法,還有什麽是我不知道的?”
    李承乾端起茶杯淺淺抿了口:
    “猜不出!我也不想猜!我贏了,那露布誰也搶不走,我輸了,大不了去交趾。”
    “太子為何不拖延時間,等你登基後再做此事不行嗎?或者等陛下回來也行。”
    李承乾緩緩搖頭:“來不及了!有個僧人已經回到大唐,正在回長安的路上。
    如今佛法釋義大不相同,有些甚至背道而馳,而這位僧人於貞觀三年前往天竺修行。
    這次回來帶回大量的佛經,而且他精通梵文,將會給佛教帶來變革。”
    短短幾句話,高士廉看到了佛門中人相互爭吵、攻擊的場景。
    還看到了儒道兩教躲在一旁看戲的場景,最後看到儒道佛三教相爭的場景。
    “這位法師何時會到長安?”
    “最遲明年!”
    “讓災民前往佛寺道觀避災,是否也是為了此事?”
    “一部分!”
    李承乾淡淡開口:“我不會拿大唐萬民的生命做賭注,若是佛寺和道觀不開方便之門。
    東宮六率衛已經帶著軍中帳篷前往災區,他們也會在第一時間為百姓搭建簡陋住所。”
    高士廉一臉嚴肅:“太子殿下,東宮六率衛讓他們上陣殺敵可以,救災隻能適得其反,兵匪不是一句玩笑話。”
    “他們要是不怕自己所作所為被記錄在族譜上,那就隨他們去。
    我倒要看看,他們兒子翻開族譜第一頁就寫著他們燒殺搶掠是什麽場景。
    人死債消?在我這裏不可能,敢在災情期間亂來,我不僅要殺人誅心,還要讓他們子孫一輩子抬不起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