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三代之治

字數:4662   加入書籤

A+A-




    “我不信!把艾草帶去,再從最外麵的一顆樹開始砍伐,遇到太陽毒辣就放火燒林。
    我就不信了,小小的山林還能擋住百姓們種地的信念。”
    話落,李承乾看向蘇良嗣,語氣帶著不容置喙:
    “記住!遇到災情就去砍伐山林修路,農閑時就去燒毀瘴林修路。
    我要讓交趾徹底成為中原糧倉,要讓夷人全部去種地。
    躲在山上的百姓要想辦法讓他們下山種地,住在海邊的也要讓他們在捕魚後去種地。”
    “是!必不辜負殿下期待。”
    李承乾滿意點點頭,隨後目光轉向孫思邈:
    “藥王,還有一事要拜托你,此事我會讓全長安醫師輔助你。
    你所需要的東西,東宮也會不遺餘力的幫助你。”
    孫思邈神色一凝:“殿下請說!”
    “編撰一部醫書,一部可以讓天下萬民都能受益的醫書。”
    李承乾神色肅穆:“遇到咳嗽、積食、水痘,百姓一看到醫書便知道該怎麽做。
    該用什麽藥、如何煎藥,草藥長什麽樣。”
    “殿下,個人身體不同,用藥需謹慎,此事很有可能會害死他人。”
    李承乾沉聲解釋:“大病不用記錄,隻要編撰一些常見的小病和幼兒常見之症。
    我會在每個鄉裏培養一個醫師,專職治療這些小病,這些醫師會統一到各州縣學習後,考核通過者會回鄉擔任醫師。
    藥王隻需編撰出可用的醫書,教導醫師一事自有專人負責。”
    孫思邈心動了,他一心想要編撰醫書,編撰醫書的目的也隻是想救更多人。
    可他也明白,這事一旦沒做好,那死的人可不是一個兩個。
    李承乾看到孫思邈的顧慮,再次出聲勸說:
    “做任何事都有風險,不能因為有風險而不去做。
    商鞅變法很有可能導致秦國覆滅,可秦孝公還是做了。
    秦國國君一代代改良秦法,最終統一天下。
    我們總要開個頭,讓後來人去慢慢改良,最終讓天下萬民受益。”
    孫思邈沉默片刻後,臉色變得堅定:
    “貧道願意盡自己所能,編撰出醫書,讓天下萬民受益。”
    有了孫思邈這句話,李承乾心中頓時一鬆,有了大唐版《赤腳醫生手冊》,他的計劃便能更進一步。
    還有曆書,這需要李淳風出馬,不過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而且還需要另外一本書的配合。
    孫思邈離開斧人館後,李承乾淡淡出聲:
    “蘇兄,如今大唐人口稀少,不過隨著和平日久,人口會快速上漲。
    為了應對人口上漲,糧食產量是第一要務,交趾此地是重中之重。
    那地方叛亂頻發,雖沒出過大亂,總會影響到百姓生產。
    那地方不用實行租庸調之製,一年兩稅,夏稅用於雇傭百姓修路,秋稅用於修建城牆和教化。”
    “不用送到長安嗎?”
    “不用!”
    李承乾臉色不變:“朝堂上有我,你無需擔心。
    你隻要安心治理交趾即可,先治民生產使他們吃飽穿暖,而後讓當地民風向大唐靠攏,期間若有阻攔者當殺則殺。”
    “臣明白!恩威並施,讓交趾郡百姓歸化!”
    “沒錯,去之前到王七哪裏領一份竹紙製作配方和木製印刷術製作圖紙。”
    剛說起王七,王七的身影便出現在李承乾眼中。
    “太子殿下,孔祭酒求見!”
    .
    ???
    李承乾一腦袋問號:“這老家夥怎麽來了?他又不是東宮官員,來找我作甚?”
    話雖這麽說,李承乾還是快步趕往麗正殿麵見孔穎達。
    “孔祭酒,多年不見可想死我了,每次想起當初伱教導的場景,我就悔不當初。”
    孔穎達根本不信李承乾鬼話,規規矩矩行禮後,緩緩說出來此原因:
    “敢問太子殿下,朝廷能否印刷一批《五經正義》下發於各地州縣學?”
    “小事!等災情結束後,我會下令讓人印刷。”
    說完,李承乾嘴角微微上揚:“孔祭酒,別跟我說,你來此就為了跟我說這話。”
    “聽說太子妃在弘福寺為善行刻碑立傳,臣想請太子妃收回成命。”
    “原因!”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若刻碑立傳,他日定有人為了名聲而去為善。”
    李承乾點頭表示讚同:“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怕有人為名而去為善。
    若有天其名聲滿足不了他,此人便會升起怨氣,甚至有人為了為善而去作惡。
    不尚賢、使民不爭,是這意思嗎?”
    “太子殿下英明!向善風氣隻能從上到下慢行,不能一蹴而就。”
    “嗬嗬!”
    李承乾輕笑出聲:“當初勸諫我時候,你們怎麽就沒想過這句話?
    我到現在還在想,你們如此正直無私,到底是做給阿耶看的,還是本身就是這種性子。
    你回去吧!此事不會停下!”
    孔穎達仿佛知道會被拒絕,臉色沒有絲毫變化:
    “太子殿下是怕擔心太子妃的名聲嗎?若是如此,臣有辦法必不會讓太子妃的名聲受到影響。”
    “不是!”
    李承乾微微搖頭:“事關大唐千秋大計,不是想收回就能收回。
    你的想法是基於人心,我的看法基於生存。
    洛水之誓後,人心已然不古,與其維持那岌岌可危的人心,還不如先讓百姓活下去。
    倉廩足而知禮儀,這話沒有說錯,隻有吃飽了才能教化百姓。”
    “上行下效,隻要陛下、文武百官、士族都能以仁義行事,百姓自然也會知道忠君愛國。”
    “可能嗎?”
    李承乾嗤笑一聲:“陳勝吳廣和張角的教訓還不夠嗎?
    漢朝之時用白虎通德論治國,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深入人心。
    然而有什麽用?天下百姓該反還得反。”
    “那是被張角所蠱惑。”
    “若能活下去誰敢冒殺頭之罪去造反?黃巾軍可是遍布整個大漢。
    你自小學習儒家經典,想要讓人心恢複到三代之時,這無可厚非也不能說是錯的。
    儒道法墨等諸子百家都在追求三代之治,誰做到了?”
    話到這裏,李承乾歎了口氣:
    “孔祭酒,孔子逆勢而行值得尊重,老子順勢而為才是大道。
    既然身為祭酒,就不要參與朝局,多多為大唐教導一些賢人才是正道。”
    “正因人心不古才需正心,人心一散就回不來。
    到那時自私自利之輩充斥朝野,這是太子殿下願意看到的嗎?”
    “好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