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這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字數:4542   加入書籤

A+A-


    從“工業大學”離開,便來到了可樂工廠基地。
    本就有著心理準備的趙克東,仍然被眼前的基地震撼到了。
    與之前工業園裏麵的其他建築不同。
    這裏......太大了。
    專門生產可樂的原漿工廠,這裏生產著供應全球的非常可樂原漿。
    專門進行塑料瓶回收,再重新進行利用的塑料廠。
    以及易拉罐、玻璃瓶等工廠。
    回收的玻璃瓶可以重複回收利用15次。
    工人隻需要打碎玻璃瓶,將廢紙清除幹淨,然後送進熔爐。
    熔爐的溫度高達1550度,並且從來都不關閉。
    因為一旦關閉,下一次升溫將耗費大量的燃料和時間。
    看著高聳的煙囪,趙克東以及他身後的所有人都感覺到了心神震撼。
    不是震撼於這個煙囪,而是震撼於整個產業的生產閉環。
    從原漿生產開始,到灌裝,到裝瓶,再到出廠打包。
    以及一係列的回收,再利用。
    整個程序,嚴絲合縫。
    看見這裏的產業規模,才知道燕京那座已經領先國內產業一大截的可樂灌裝廠,對比之下,與一個小作坊無異。
    中國落後於世界,還是太多了。
    “我能進去看看嗎?”
    趙克東提振精神,看向邵維鼎問道。
    “除了原漿廠之外,其他任何地方,我都可以帶你參觀。”
    邵維鼎微微一笑:“對於可樂而言,原漿的秘方和製作工藝,是我們最大的秘密,請你諒解。”
    趙克東點點頭,跟著邵維鼎一起走進了另一邊的可樂灌裝廠。
    入目見到的,就是曾經出現在tvb紀錄片中的那個生產車間。
    一係列的自動化,整座工廠隻有幾百人就能維持生產。
    工人看到了他們,明顯是提前打好了招呼,沒有一個人離開自己的崗位。
    趙克東讚歎道:“這是真正的現代化生產啊。”
    想想之前參觀的一係列設施。
    趙克東此時才感覺到,國內對於邵維鼎的評價還是有些低了。
    邵維鼎拍出來的那則記錄工業園的紀錄片,不過是他產業的冰山一角。
    除了滿足工人生活日用的一些地方,竟然沒有一絲多餘。
    先是之前的“工人大學”,提升工人素質,進行人才梯級建設。
    簡直就是企業模式的黃埔軍校。
    再是那個神秘的屈臣氏醫藥研究所,據說在內地普及二步發酵法之前,這座研究所就將這個專利給攻破了。
    現在隨著和內地製藥廠以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合作,才進一步提高了這個發酵法的穩定性。
    而除此之外,最為恐怖的就是邵維鼎在鍾表技術專利的深厚底蘊。
    目前根據他所掌握的消息,不管是機械表還是石英表。
    邵維鼎都已經建立起了一道厚厚的專利壁壘。
    依靠著技術和產業上的規模優勢,如今在鍾表這個領域。
    精工這個昔日的霸主,已經徹底敗下陣來。
    除了美洲這個市場之外,亞洲與歐洲市場,斯沃琪已經完全占據了主動,霸占著目前鍾表市場占有額第一的位置。
    根據斯沃琪公布出來的數據得知,光是這一個產業,今年的銷售額總計就達到了三十六億港幣。
    要知道,去年斯沃琪的銷售額不過才七億港幣左右。
    整整將近六倍的銷售提升。
    實在是恐怖。
    趙克東有著大局觀,但是卻也能腳踏實地,是極為標準的務實派。
    他一邊參觀著,一邊將心中的疑問問了出來。
    像一塊海綿,不斷從邵維鼎,從屈臣氏產業園身上,汲取著自己所需要的養分。
    而作為一個完全具有獨立思考,且心智成熟的中央官員。
    他當然知道,不是每樣東西都適合搬到內地。
    所以他在對照內地的產業模式,和大國企的生產模式。
    政策,尤其是中央的政策,一旦下發執行。
    影響到不是幾萬人,幾十萬人。
    而是幾百萬,幾千萬的工人。
    他需要做的,是整體的考量,然後寫一份報告,匯報到中央,讓領導進行決定。
    在參觀了一圈之後,趙克定越加堅定了心中的想法。
    “邵先生,我們可以派一些人來你這裏學習嗎?”
    邵維鼎淡淡一笑:“當然可以,我這裏不設門檻。”
    “那可以進工業大學上課嗎?”
    “趙部長,我這個‘大學’雖然也叫大學,但是可沒有什麽教育資質,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訓工人,提升他們的技能而已,屬於我們集團內部的培訓機構,你確定要讓他們上課?”
    趙克定堅定道:“當然,我相信我看到的,邵先生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這個工業大學對於國家對於社會都大有裨益。”
    “如果你願意的話,我甚至希望你能在廣東的家電生產基地,建一座這樣的學校。”
    “你放心,所有的資質,所有的審批,我來幫你申請。”
    邵維鼎看得出來,趙克定沒有開玩笑。
    但是此時內地對於資本進入都無比嚴苛。
    何況是教育。
    後世,華為大學從不對外招生,隻是一個內部的學習組織。
    為什麽,因為對外招生的企業大學,限製太多了。
    邵維鼎不想有那麽多限製。
    他的這個“工人大學”以後會擴大化,會獨立出來。
    但是絕對不會對外招生。
    因為建立這座學校的目的,隻是為了服務他所有企業的人才序列培養。
    “趙部長,謝謝你的好意,如果條件允許,我一定會去內地辦一座這樣的大學。”
    “廣東的家電生產基地,遍及多個城市,那裏也有我的股份,對他們進行培訓沒問題,但是對外招生,就有些困難了。”
    趙克東聽邵維鼎這麽一說,也反應了過來,他剛剛也是情緒上頭。
    如今細細一想,國內還真不太可能讓一個港島人搞什麽私人教育。
    這個步子,邁的太大了。
    “是我著急了。”趙克東笑著和邵維鼎坐上了車,換了一個話題:“邵先生,昨天港島的報紙我也看了,你說的那個‘立足兩岸三地,以港島為核心,建立經濟一體化’的設想很有意思啊!”
    “你的這個想法,是不是脫胎於美國人提出的那個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
    這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卻在邵維鼎的心頭炸起。
    第三章,補更,求發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