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讓我活在亞洲最有希望的年代

字數:9177   加入書籤

A+A-


    斯沃琪總員工人數達到了三十多萬,從研發、銷售、設計、技術四個大類中高層管理就有幾千人。
    再加上高級技術工的存在。
    這些人收入穩定,信譽良好,再加上可觀的收入存款。
    拿出一套房子的首付,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而且,這些人也相當清楚,海港城附近的房子肯定是還會升值的。
    現在可能三千塊覺得高不可攀,但是往後幾年看看,絕對不是這個數。
    至於什麽中英談判,港島的未來歸屬。
    這和他們有什麽關係?
    邵維鼎都沒想著離開,而且還一直在加碼港島的投資。
    別人不清楚,他們這些鼎峰係的內部人員是看的最為清楚的。
    港島首富都看好港島的未來,他們有什麽不看好的?
    而且,鼎峰係的福利待遇,工薪分紅,這些是其他企業能給出來的嗎?
    他們早就與鼎峰榮辱與共。
    別人可能會想著移民,但是鼎峰係旗下的員工,有這種想法的人少之又少。
    買,現在的這個價格,而且還優先售予鼎峰係的員工,這擺明了就是集團福利啊!
    而屈臣氏地產早就和鼎峰銀行那邊打好了招呼。
    這邊簽字,那邊銀行就會配合撥款。
    三十年房貸,對於決心要在鼎峰幹一輩子的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麽。
    而且以後背負了貸款之後,以後就算是辭職,也要考慮房子的問題。
    金門大廈。
    捷報不停的傳來。
    邵維鍾本來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了,可是看到銷售數據後,還是忍不住心髒劇烈跳動。
    “太快了,太快了。”
    他抱著一疊資料,拿到了邵維鼎的辦公室:“阿鼎,就光是一天的時間,就已經談成了三百多套的房子,資金流就已經回了十億!”
    太賺了,他們當初拿下這些地皮,有部分是李家城的,有部分是九龍倉那邊的。
    成本隻有兩百多港幣每平方,可現在起步價就是三千港幣賣出。
    這是十幾倍的利潤。
    “還不錯。”
    邵維鼎拿起銷售資料,看了眼,大部分買家都是斯沃琪的中高層。
    然後還有一些是斯沃琪產業鏈的一些工廠老板。
    “這哪裏是不錯啊,這簡直就是牛逼。”邵維鍾激動道:“現如今港島房價十分的萎靡,房價最高的地方,也就是中環那邊,也才不到兩千港幣。”
    “我們現在三千港幣每平方,市場還這麽火熱,簡直就是逆市上揚。”
    “大哥,別急,這還隻是開始。”邵維鼎淡笑著。
    帝景閣,隻是海港城周邊的一棟大樓而已。
    這樣的大樓,還有四棟。
    其中最高的那棟,樓高253米,65層,已經拿下了港島住宅第一高度。
    名叫天苑!
    這五棟建築,分列在海港城的一側,齊齊麵朝維港。
    正符合那句維港之濱,堆金迭玉。
    而另外三棟豪華住宅樓的名字,就與這句話相關。
    說實話,要不是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他還真會忍不住投身於房地產的衝動。
    賺錢的速度太快了。
    怪不得後世李家城這些人會捂著地皮不肯開發。
    深吸一口氣,邵維鼎將這些雜念從腦子裏驅逐出去。
    “阿鼎,現在要拿把金庭拿出來嗎?”
    邵維鍾還想要再賺一大筆。
    手上有了二十億的資金,那他就可以毫無顧忌的發展其他地皮了。
    邵維鼎搖了搖頭:“地產市場目前已經被激活了,海港城都還沒有正式開業,這時候拿出來售賣我們是虧得。”
    “這裏!”
    邵維鼎指著將軍澳,果決道:“屈臣氏產業園的規模是寶成產業園的兩倍,那裏雖然沒有海港城,但是其他基礎設施完善,人口密集。”
    “要穩住港島地產的大盤,光是靠一個九龍還不夠,新界這邊也需要發發力。”
    邵維鍾看著地圖,深以為然的點點頭:“我明白了,我會將屈臣氏地產的重心轉移到這裏。”
    邵維鼎補充道:“另外,房子的貸款業務,也可以與其他銀行合作,這個獨食我們沒必要吃。”
    “越多的勢力加入進來,這個大盤就越加穩固。”
    港島地產的這塊大蛋糕實在是太大了,他就算是想獨吃也吃不下去。
    鼎峰銀行的資金,也不容許。
    所以與東亞、永亨這些華人銀行合作也是必然的選擇。
    至於匯豐、渣打?
    不好意思,暫時沒有合格接洽的業務。
    與此同時,伴隨著帝景閣的火熱售賣。
    周邊的地皮,還有房產的價格都在急速飆升。
    海港城的出現,以及醫院、學校、交通等各類基礎設施的完善。
    這些對於購房者來說,都是潛在的價值。
    而這個結果,讓港島無數人都大跌眼鏡。
    不是說,港島未來不可預測,房價要大跌嗎?
    怡和置地這個全港最大的地產商,都在忙著脫身,移民局那邊不知道收到了多少申請移民的報告。
    現在又是怎麽回事?
    很多人都是霧裏看花,有些看不明白。
    但市場是最好的老師。
    九龍倉地產辦公室。
    吳廣正拿著一份報告,急匆匆的敲開了鮑玉港的大門。
    “總裁,現如今港島的房價穩住了,不光是九龍公園附近的房價一直在漲,就是其他地區的房價也有所上升。”
    在公司,吳廣正可不會隨便喊嶽父。
    鮑玉港放下手中的文件,戴上老花鏡看起了遞過來的這份報告。
    看著帝景閣的銷售數據,嘴角慢慢露出了笑容。
    “六哥家的這個小子,果然每每出人意料。”
    說著,他抬頭看向吳廣正道:“我記得我們九龍倉,在海港城那幾棟住宅樓是有著股份收益的是吧?”
    吳廣正立刻點頭:“是,海港城有部分占了我們一塊地皮,帝景閣原先就是九龍倉的一處碼頭。”
    鮑玉港笑道:“看樣子,阿鼎帶著我們大賺了一筆啊!”
    他算是看出來了,邵維鼎這一次的敵人,不是哪一個財團。
    而是大勢!
    中英談判,港島經濟產生波動,這就是大勢。
    雖然說這種局麵,讓他們這些華人財團,可以趁機低價收購土地,回收資產。
    是個發大財的機會。
    可如今,邵維鼎很顯然是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麵。
    雖然不清楚,邵維鼎是什麽想法。
    有什麽原因。
    但是就衝著他帶著自己賺錢了。
    就得幫上一把。
    鮑玉港思索片刻,說道:“既然那小子,決定逆勢對衝,那我們也幫他一把吧!”
    “將九龍倉在九龍和新界的幾塊樓盤拿出來,依照帝景閣的模式,優先賣給我們環球航運以及九龍倉的員工。”
    房地產就是這樣,房價越高,越有人想買。
    房價低了,想買的人卻是沒有動力了。
    如今帝景閣火爆銷售在前,九龍倉地產漲價在後。
    再加上其他地產商,趁著這個時候回血。
    直接激活了這個市場,這一次可不是什麽隻針對鼎峰係員工了。
    而是整個港島的中產都在聞風而動。
    本來已經決定賣房移民的人,此刻都有些搖擺不定。
    而就在這種時候,朝陽日報發表了一篇報道。
    標題名為《讓我活在亞洲最有希望的年代,就是現在》
    【兩年前,港島還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在做著最輕賤的工作】
    【兩年前,維港的海麵上還是孤帆寥落】
    【兩年前,港貨還是廉價、次品的代名詞】
    【我們抱懷著某種憧憬,跨入了八十年代】
    【兩年後的現在,哪怕是剛剛偷渡過來的陸客,都能迅速找到一份養得活全家的工作】
    【隻要你願意,就可以在工廠裏麵學到一技之長】
    【兩年後的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手表品牌,自己的電器品牌,自己的服裝品牌,自己的家居品牌】
    【生機勃發,人人都在喊著自立自強】
    【兩年後的現在,港島,成為了世界購物天堂,成為了亞洲旅遊之都】
    【不管是走到世界哪一座城市,隻要說一聲我來自hongkong,都不再是藉藉無名】
    【兩年後的現在,隻要有著本事,你就可以闖出一番名堂】
    【港島,目前正在成為亞洲的文化中心,藝術中心、影視中心、金融中心】
    【港島電影走出了華人世界,正在橫掃亞洲】
    【港島製造,目前已經闖出了一片天地,在南洋很多城市,成為了當地人的首選】
    【太多,太多......】
    【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時間可以停留在現在,這就是港島最有希望的年代】
    無數人看到這裏,都忍不住駐足。
    仔細想想,這兩年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先前還沒有發覺,可現在仔細想想。
    不管是從他們切身實際的工資收入,還是他們生活的便利程度。
    都在與日俱增的提高。
    在國際上,港島的地位更是不斷上漲。
    去年的那場亞洲好聲音,在紅館舉辦的年終盛典。
    各國明星,登台獻唱。
    十幾個國家,近一億的觀眾通過直播錄播的形式觀看。
    影響力之大,前所未有。
    去年的港島購物節,給每一個港島人都帶來了切身的利益。
    與之同期舉辦的珠寶鍾表展覽會,確立了港島鍾表世界中心的位置。
    還有今年才舉辦的港島金像獎,才第一屆,就隱隱有著成為亞洲第一大電影節的趨勢。
    這還是文化經濟層麵的。
    在自身地位,港島地位上,也是肉眼可見的變化。
    出行南洋,更是走到哪都會被人高看一眼。
    機場,一夥準備移民的家庭。
    四五十歲的父母,拎著大包小包走在前麵。
    他們身後跟著一對兒女。
    大的也就十八九歲的年紀名叫孫呈希,小的隻有十歲左右名叫孫呈晚。
    大的很顯然一臉不情願,在鬧別扭。
    小的卻是懵懵懂懂。
    正走著,前麵突然有人在大喊。
    孫呈希抬頭向前看著。
    就看見前麵有幾名年輕人拿著一份報紙,猛拍大腿,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說的太好了。”
    “港島現在到處都是機會,外來者都來我們港島淘金。”
    “不管是製造業,還是金融業,又或者是高新科技方向,哪哪都有就業機會。”
    “可是去了國外,有什麽?”
    “英法正在鬧改革,工人都走上街頭,討要工作,美國忙著稅改,收割南美,全世界比較有前途的,也就是日本了,可去日本,我們為什麽不留在港島?”
    孫呈希看著他們的穿著,像是大學生,上前問道:“學長,你們在聊什麽?”
    “喏,你看,朝陽日報今天的頭版頭條。”
    年輕人打量了他們一家幾眼,將報紙遞了過去說道:“小兄弟,聽我一句勸,留在港島,比去外麵有前途。”
    “邵維鼎是港島首富,他都沒有移民的想法,我們這些小民倒是想著跑出去,可笑不可笑?”
    他的言語裏雖然有規勸,但是也有著鄙視和不屑。
    孫呈希本身就不想走,隻是家庭因素,所以此刻他隻是看著報紙,全神貫注,沒有一絲動搖。
    【過去三百年,世界的中心都在歐洲,經濟科技文化,從歐洲的文藝複興到兩次工業革命】
    【歐美毫無疑問,在引領者世界的發展】
    【但現在......毫無疑問,世界將它的聚光燈重新對回了亞洲】
    【從五十年代末開始,日本迎來了飛速發展的三十年,這輩日本人成為“戰後奇跡”】
    【從六十年代開始,直到現在,韓國正在掀起一場名為“漢江奇跡”的經濟崛起】
    【1979年,中國正式對外進行改革開放】
    【暹羅、呂宋、大馬、印尼、星加坡,無一不在快速發展】
    【在歐美經濟萎靡的當下,亞洲正在進行著經濟的騰飛】
    【這當然是體量造成的差距,但是這又何曾不是一種希望與未來】
    【我想,幾十年後,回望現在】
    【我都會慶幸,我活在亞洲最有希望、最有活力的年代】
    【抓住機會,就是現在】
    最後的八個字,如同子彈一般,直接擊穿了他的胸膛。
    前麵的父親還在催促:“阿希,快趕不上飛機了,快過來。”
    孫呈希抬起眼眸,此刻雙眼之中滿是堅定。
    “老豆,我不走了。”
    “我要在港島讀書,讀電子工程。”
    “我要留在港島。”
    還是二合一,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