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扼住命運的喉嚨,分化瓦解

字數:9024   加入書籤

A+A-


    五月中旬,麥理浩正式麵見了英女王,得到其承認。
    將在明年正式獲得子爵爵位。
    同時,他也被推舉為上議院議員,並作為英國港島事務研究所的所長。
    可以說不管是從職位,還是職權上。
    麥理浩都是曆任港島總督之中最高的。
    撒切爾親自麵見了麥理浩,特地詢問了一番七月份她直飛燕京,開始中英談判的事宜。
    在這方麵,麥理浩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相,我的建議是您將訪華的第一站放在東京,而後再從東京直飛燕京。”
    麥理浩言辭十分懇切。
    但這番話卻是將撒切爾聽糊塗了。
    “這是為什麽?”
    “原因有兩個。”麥理浩也不囉嗦,直接道:
    “日本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外資投資國,過去幾年來雙方一直有著密切的合作。”
    “從東京經飛,可以展示我們與日本的合作關係,對對方進行一定程度的施壓。”
    “另外,這一次談的畢竟是港島問題,減少與港島的前期接觸有利於釋放我們的善意。”
    撒切爾點點頭,這幾點都是她以及她的幕僚團沒有考慮到的。
    她伸手示意道:“你繼續說,還有什麽需要注意的?”
    麥理浩點點頭:“中國有著極為厚重的曆史文化,但‘統一’毫無疑問貫穿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
    “而過往百年又被對方視為屈辱史,主權問題尤其是領土完整問題,已經成為了對方不容觸碰的逆鱗。”
    這一點撒切爾雖然不能感同身受。
    但是畢竟馬島戰爭剛剛結束,從贏了阿根廷,這場勝仗不僅讓英國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
    而且還將她個人的聲望在英國國內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甚至還激發起了英國國民上下的愛國之心。
    所以對於中國上下對於領土主權的執念,她還是能夠理解的。
    畢竟這些是可以提振政府權威,和民眾向心力的最佳手段。
    “你的意思是擴大爭端?”
    鐵娘子細細琢磨,然後抬起頭認真詢問著。
    麥理浩搖搖頭,冷靜道:“我的意思是,這場談判一定是艱苦卓絕的,要想說服對方鬆口,難度極其之高。”
    “所以在出發之前,我建議應該做好多輪的預案。”
    “將談判重心放到,如果在港島的主權問題上達不到一致,就退後一步,如何能夠保障我方在港島的最大利益上。”
    他的策略很簡單,就是以退為進。
    在放棄城市主權的基礎上,以此為談判籌碼換取到最大的利益。
    但這個看法,卻被撒切爾視作是軟弱。
    尤其是在拿下了一場大仗之後。
    都還沒有開始談,竟然就想著輸的問題?
    她畢竟是鐵娘子,這個外號可不是白來的。
    本來她還覺得需要將麥理浩這個熟悉港島的人放進談判團裏,現在看來卻是不太適合了。
    “行了!”
    撒切爾揮了揮手:“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了,如果你還有什麽建議可以寫一份報告遞上來。”
    “我聽說你在回倫敦的第一天,就和希利見過麵了。”
    “怎麽樣?他和你談了些什麽?”
    丹尼士希利是工黨的副黨魁,她是保守黨的競選首相。
    相對於外部的威脅,她更加關心的還是內部的政治風險。
    麥理浩見狀,在心中歎了口氣。
    隨後便將自己與丹尼士希利見麵的內容,挑重點講了幾句。
    聽到還牽涉到邵維鼎。
    撒切爾來了一絲興趣:“你們聊的這個邵維鼎,我也聽過好幾次他的名字了,我聽聞王妃都是他的好友,幾次替他的產品站台,就連卡文迪許家的那個小女兒也是他的情人。”
    說到這裏的時候,她嘴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倒是羅斯查爾德家族還有那些銀行家,對於這個人是咬牙切齒。”
    “你覺得在燕京我會碰到他嗎?”
    “我覺得應該不會。”麥理浩沉吟了一會兒道:“這個人雖然已經表明了旗幟,但是他並不是那種醉心於政治,要撈取政治資曆,將自己的身家全部押注在其他勢力的人。”
    “就像他說的,世界要隨他的心意運轉。”
    “而不是跟隨著這個世界去運轉。”
    麥理浩沉聲說著:“所以,越是這種時候,他越是會遠離,等到風波平靜的時候,給上致命一擊。”
    ........
    與此同時。
    丹尼士·希利緩緩從案桌前拔出了視線。
    閱讀完麥理浩呈遞上來的關於港島的調研報告後,對於這座自己即將上任的城市。
    他才終於有了一個新的了解。
    這不是中情局對於其表麵的資料搜集,也不是什麽資料搜集用隻言片語便能概括出來的內容。
    這是一篇對於港島政治、經濟、文化、勢力的深刻認知。
    而除了這份調研報告之外,他的案桌上還擺放著曆任港督對於離任後的述職報告,和對於港島的研究分析論文。
    葛量洪、柏立基、戴麟趾、羅富國、貝魯......
    一個個名字,全是港島的曆任港督。
    而在這麽多的文字當中,他總結出了幾個關鍵的字眼。
    【分化瓦解】
    華人有著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精神世界。
    以儒家文化和傳統內涵構建出了一個區別於西方文明的東方文明。
    要用西方治理城市的方式,治理這座城市肯定是行不通的。
    對於中國人最為了解的還是中國人。
    要想真正治理好港島這座城市,最需要仰仗的還是當地人。
    用權力、財富、利益分化瓦解。
    這是從1840年開始,英國占據這座島嶼開始便逐漸總結出來的認知。
    在麥理浩的調研報告中,出現了很多華人的名字。
    而在那麽多名字當中。
    有一個人給他的印象極其深刻。
    僅次於邵維鼎之下。
    這個人的命運,本來應該直飛衝天。
    卻因為邵維鼎的出現,攔腰折斷。
    【李家誠】
    丹尼士·希利用鋼筆,點在這個名字上麵。
    如同一隻大手,扼住了命運的喉嚨。
    ........
    哐當!
    “出來放風了!”
    隨著鐵門的打開,一間間獄牢內走出數之不盡的犯人。
    這裏是赤柱監獄,港島關押重刑犯的場所。
    從1937年建成投入使用以來,這裏就是港島最大的、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設防監獄。
    這裏的犯人,要麽是重刑犯要麽就是死刑犯。
    防衛十分嚴格。
    但再嚴格的監獄,卻也少不了權力的插手。
    “李先生,這是最近半個月的報紙,都給你送來了,你還需要什麽東西,可以先寫下來,下次我們再過來的時候可以給你送過來。”
    在囚犯放風期間,一名年輕的獄警捧著一大堆的報紙,送進了一間獨立囚室。
    這間囚室,可以說除了自有和電器之外,其他該有的都有。
    而最多也最令人醒目的就是書。
    滿屋子的書。
    《史記》《資治通鑒》《世界史》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羅馬帝國衰亡史》
    各類書籍全都有,但最多的還是史書。
    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
    而除了這些書籍之外,在牆角還有一大摞報紙。
    都是最近一年內的報紙。
    《明報》《朝陽日報》《星島日報》等等。
    雖然說不能對於外界做到事事盡知吧,但也不至於與世界脫軌。
    這些報紙每半個月就有人送過來一遝。
    夥食雖然一般,但精神食糧卻真的是吃的飽飽的。
    摘下眼鏡,李家誠揉了揉眼睛接過了獄警手裏送進來的一遝報紙,道:“沒什麽需要的,對了,給我買本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以前太忙,他的視野隻是局限於小小的港島。
    但緊隨著邵維鼎回港,以大格局大視野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將秉承著舊時代的港島傳統商人一一擊敗。
    他在牢裏這快一年的時間裏,自省了很多。
    一開始他很疑惑邵維鼎的見識格局到底是從哪來的?
    根據邵維鼎的人生閱曆來看,無疑在國外的那段時間查不出來,而那幾年他讀的又是世界史。
    於是李家誠便在舊紙堆——史學類書籍當中尋找答案。
    以前沒時間讀書,可現在他的時間多的隻能用來讀書。
    後來,他從報紙上看到。
    幾乎全球都在掀起一場反凱恩斯主義的浪潮,試圖在亞當斯密的“那雙看不見的手”中尋找新的答案。
    美國的裏根,實行的經濟改革。
    英國的撒切爾,重用弗裏德曼,開啟的私有化改革。
    毫無疑問,都是從亞當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蛻變而出的新自由主義改革。
    可以說,他們兩個人正在將“大政府、福利國家”等這些支撐著二戰後西方經濟的框架統統打碎。
    李家誠有預感,美英奉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將逐步滲透到全球各地。
    新自由經濟會衍生出什麽時代呢?
    當李家誠還感覺到眼前仍然一片迷霧,看不清未來方向的時候。
    邵維鼎的那句“全球化浪潮”,突兀的出現在眼前。
    之前聽隻覺得驚雷炸響。
    但如今看了這麽多書,看了這麽多國際新聞。
    視野放置於全球下,他的思路逐漸開闊。
    自從二戰結束,求己耳拉開鐵幕,嘟嚕門掀起冷戰以來,世界便中斷橫裂。
    然而這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以及美英兩國所奉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
    毫無疑問正逐步打破這些隔閡,全球化浪潮不是滾滾而來,他腳下的世界正處於一個空前的全球化浪潮當中。
    “邵維鼎到底是何時才看清了這些的?”
    “這真的僅僅是一個二十四歲出頭年紀的人,能夠看到的視野嗎?”
    此時他才意識到邵維鼎站的位置,邵維鼎的格局,邵維鼎的視野到底有多高。
    “輸的不冤啊!”
    他揮了揮手,讓獄警出去。
    然後將獄警送進來的報紙,從五月初最早的新聞,一張一張看了起來。
    從撒切爾訪華時間確定,中英談判即將開啟,港島的局勢陡然緊張。
    到邵維鼎在暹羅日本打開市場,屈臣氏產品傾銷國際,港島製造的名頭越發響亮衝散了這些不安。
    而當半島酒店宴會上,以及第二天的記者招待會。
    關於新國際機場,以及寰宇航空的消息,一一出現在李家誠眼前的時候。
    他還是情不自禁的將手上的報紙捏皺了。
    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撲麵而來。
    如果自己在外麵,恐怕會更熱鬧吧!
    中英談判會導致什麽結果?
    毫無疑問就是港島市民對於未來前途的擔憂,對於腳下這片土地安全的擔憂。
    港島的五百萬人口,絕大多數都是外來者,是為了安全跑到這裏來的。
    而一旦這種安全有了動搖,幾乎是潛意識的,這些人當中都會產生一種再跑的想法。
    付諸行動的人也一定不會少。
    這個結果會導致什麽呢?
    港島經濟的下滑,股市地產的崩潰破裂。
    這對於旁人來說是大災難。
    但是對於他李家誠來說,卻是財富洗牌,天載難逢發大財的機會啊!
    他之前幾次是怎麽累積起財富的?
    除了第一桶金的塑料廠,他步入地產行業以來。
    他的第一次財富翻倍,就是依靠當時爆發的亂子,導致港島地價一落千丈,有經濟實力的人爭相廉價拋售產業。
    李家誠則在這個時候,進行抄底,大量廉價收購房產和地皮。
    第二次財富翻倍是將長江實業推上市。
    第三次財富翻倍,就是七十年代末,看到了港島的未來局勢,清楚英資正在轉移資產的大勢,選擇收購九龍倉,最後陰差陽錯拿下了和記黃埔。
    與鮑玉港共同造就的“華資崛起”。
    現如今,這場因為“中英談判”引發的經濟起伏。
    毫無疑問,會是決定港島未來財富格局的一次機會。
    看邵維鼎如此押注在內地身上,就知道港島的衰落是短暫的。
    往後必然會迎來更大的輝煌。
    到時候,跌落的股價、地價、產業經濟全部都會翻倍增長。
    嘭!
    想到這裏,他的拳頭狠狠砸在桌子上。
    恨啊!
    這樣的機會,自己卻深陷牢籠!
    養了快一年的古井無波心態,此刻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