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中國已非昨日之中國
字數:4786 加入書籤
深夜,浦江飯店的套房內,羅保站在窗前。
窗外,外灘的萬國建築群在夜色中隻剩下模糊而沉重的輪廓,像沉睡的巨獸;對岸的浦東則沉入一片廣袤的黑暗,隻有零星幾點燈火,如同散落的星辰。
寶鋼方向的夜空,被幾束巨大的探照燈光柱撕裂,固執地昭示著那裏不眠的喧囂。
白天的所見所聞,如同沸騰的鋼水,在他腦海中反複翻滾、灼燒。
入目所見,他能看到這個國家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市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遠遜色於港島,與歐美更是雲泥之別。
但更強烈的,是那股撲麵而來、幾乎令他窒息的勃勃生機。
中國,迥異於他去過的很多國家!
在南洋出差的時候,他見過的大多數南洋人,都是一副懶散的樣子,他們的經濟增長,多依賴於殖民時代的遺留,以及歐美產業轉移,日本這個國家的投資。
他們麵對這些機遇,除了少數清醒的人群,大部分國民,都處在木訥,仿佛不相幹的境地。
也確實如此,因為這些機遇帶來的發展饋贈,是落不到他們這些平民百姓的頭上。
南洋國家經濟發展,強的是世家豪門,富的是當地華人家族。
階層固化,活力僵死。
他也去過印度,那種因為存在著種姓製度,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割裂程度之深,是他去過的國家中最為強烈的。
上層社會的印度人,有精英心態的人,少部分清醒人士,努力求學,為的卻不是拯救這個國家,使這個國家繁榮昌盛,而是拚了命都要爬出這個糞坑。
而下層社會的印度人,因為宗教和種姓的禁錮,他們的思維裏仿佛刻下了順從,認命的思想鋼印。
不求改變,求得是下一世投個好胎。
這樣的國家,英國從來都不放在心上。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民族性,印度能在蘇美兩大陣營左右搖擺。
因為沒有威脅性。
而中國……太不一樣了。
羅保的手無意識地撫上胸口。
一種從未有過的、源自血脈深處的悸動,猛烈地撞擊著他。
過往拚命洗刷、試圖掩蓋的血脈,此刻卻像沉睡的火山被點燃。
他終於明白那血脈中潛藏著什麽了。
是刻進骨子裏的不認命!是寫在基因裏的不服輸!是廢墟之上也要重建王座的驕傲!
他的腦海裏,一一閃過白天的畫麵和聲音。
在長江口岸,無數如螞蟻般渺小的人影,在渾濁的江灘上,肩挑手扛,清淤排沙。
沒有機械轟鳴,隻有沉默的號子與汗滴砸入泥土的聲音。
那種近乎原始的、眾誌成城的勤懇,是他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從未見過的震撼。
在寶鋼廠,中國工人仰望高爐時燃燒的眼神,在“為中華崛起而煉鋼!”那條巨大得近乎悲壯的標語。
在蘇州河船民為生計爭吵推搡的蠻勁中,在南京路個體攤販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裏。
向陽商店裏與滬產塑料娃娃同櫃競賣的走私紅白機。
永安百貨外,深夜攥著“痰盂券”隻為搶購一個抵半年工資的日本toto馬桶蓋的人群。
還有那些手腕上跳躍的斯沃琪色彩,友誼商店櫥窗裏可口可樂誘人的光澤……
這一切,如同過電影一般,深深刻在了他的腦袋裏。
他猛地轉身,疾步走到書桌前,擰亮台燈。
昏黃的光暈下,他攤開那本厚重的筆記本,鋼筆吸飽墨水,筆尖懸停在紙頁上方,微微顫抖。
不再猶豫,筆尖如刀:
【尚海觀察核心結論:1982年秋】
【當下的中國,可從尚海這座城市看到一個普遍的縮影。】
【國民普遍處在物質匱乏,精神饑渴狀態下,他們生活水平低下,但民眾對“現代化生活”的渴望及其展現的購買潛力遠超預期,且尚海消費者對“品質”與“國際符號”的敏感度冠絕全國。】
【這座城市限於體製,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比如財政重負,82利潤上繳、基礎設施落後,但自下而上的經濟活力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衝破堅冰】
【“寶鋼”無疑是觀察中國工業雄心的最佳窗口。規模宏大,野心勃勃,但技術命脈仍被日資扼住咽喉】
【這印證了兩點:第一中國對先進技術和資本的渴求是真實的、迫切。
第二市場換技術是其核心策略。英國在精密機械、汽車、化工等領域的技術優勢,若善加利用,將是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價值遠超單純的商品輸出。”】
寫到這裏,他停頓了一下。
而後再起一行,寫下標題:
【日本模式的可借鑒性:】
【日本通過寶鋼項目,已構建從設備出口、技術控製、維修服務、礦石供應到資金借貸的全產業鏈利潤攫取模式,深度綁定中國鋼鐵業發展。其策略大膽、精密,成效顯著。】
【中國市場對先進技術、資本的渴求是真實且迫切的,“市場換技術”是其核心策略。】
【英國在高端材料航空合金、特種鋼材)、精密機械船舶動力、航空發動機核心部件)、生物製藥、精細化工等領域的技術優勢,若以適當方式切入,潛力巨大,足以複製甚至超越日本在鋼鐵領域的成功】
他觀察到在尚海還有德國人的痕跡,其中出現的一些鋼鐵材料,明明是限製出口到中國的,但卻堂而皇之出現了。
這說明,一定是有人秘密走私,偷賣過來的。
很顯然,現在德國日本,都在投資中國。
他感覺到了一股緊迫性。
隨即再寫道:
【目前尚海乃至整個中國,正處於一場史詩級轉型的陣痛期】
【這裏有計劃經濟的沉重鏽跡,更有市場經濟破土而出的、近乎野蠻的生命力】
【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國家對現代化的堅定追求、以及尚海這座城市與生俱來的開放基因和對品質的敏銳感知,共同構成了一個難以估量且正在急速膨脹的市場】
【邵維鼎關於“十億市場”的預言,非虛言! 它已從抽象的概念,逐步化為現實】
【此地潛力之巨,變革之烈,世所罕見】
【建議:英國必須放下曆史包袱與傲慢, 恐懼五十年代的舊事或沉浸於帝國餘暉毫無意義】
【中國已非昨日之中國】
【投資中國,正當其時!遲疑與觀望,將令英國錯失塑造亞洲新秩序、重振經濟引擎的曆史性機遇】
寫到這裏,羅保的鋼筆輕輕一顫,最後再補充一句:
【相比於廣東已經被海外華人資本占據、燕京是政治試驗場中心距離,尚海或是我們最佳選擇的對象!】
寫罷最後一個驚歎號,羅保擲下鋼筆,長舒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他喚來隨行秘書,將厚厚的筆記本和幾份整理的補充材料遞過去,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立刻密封,通過外交郵袋,以最高優先級送回港島,直呈總督希利爵士及……倫敦。”
秘書肅然領命而去。
羅保再次走到窗前。
夜色依舊深沉,寶鋼的探照燈光束依舊倔強地刺破黑暗。
他仿佛聽到了腳下這座城市在睡夢中發出的沉重呼吸,那是舊時代骨架在轉型中發出的金屬撕裂聲,更是新時代血脈奔湧的澎湃潮音。
邵維鼎看到了,日本人看到了。
現在,輪到大英帝國做出選擇了。
感謝大佬的打賞,今天會多更新幾章,感謝大家的發電,沒有你們的持之以恒,我堅持不到現在,謝謝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