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暗流湧動
字數:6320 加入書籤
打破民眾對義舍的信任不一定非得投毒,用瀉藥一樣可以。並且瀉藥更容易獲得,投放難度更小。至於暗殺教士,倒不如利用手頭的情報將那些貪汙腐敗者的劣跡曝光,這對於信仰的崩塌遠比殺人有效得多。
決心已下,夜梟立刻開始行動。時間正趕上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在慶祝中秋。才過了短短三天,南鄭縣大祭酒的案頭就被雪片似的報告給淹沒了。
首先是大範圍的痢疾擴散,幾乎覆蓋整個城市及周邊地區。這當然是夜梟的傑作。之所以如此高效,是因為他們沒有挨個義舍去投藥,而是找到庫存直接把裏麵的米都澆上巴豆水,再由五鬥米教自己的人送到各個分發點。由於正趕上過節,來義舍的人和領取食物的量都遠超平日,這加劇了瀉藥的傳播速度。
而腐敗的曝光更加致命。陳到沒有采用貼告示這種低效的宣傳方式,而是趁夜摸進三位祭酒的住所,把他們連同他們藏在家裏的珍玩、佳釀和美女都綁了,集中送到市集向公眾展示。財物清單和腐敗事跡則被送上了各個茶館的牆壁,任由飲茶人讀取傳播。
這下亂套了。一直鼓吹清心寡欲的祭酒們下了班居然啥都不耽誤,這對普通信眾的心理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一次就曝光了三個,說明這絕不是個別現象,那其他人呢?誰能保證他們的清白?
事態開始悄悄地向著不可控的方向演變,而南鄭上層的統治者們對此一無所知。謠言從茶館以幾何式的速度向四麵傳播,很快就出了南鄭城向四野八鄉擴散。這也得益於漢中那發達的商業!
義舍中毒事件受到張魯的親自關注。經過偵察,最終從倉庫存貨中找到了殘留的巴豆水。辦案人員順騰摸瓜,沿著這條線索去找巴豆的來源,這一找可有意思了,在中秋節前去藥店大量購買巴豆的無一例外都是西川來的商人。
這個結果往上一報,張魯可就犯了迷糊。劉璋這是要幹啥?想毒死南鄭百姓?那也不對呀,據隸臣上報這個用量也不致命呀!合著劉季玉費勁巴拉地派密探到南鄭來,就為了讓滿城百姓一起竄稀,好熏死我麽?
當然也有冷靜的聲音,例如閻圃。他就認為所有的證據都指向西川,恰恰說明不是西川。巴豆並非不能保存,西川若想用它搞破壞完全沒必要到了漢中再采購,這樣做一來容易暴露二來也不保險,萬一買不到足夠的量呢?還有腐敗案的曝光,出現的時機太巧了,與投毒案一前一後,說沒關聯誰信呢?
但閻圃的眼光再毒,也比不上楊鬆的嘴巴毒。他一句話就把閻圃噎了回去:巴豆是益州人買的,無論是不是他們幹的都脫不了幹係。師君通天曉地,還用得著你我提醒?
這一下張魯更加認定是劉璋搞的鬼。氣得當庭罵出粗口來,把平日的修養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回到府中,楊鬆一隻腳剛踏進大門,仆人就諂笑著湊上來:“主人,有貴客!”
楊鬆一愣:“貴客?誰?”
仆人神秘地指了指堂上堆放的禮物,使了個眼色,沒有說話。楊鬆過去一看,我滴個乖乖,是份大禮呀!
漆奩正中是一對玉座雕金的奔馬,一隻張開四蹄,僅以左後足支撐,另一隻擰首回望,鬃尾皆張。兩匹馬的神情體態、肌肉線條都刻畫得栩栩如生,立意之巧,雕工之精,世所罕見。底座玉質溫潤、潔如滑脂,在燈光下輕輕泛著柔光,一看就不是凡品。
光這對金馬就價值連城了,更別說另一個紫檀木匣中裝的一株通體紅潤的珊瑚,足有三尺高,光澤飽滿,色彩鮮豔,還有鋪滿了匣底的夜明珠,無一不勾起人最原始的占有欲。
“這——,哪來的?”
就收禮而言,楊鬆絕對是內行。可就是他這樣的內行也沒見過眼前這件寶貝。難怪仆人說是貴客,還真是貴的要命!
“回主人,貴客正在內室奉茶。”
楊鬆點點頭,沒有責怪仆人未經允許就把外人帶進內室。就憑這兩件東西,別說是內室,他就想去臥室楊鬆都沒意見。
轉進房間望去,見坐著個樣貌清秀的公子,看到楊鬆立刻站了起來,躬身施禮:“軍議大人有禮,鄙人劉益州麾下從事孟達,奉益州之命特來結交大人。”
“劉益州?”聽到這三個字楊鬆心裏釋然了。難怪帶這麽貴重的禮物來,肯定是有天大的事求我。好啊,事情越大賺的越多!
“吾與州牧素無來往,今受此重禮,其心何安?”
孟達心想你倒不客氣,還沒談就把禮收了。趕忙拱手一笑:“我主素知大人乃張師君腹心,言無不聽、計無不從,故遣在下到此,有一事相求。”
楊鬆眼皮一跳,露出個愜意的笑容,微微仰頭問:“孟兄試言之。”
“我主與貴主雖有舊怨,然近二三年相安無事,彼此太平度日。今貴軍無故犯境,實非上策。還望大人奉勸師君,令張衛及早退軍,兩家重歸於好,社稷之幸也。”
“哦……”
楊鬆哦了一聲,心想原來你是來求和的。開口問道:“聽聞蜀軍於葭萌關大勝,迫使張將軍退兵白水,今勝而求和,莫非有詐?”
孟達剛聽說此事,已有了準備,不慌不忙回到:“偶然小勝,未能動搖戰局。倘僵持下去,於兩邊不利。若張將軍撤兵,我軍亦當撤回葭萌關內,免生嫌隙。”
楊鬆嘿嘿笑兩聲,眼珠子轉了幾轉,忽然搖頭歎氣道:“難!難!實不相瞞,此次發兵非惟兩家私仇。因劉益州久不進貢,朝廷旨意著我主討之。若輕易撤軍,隻怕是——”
楊鬆擺明了是在抬高要價,孟達自然聽出來了。他假作恍然大悟:“固為所難,盼公成全,事成之後另有重金酬謝。”
楊鬆這才鬆口,另有重金那就可以試試。送走了孟達,他馬上迫不及待地捧著兩件寶貝把玩起來。
第二天議事,說的就是最近的民怨以及白水關戰事。楊鬆早早到了,安安靜靜坐著,等待時機發言。
張魯拿著前線的戰報問:“白水關回報,眼前這支軍疑似是劉備的部隊,倘如此,諸位有何對策?若二劉聯盟,漢中將如何處之?”
閻圃立刻作答:“若真是劉備,其誌必在漢中。主公須派出細作前往江陵查證,並出兵增援白水及陽平關。”
張魯點點頭,轉頭看向楊鬆,楊鬆見機會來了,連忙開口:“聽聞劉備能征慣戰,手下皆良將。若與西川聯手,我軍難有勝算。不如退守陽平,遣使與備修好,勸其退兵,再圖西川不遲。”
閻圃一聽急了,立刻反對:“豈有此理?白水城高地險、易守難攻,豈可輕易放棄?若拱手讓出,南鄭僅陽平一道屏障而已。一旦被破,無漢中矣。此事萬萬不可!”
楊鬆卻不慌不忙,細聲說:“楚軍驍勇、西川富庶,張將軍如何是對手?白水終將不保,何必浪費錢糧守之?若倉促後撤,糧食物資不及運回,豈非平白資敵?不如及早撤往陽平,一來更為穩固,二來易於補給。是為妥當。”
閻圃簡直要被氣死了,還想勸諫,忽然有人來報,成固縣騷亂。
這當然要歸功於夜梟。南鄭的醜聞搞得人人都對高層教士產生了懷疑,成固大祭酒為避免動蕩下了禁言令,凡談論此事被舉報者一律緝拿。這一來可不得了,鬼卒們打了雞血似的滿街抓人,收了好處才肯放掉。這民憤本就在積聚,他又鬧這麽一出,再加上陳到的人推波助瀾,成固信眾一怒之下聚眾對抗官府,砸了牢獄,捉了地方官,到他家裏一看,還真是富麗堂皇。於是群情更加激憤,縣內百姓響應者十之六七,連縣兵都倒戈了。如今占了城池,不再接受管轄,未知後事如何。
這消息可要了命。首先成固就在南鄭的邊上,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就能傳過味兒來。更嚴重的是張魯這個政教合一的體製,最怕被人戳穿把戲,這事要蔓延開來,整個漢中都岌岌可危。
“傳令張衛撤軍陽平關!”
張魯感受到巨大的壓力,隻有把最精銳的力量收縮到眼皮底下他才有安全感。同時令南鄭的部隊去成固平叛,並嚴令其他各縣監視輿情、安撫民意,不得引發民變。
收到命令的張衛很無語。主動放棄白水關無疑是個弱智的決定。成固的騷亂不過是一時民怨,幾乎威脅不到南鄭,可丟了白水關那可是送了人家一份大禮呀!他想來想去,沒有執行命令,而是寫信陳明看法,爭取兄長改變決定。
誰知這次碰上了鐵板。張魯對成固的事極為惶恐,生怕再冒出第二個、第三個,若南鄭也出了問題,白水關守得再好又有何用?一時半會趕得回來嗎?於是嚴詞駁回張衛的請求,令他限期撤回,否則軍法從事!
這一來張衛可就沒得選了,隻得命令部隊做撤離準備。首先將糧草輜重運去陽平關,部隊隻帶路上吃的,於二十五日夜棄關北上。
一切似乎都井井有條,張衛的士卒士氣雖然低落,但隊伍還算齊整。趁著天黑加緊趕路,盡量拉開與敵軍的距離,免得被人攆上。但走著走著,詭異的一幕發生了……
漢中軍走了一夜的路,看看天色發白,副將請示是否停下休整,被張衛果斷拒絕。金牛道的地形夾在兩山之間,任何一個具備軍事素養的指揮官也不會想在這種地方停下來。
但這一次卻由不得張衛。隻見道路前方兩側的山頭上忽然滾下許多滾木,緊接著石塊像暴雨一般砸下,一眨眼就把眼前並不寬闊的道路給堵了個嚴實。
“不好!有埋伏!”
喊出這五個字時張衛的心中已被絕望填滿。他最怕的情況還是發生了,雖然不知道敵人是怎麽做到的,但眼前的局麵實際上已經把他和這支隊伍推上了絕境。
戰士們早已沒了鬥誌,此刻連理智都喪失了。前隊開始掉頭往後跑,後隊不明所以還在往前走,一時間堵在一處,根本動彈不得。
“掉頭!掉頭!回白水關!”
張衛歇斯底裏地嘶吼著,這是他最後的希望,希望敵軍還沒發現白水關已人去樓空,給他們留下這最後的庇護所。
但這怎麽可能呢?人家既然能在前頭設伏,又怎會不在後麵追擊呢?
前方堵路的正是魏延。陳到的破壞活動一啟動,龐統便令魏延率五千精銳,效仿吳將賀齊討伐山越時的戰術,用長矛鑿壁為梯攀上白水關北麵的懸崖,繞過城關跑到後方四十裏處設伏。
整整十天的時間,這五千人啥也沒幹,就是搜集滾木和石塊,加上出發時帶的石炮,足以封鎖道路。輜重經過的時候魏延絲毫未動,他的目標是張衛,不可能為了這點糧草暴露。張衛不明所以,還以為輜重沒事道路就沒事了。
黃忠的兵馬列著堅實的陣型,像一塊活塞從來路緩慢地擠壓漢中軍的空間,而高處的魏延堵完了路,又開始瞄著人扔石頭木塊,絲毫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
“完了!”
得知退路也被截斷,張衛的腦海裏就隻剩下這兩個字。一萬五千人,漢中最精銳的部隊,就要全部葬送在此了。出發時他還做著拿下西川的美夢,不想連家都沒回就要在這山穀中徹底終結。
“都帥!”
楊任大聲叫嚷,希望喚醒主將的冷靜。但事已至此,他的希望不過是幻想?人,畢竟是無法和形勢對抗的。
事到如今,張衛有兩條路可走,要麽投降、要麽戰死。對一位指揮員而言,選哪個其實都是死。
“罷了!”
張將軍仰天長歎,看看手下士兵一張張驚恐的臉,他那句同歸於盡的口號終於還是沒有喊出口。因為他們現在連同歸於盡都做不到了,隻能被人單方麵的屠殺殆盡。
既然如此,又何必造孽呢?這些麵孔也是某人的孩子、某人的丈夫、某人的父親,為了無畏的抵抗去犧牲無辜的家庭,他張衛的良心不允許。
“楊任聽令。”
“末將在!”
“率部繳械投降。”
“諾……”
張衛做了決斷,給自己的弟兄留下一條生路。當楊任眼含熱淚向下傳令的時候,這位漢中軍主帥忽然拔出腰刀橫刀自刎,撲通一聲倒在親衛的驚呼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