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鐵蹄踏碎

字數:5993   加入書籤

A+A-


    劉禪獨特的視角引起了法正的興趣,他越來越越覺得這個世子與眾不同。與此同時,劉備解散了眾人,隻留下孔明、法正和劉禪進行小範圍密談。
    劉備迫不及待地問:“禪兒,有何見解速速道來。”
    劉禪清了清嗓子,說:“無論曹操如何安排,北方空虛乃不爭之事實。我軍雖無力侵占土地、迫曹操回軍,卻可以散兵遊騎過江,避開城市、專攻鄉野,焚其田、奪其糧,打完便走,絕不停留。令中原不勝其煩。縱救不得西涼,亦可消彼之勢、長我之資,使天下人盡知我抗曹之心。”
    房間裏一片寂靜,每個人都在思考劉禪的話。法正罕見地首先發聲,更是罕見地大笑:“哈哈哈……,世子英才,法正弗如也。此一計絕處逢生、危中見機。如孫武子分兵擾越之法,高明之至。佩服!佩服!”
    劉備對法正極為看重,見他肯定了兒子的想法,便轉過來問諸葛亮。孔明也笑:“禪兒另辟蹊徑,勝良多矣。但此事重在機密,不如繞開常規部隊,由子龍率親衛軍前往。”
    劉備完全同意孔明的建議,又加了一句:“然。可命夜梟查眀曹軍要害所在,用戰船將子龍送到對岸,得手後再乘船返回。”
    就這樣,一個完整的作戰方案成型了。攻擊時間被定在了元夜,這是最鬆懈的時候,即便動靜鬧大了也不易被察覺。
    此時距離元旦還有二十天,這期間除了等待夜梟的情報,部隊唯一的任務就是訓練。趙雲讓副將習珍挑選出最精銳的騎兵組成突擊隊,每日演練登船、登陸及奔襲作戰,不敢絲毫懈怠。
    就在趙子龍全力準備的時候,近衛軍迎來了不速之客。打頭的車上坐著劉禪,後麵跟著車隊和十幾個手腳麻利的大漢。
    趙雲聽說世子來了,囑咐部隊繼續訓練,自己和副將習珍去營門迎接。遠遠望見劉禪坐在最前麵的車上,吆喝後車跟上。
    “趙雲參見世子。”子龍將軍規規矩矩地朝劉禪行了軍禮。
    劉禪忙令車隊停下,對趙雲呲了呲牙:“四叔,我有件禮物助你江北奇襲。”
    “哦?”趙雲不由好奇。他知道世子多才多藝,但打仗是真刀真槍地幹,這孩子能幫上啥忙?
    隻見劉禪從車上摸出一塊鐵圈,交到趙雲手上。入手掂量一下,雖有些分量,卻不知是何物,但怎麽看也不像兵器。
    “此物是——?”
    “騎兵奔襲最怕馬匹受損,而戰馬的損傷又多因馬蹄磨損所致。因此我讓工匠趕製了一批馬蹄鐵。將它釘在馬掌上可大幅減少馬蹄損傷,延長騎兵的行軍距離和戰馬的壽命。”
    “啊?”
    趙子龍感到不可思議,這個小玩意兒能延長戰馬的壽命?更難以置信的是馬蹄這事隻有常年騎馬的人才會知道。世子年幼,從未獨自騎乘過,他如何觀察到這種細節?
    趙雲張嘴想問,劉禪卻不給他機會,隻催促快找匹馬來試驗。部下去馬廄牽來一匹,劉禪就指定一個大漢開始為那匹馬釘掌。這些人都經過特別訓練,已在工掾練習過多次,因此熟門熟路,動作沒有絲毫停滯。
    釘馬掌要先將馬匹在馬樁上拴牢,然後掰起馬腿,用特製的蹄刀清除上麵的泥土碎石等雜物。割掉多餘的角質、將蹄底修平,接著修剪打磨蹄壁。最後調整好馬蹄鐵的形狀,使其貼合馬掌的輪廓,再用蹄釘穿過小孔將蹄鐵釘死在馬掌上。
    那匹馬初時有些緊張,不時發出嘶鳴。等釘好了一隻腳,它發覺不疼不癢,也就安靜下來。四足全部釘完,趙雲拉出去跑了一圈,這馬蹄鐵的威力立刻顯現出來。
    無論土路還是石路,那匹馬跑起來完全沒了顧忌。似乎它也明白有了這四塊鐵的加持,自己就再不怕受傷了。一圈跑完,趙子龍跳下馬檢查馬蹄,見四隻蹄麵都幹幹淨淨,除了蹄鐵的磨痕,馬蹄本身沒有一絲磨損。
    “世子!這——”
    趙雲幹了一輩子騎兵,太清楚這東西的價值。戰馬有一多半因馬蹄受損不得不提前淘汰。有了這馬蹄鐵,就能大大延長戰馬的作戰能力和服役期限,無論對提高戰力還是節約成本,都是翻天覆地的進步。
    “有此神器,末將更有把握。”趙雲很少這樣激動,那是忽然見到光明的喜悅。
    劉禪幹笑兩聲:“時間倉促,隻做了這些。夠裝備三百匹戰馬,其他的就隻能慢慢來了。”
    趙子龍謝而再拜,官兵們卻等不及了,紛紛跑來試乘,騎過之後又手忙腳亂地去牽馬,隻怕晚了輪不到自己。
    習珍板起了麵孔,大聲喝罵起來:“搶什麽?搶什麽?沒聽世子說人人都有麽?一切以任務為先,先給過江的戰馬釘掌,其他人給我老實候著!”
    近衛軍做準備的同時,陳到也帶回了情報。夜梟從十幾個敵軍防備鬆懈同時又有價值的目標中篩選出了最後的目標——鄧城軍屯營。
    之所以選在這裏,是因為它距離江岸最近——鄧城在樊城西北十裏,是樊城附近最大的屯田點。內設米倉,專為岸防供糧。若能打擊此處,不但可以盜取軍糧,還能破壞敵人的後勤,一舉兩得。
    至此,突襲作戰的最後一塊拚圖被補齊。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
    元日之夜,辭舊迎新。無論江南江北,桃符社鼓,戶戶歡欣。在樊城駐防的文聘絕不會想到這樣的時刻對岸也會發動進攻。這正是法正的高明之處,越是不可能就越可能。
    趙雲率領部下乘坐戰船離開襄陽碼頭,先到上遊十裏河道最窄的地方登上北岸。夜梟早已做好了標記,三百騎兵沿著標記往東北方向疾馳,大約走了十裏,軍屯營的燈火逐漸進入視線。
    趙子龍比了比手勢,近衛們同時策馬,隊伍開始緩慢加速。軍屯營不是什麽重要場所,隻有低矮的木柵,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防護。而這東西在訓練有素的騎兵麵前起不到任何作用。
    還沉浸在節日氣氛中的人們完全預料不到這辭舊迎新的夜晚,辭的竟然不是舊,而是自己的命。隻見趙雲一馬當先,用鐵槍挑開麵前的木柵。借著馬匹的衝力,那東西刷地一下翻倒。身後的勇士如法炮製,隊伍順利衝進了屯子。
    屯子裏的人毫無準備,被三百人槍從南衝到北,再掉頭往南衝。營帳被挑翻,人被掀倒,整個營地瞬間一片混亂。有些膽大的呼喊著去抄家夥,膽小的幹脆躲在角落瑟瑟發抖,不敢出來送死。
    但在職業軍人的打擊下,膽大膽小都一樣。長槍不斷地穿過肉身,把待在營帳外的人一一撂倒。躲起來的也未能幸免,一隊騎兵下了馬,舉著馬刀挨個角落搜查,主打的就是一個也不放過。
    零星的抵抗隻有象征意義,慘叫聲此起彼伏,在爆竹的掩蓋下顯得那樣滑稽。鮮血浸透了土壤,活著的人越來越少,直到一個不剩。這時候跟在後麵的馬車出場了,由劉封親自帶隊,進入營地打開糧倉,開始往馬車上搬糧運貨。
    這些都是最先配發給支援軍剛剛改良了底盤的新車,走起山路如履平地,載重能力增加了一倍,速度卻不降反升,平穩度更沒得說。
    五十輛車上滿了貨,頭也不回往登陸點撤退。騎兵則取出油罐,在營地內到處潑灑燈油。
    臨別星火相送,萬物一炬成灰。
    火光迎著北風燒起,在夜色中顯得格外亮眼。等樊城的部隊反應過來,荊州兵馬早已撤到江邊,登船返航了。
    軍屯營成了一片廢墟。滿地的屍體有中槍的,有中箭的,還有燒成焦炭的。莊稼被馬蹄踩得稀碎,禾苗大多翻出了地麵,眼看下一季的莊稼是要絕收了。
    襄陽城歡欣鼓舞,支援軍載著繳獲來的兩千石軍糧上了岸,全部拉去倉庫充公。這個隻用了半個晚上的行動連吃帶拿,正好打在文聘的坐骨神經上,讓這家夥再也坐不住、噌地蹦了起來。
    鄧城遇襲,屯糧損失殆盡!不僅如此,駐屯軍還給人殺了個一幹二淨。
    新年第一天收到這份大禮,對於文聘來說還真是打臉。軍屯的這些人雖不比正規部隊,可也不是平頭百姓,一聲不吭讓人宰個精光,這得是啥人才能辦得到?
    糧草沒了還在其次,麻煩的是人都沒了,往後這地誰來種?
    文聘隻得向上匯報,報告送到許都,夏侯惇也吃了一驚。這幹淨利落的手法絕不是普通蟊賊能夠做到的,不是賊那就是軍,可如果是軍問題就嚴重了。他們能在眼皮底下渡江偷襲,咱們卻跟大傻子似的一問三不知,這事要傳到魏公耳朵裏,不得立刻徹查法辦?
    夏侯惇立刻回信,命令文聘加強沿江的巡邏,烽火台的密度增加一倍,謹防荊州軍偷渡。文聘接到軍令頭皮一陣發麻,心想這不是廢話麽?我要有那麽多人還用你教?把烽火台擴建一倍?你夏侯惇紅口白牙說句話就擴建了?錢、物料、民夫一樣都不給我,你當我跟你似的,拿嘴就能造出烽火台來?
    文聘不住地抱怨,可抱怨歸抱怨,他卻不能像夏侯惇那樣隻停留在口頭。人家是曹操的親信,在後方想說啥都行。自己一個前線指揮,收編的劉表舊部,使勁表現都不一定受待見,還敢消極怠工麽?
    烽火台肯定是建不起來,但加強巡邏還是可以的,隻不過代價是士兵的腿和神經。在不增加人手的情況下增加巡邏密度,那唯一的辦法就是逼著士兵超負荷工作。
    此令一出,基層官兵無不罵娘。
    “一晚上巡邏八次?你奶奶的,你晚上起八回試試?看你還能睡覺不?這他娘是哪個缺心眼定的?老子非揍他不可!”
    類似的抱怨絕非個例,也傳進了文聘的耳朵。但他愛莫能助。精銳都被抽調到關中了,眼前就這麽個條件,上頭逼我我就隻能逼你們,不然咋辦?難道讓我一個人去守漢水?
    曹軍苦不堪言,這情況當然瞞不過夜梟。情報傳回荊州,法正笑道:“疲師難以久持。可先休整幾日,待敵士氣渙散,再次出擊。”
    一切都在算度之內。法正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對人性準確的把握,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完全客觀的、不摻雜一絲一毫情感的分析。
    果然,曹軍那鐵人三項式的密集巡邏僅僅堅持了三天。第四天夜晚就是用刀子也沒法把人從被窩裏趕出來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總不睡覺,就是神仙也得趴下。
    於是在第五個夜晚,養精蓄銳的近衛軍戰士又開始了行動。北岸的防衛比瞎折騰之前更加形同虛設,報複式的鬆懈遠比鬆懈本身鬆懈得多。
    這一回趙雲沒有瞄準沿江的目標,而是賭了一把大的,繞過樊城一路向北奔襲百裏。
    新野城,從左將軍離開後就落寞了。大量的人口被遷往汝南屯田,留下的不足三成。如今這裏僅僅是作為交通中轉,聚集著一些驛站和貨站,除此之外再沒任何生機。
    趙雲帶來了生機。當清晨的陽光穿過斑駁的城門灑在地上,騎兵們呼嘯著一擁而入。馬蹄鐵的普及已將突擊隊擴張到了五百騎。他們衝過城門,把看門的老卒甩在身後,然後重新打起左將軍的旗號,接管了整個縣城。
    新野的民眾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左將軍殺回來了?對於當初開倉分糧的恩情很多人記憶猶新,故此對劉備的部隊並不反感。趙雲輕鬆解決了縣兵,沒有引起什麽混亂。他命令部隊快速補給,然後打開府庫大門,率隊出城,向東前進到白河,再一路往南機動。
    麵對完全敞開了的倉庫,新野百姓瘋狂了。人們開始往縣衙集中,爭先恐後地搶奪錢糧物資,誰都想在曹軍到來之前能多拿點就多拿點。
    果然,等宛城的兵趕到時,倉庫裏的東西已被分的七七八八,基本稱得上洗劫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