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異域之地
字數:2452 加入書籤
收到這封回信前,眾人皆以為新羅與百濟不敢忤逆大唐,如今看來,先前的預估大錯特錯。
“果真還是你洞察得準確。我曾以為憑我軍的赫赫軍威,他們不敢有絲毫悖逆。如今看來,那些言辭隻是空洞的讚頌,唯有大軍踏足,他們的敬畏才會真切。”
當初赫連樂對兩國表示懷疑時,霍靖大將軍還認為他過於謹慎。如今收到兩國的答複,霍靖才明白自己的天真。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唯有武力征服,他們才會真心臣服。平時的忠誠,若在關鍵時刻失效,隻會釀成大患。
“大將軍或許不了解這些異域之人,他們口蜜腹劍。此事過後,所有人都得吸取教訓。將來與他們交往,我們必須看實際行動,而非聽信他們動聽的話語,那並無實質作用。對我們而言,這也是一次機會,正好可以無阻地南下。”
赫連樂話音剛落,營帳內響起一陣笑聲,他說得確實有道理。以前還得顧慮兩國,畢竟高句麗境內還有他們的百姓。既然他們聲稱歸順,我們就應區別對待。如今,這顧慮不再存在。你們的國家不遵從大唐,又怎算藩屬?自然,也無法享受藩屬的待遇,你們將與高句麗百姓一視同仁。
接下來的一個月,赫連樂他們暫停南下,籌備更大規模的行動。南方兩國確實收獲頗豐,不少高句麗難民逃出,兩國敞開國門,接納他們攜財入境。
兩國境內也有明智之士擔憂,雖發兵,但也觸怒了大唐。萬一大唐攻陷高句麗,他們會否繼續擴張,占領兩國?
很快,兩國的學者站出來辯護,認為大唐秉持儒家理念,不會因財物而侵犯他們。與高句麗的衝突,是因為高句麗先前的冒犯太過嚴重。我們僅是偶爾違約,不值得大唐興師問罪……
在這個月的光陰裏,巨龍帝國的軍隊全然駐紮於古高句麗的北部邊界,沒有絲毫南下的跡象。因此,新羅與百濟的統治者揣測,或許巨龍帝國的軍隊在之前的激戰中承受了損失,隻是未曾顯現出來罷了。
如今的情勢下,巨龍帝**隊或許正在養精蓄銳,也可能在等待來自帝國腹地的援軍。若是如此,我們應當致信尋求和解,拿出從高句麗獲取的部分寶藏,以此緩和與巨龍帝國的緊張關係。
新羅與百濟的推測無誤,但要他們割舍寶藏,無異於剜心之痛。這兩個國度本就貧困,此刻再要求他們割舍,誰能甘心?因此,此事懸而未決,唇槍舌劍的爭論持續不斷。
就在他們爭論之際,北方的戰火再度燃起。巨龍帝國十萬雄師兵分三路,自大同江席卷南下,沿途的高句麗守軍如紙糊般脆弱。原先江南防線尚有些許高句麗軍隊堅守,然而麵對帝國鐵騎的雷霆轟鳴,他們紛紛丟棄武器,望風而逃。
高句麗國內尚餘七萬餘軍士,卻連兵器都無法配備齊全,許多士兵手中握的是農具。更有甚者,是從北方戰場歸來,親眼見過巨龍帝國的威勢,怎敢與之交鋒?故此,當聽說巨龍帝**隊來犯,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投降。
危急關頭,高句麗王帶領親信乘船出海,至於目的地何在,恐怕唯有他們自己知曉。在蓋元素文的領導下,高句麗朝廷聚集了兩萬餘人,決心在京都與巨龍帝**隊進行殊死搏鬥。
“這也算京都?以這樣的建築規模,充其量不過是一座大郡城。”
秦懷玉審視著高句麗的首都,於他印象中,京都應如長安、洛陽般壯麗,就算稍遜一籌,也應與巨龍帝國的州府相媲美。眼前的京都顯然相差甚遠,即便作為郡城,在巨龍帝國境內也是排名靠後的。
“高句麗的京都已是他們最為壯觀的了。你若去新羅和百濟看看,就會明白何為寒磣,頂多比得上我們的一個縣。他們的領土麵積,也就相當於我們一縣之地。”
何樂為在一旁調侃道,他深知這些邦國的虛張聲勢。在二十一世紀,他已見過這種現象,他們總宣稱自己強大,實則不然,隻是自我吹噓。這個時代也不例外。
“暫且不談這些,蓋元素文究竟意欲何為?他是個極有理智之人,為何會集結高句麗的最後力量,在京都對抗我們?”
蘇定芳眼中閃爍著困惑之色,連高句麗的王都親自率領部眾跨越神秘的海域,這在如今的時代實屬罕見。在無盡的海洋中,沒有詳盡的海圖引導,航程如同盲人摸象,一不小心就會在浩渺波濤中迷失,落入深海巨獸的口中。因此,除非生死攸關,無人願意踏上那未知的旅程。
對此困惑,何樂為同樣感到費解。蓋元素文是個精明之人,憑他麾下那兩萬餘病弱殘兵,如何抵擋大唐鐵騎的鋒芒?別說正麵交鋒,隻怕大唐軍隊一次猛烈衝鋒,蓋元素文就已無力回天。然而他仍在京都集結兵馬,究竟有何後手?
喜歡大唐之盛世大柱國大柱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