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附庸國的職責

字數:2548   加入書籤

A+A-


    “二位使節請起,既然表明了立場,我們仍是同一家人。現在,請你們遵令,立刻書寫書信,召喚你們所屬軍隊的將軍前來,本王將分配戰鬥任務,你們也將履行身為大唐附庸國的義務。”

    聽完何樂為的吩咐,兩人再度下跪磕頭,他們清楚這次無法脫身,何樂為並無放行之意。既敢踏入大唐的軍營,就必須有麵對這一切的覺悟。

    在出發前,他們的手下曾警告,萬一何樂為扣留他們,軍隊該如何應對?因此勸阻兩人勿入大唐營地。然而他們認為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兩國交鋒,不斬來使,何樂為怎會對他們下手?大唐乃天朝,最重規則的天朝... ...

    未曾料到,他們竟在這一環栽了跟頭。何樂為並不按常理出牌,他闡明的並非常規規則,而是他自己的鐵律。作為大唐的附屬王國,遠遠不隻是簽署一紙契約,戰時你們需與大唐雄師並肩作戰。如今你們主動引來軍隊,何樂為視其為炮灰,實屬合理。

    “高大人,為何阻攔我?即使我們在此隕落,也不能讓我國勇士成為何樂為的犧牲品。”

    另一座營帳內,兩位大臣已書信完畢,何坦心中五味雜陳。

    “我明白何大人有為國獻身的決心,我亦非貪生怕死之輩。但何大人可曾想過,我們若在此喪命,對整個國家有何益處?大唐軍力之強,你我都心知肚明,一旦授人以柄,他們很可能自北向南勢如破竹,兩國頃刻便會陷入戰火。區區幾萬兵馬,如何抵擋大唐的洪流?”

    高大人的言語直刺心扉,作為小國,無論怎樣算計,也隻能在大國的夾縫中求生。或許將來,連這夾縫都將消失,大唐大軍已兵臨北境,高句麗滅亡後,他們隻能日複一日地數著屈辱的日子。

    “然而如今情勢如何?他已下令,令兩國六萬精銳充當先鋒攻城。如此一來,我們六萬將士還能剩下多少?”

    何大人痛心疾首,兩國幅員狹小,人口稀少,這六萬兵馬已是國之重兵。若六萬英魂盡喪沙場,何樂為隻需再遣兩萬兵馬,便足以將兩國掌控於股掌之間。

    “當殿下提及附屬國的義務,我們已然敗局已定。當時若奮起反抗,條約作廢,我們也逃不過滅國之禍。如今六萬人或許會犧牲,但至少國家得以存續。接下來要看殿下的意圖,我們未來肯定失去自由,但能保全性命已是萬幸。”

    高大人洞察秋毫,何樂為布下的是陽謀,無論答複如何,都必須付出代價,隻是代價大小的區別。此刻用六萬人換取兩國的延續,算是一筆劃算的交易。

    再者,這位高大人深思熟慮,六萬兵馬攻打高句麗的王城,未必會全軍覆沒。但若是與大唐軍隊交鋒,依照高句麗的戰損,六萬人可能有一半無法幸免。那時,我們的損失將更大。就算大唐軍撤離,失去了壯丁的國家,還能稱之為國嗎?

    高麗國都城...

    蓋源溯黯然地矗立在城牆之巔,他原本以為自己的策略足以讓高句麗在混沌中求存,有兩國的庇護,至少這片土地還能維係生機,哪怕僅僅是協助兩國守護北境防線,也算有所作為。何樂而不為,理應給予兩國顏麵才是。

    豈料僅僅過了兩個時辰,兩**隊已從南麵開始對高句麗王城形成合圍,這是蓋源溯始料未及的。在他的想象中,你們不是來援助的嗎?難道你們是在為大唐鋪路?

    “信函還沒送到嗎?”

    蓋源溯焦慮地問道。他一度以為這是兩國設下的詭計,但若是計策,他們理應傳遞書信示意,然而至今毫無線索,顯然兩國早已背棄盟約。

    “丞相大人……”

    屬下們心如刀絞,許多人木然地坐在城牆上,他們不知未來何去何從,尤其是城外大軍壓境,四周布滿了大唐的魔法巨炮,那種毀滅性的武器曾在戰場上見識過,隻需兩輪齊射,高句麗的城牆將不複存在。

    “真是天遙望我,大王說得沒錯,我不該過於自負,妄想依靠兩國之力守住王城,等待大王歸來。如今看來,是我太過天真了。傳令開啟城門,我們一起去迎接大唐的軍隊,再無必要抵抗了……”

    蓋源溯的話語讓眾人鬆了口氣,就怕他頑固到底,那樣所有人恐怕難逃一死。

    城外,數十萬大軍蓄勢待發,隻等將領一聲令下,高句麗王城頃刻間將成為廢墟,城內軍民將遭受浩劫。城牆之內,黑煙彌漫,自大唐軍隊包圍以來,全城陷入了混亂。許多人意識到生還無望,便開始了掠奪,以掩飾自己的錯誤,每搶一家便封鎖一家。

    起初還能勉強維持秩序,但後來就連官軍也參與了劫掠,百姓成了高句麗最大的受害者。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指望守住這座城池?一旦戰況激化,說不定城內的居民會成為大唐軍隊的幫手。

    喜歡大唐之盛世大柱國大柱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