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明理不明理?

字數:4930   加入書籤

A+A-


    起初眾人不解大將軍的深意,但很快領悟到,一旦開戰,兩國必將動蕩,雖能占領土地,但也會招致眾多敵意,許多人可能銷毀糧食,絕不讓我們輕易獲取。然而,如若給予他們生存的途徑,如使他們成為大唐的藩屬,兩國便能貢納糧財,省去長途運輸的勞力物力。待後方安定,再行並吞也不遲,畢竟兩國已是我們觸手可及的獵物,吞噬之法,隻在我們一念之間...

    自然,若兩國表現出足夠的順從,我們可以如同對待吐穀渾一般對待他們。曆經兩年,我們在吐穀渾各地建造了要塞,如今即便吐穀渾意圖反抗,其內部許多人也會反對,因為他們已與大唐的各個組織緊密相連,叛亂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同樣,新羅與百濟也可實行類似的策略。

    一切都取決於他們是否明智。如若明智,讓他們成為象征性的政權,協助我們治理這片土地的民眾,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和諧共存的方式。若他們冥頑不靈,我們亦可隨時挺進。

    戰爭尚未結束時,何樂為意圖直接征服這兩國,但高句麗久經平穩後,他的觀念發生了轉變。直接征服帶來的遺留問題太過嚴重,如高句麗境內持續的動蕩,每天都可能導致我方損失。若扶持一個傀儡政權,情況或許會比當前更好。

    這也是何樂為臨時調整策略的原因,何靖大將軍對此全力支持。其他人深思熟慮後,終於達成共識。當然,變數依舊存在,關鍵在於兩國人民的選擇。

    次日清晨,何靖大將軍押送著豐厚的金銀財寶及一批輕傷士兵返回。如今大唐的新兵已大量湧入,輕傷者無需再堅持,他們的英勇已贏得榮譽,回國後隻需安心休養。

    一部分士兵卸下盔甲,他們的身體已不再適宜軍旅生活。但他們在當地分配到了二百畝田地,普通民眾則分得一百畝,士兵們享有雙倍。若家屬前來,再額外增益一百畝。所有土地皆屬高句麗,我們隻是慷慨他人之物。

    何樂為也希望建立這些士兵的家園。雖然他們無法參與正規戰鬥,但他會迅速在當地建立治安力量,他們會是治安部隊的精英。他們皆為大唐軍隊退役,對朝廷的忠誠毋庸置疑。他們在當地活躍,此地將永保安寧。

    三聲炮響後,何靖大將軍帶領隊伍浩浩蕩蕩出發。離開軍營的那一刻,何靖大將軍難以置信,僅僅半年,我們竟已平定了高句麗?

    要知道,高句麗並非易與之敵,它困擾了我們兩代人,百萬大軍未能攻克,反而使我們自損兵員。何世民也曾在此遭受挫敗,而如今,不過半年,我們已占領其首都,整個皇族都被俘虜了...

    在奇幻的旅途中,霍靜大將軍引領著一眾皇家成員,他們無法在異域紮根,以免引起更多動蕩,故而必須將他們護送回長安。對於何世民的命運,那已非當前所議。

    “殿下,您是否感到更為解脫了呢?”

    秦淮玉始終伴隨在霍樂為身旁,直至霍靜的隊伍消失於視線之外,他突然如此問道。秦淮玉提問並非無端,剛才他目睹霍樂為眼角閃爍的欣喜,畢竟,霍靜確如鎮海之錨,然而霍樂為一舉一動皆需請示,當年在幽冥山穀與魔族交戰時,霍樂為尚能自主決策,如今卻似被無形的枷鎖束縛,年輕人對此感受頗深。

    “你這小子胡言亂語什麽呢?速去與南方兩國使者溝通,告訴他們,本王欲與兩國之王親自會麵,賜予五日時間,若不願前來,屆時莫怪我無情。”

    霍樂為望向南方,那兩國疆域不大,至多相當於大唐一郡之地。

    “屬下立刻派人通報,其實他們近來一直在等待,盡管邊境戒備森嚴,但從我方密探傳回的消息可知,兩國高層恐懼不已。”

    秦淮玉輕蔑地回應,兩國雖未陷入動蕩,民眾心中卻充滿不安,許多人已湧向沿海,幻想大唐軍隊到來時,能立即登船逃離。

    “稟告殿下,蓬萊艦隊已抵達。”

    二人交談之際,霍伍自營帳外歸來,他去傳達霍樂為的命令,即令蓬萊艦隊駛向高句麗島。上一次何世民征伐高句麗,蓬萊艦隊全程參與,但在敗績之後,艦隊似乎被遺忘了。多年經費短缺,蓬萊艦隊日益凋敝。大唐時期的海洋力量並不強大,霍樂為在史書中也未曾記載蓬萊艦隊有何輝煌時刻。

    當霍樂為向何世民奏明重振蓬萊艦隊之意,何世民未加思索便任命霍樂為為蓬萊艦隊都督,唯一條件是不準動用國庫資金,艦隊之事全權交由霍樂為處理。

    無論哪個時代,海軍都是一項昂貴的軍事力量,此刻也不例外。就以他們現有的戰艦為例,雖自造而成,但從搜尋材料到工匠建造,耗費甚巨。

    大唐最大的戰艦采用帆槳並用,但體積並不宏大,全長僅三十米左右,寬約六七米,航行速度不快,抗風浪能力也十分有限...

    說到底,這僅是內陸的木製戰舟,一旦置身浩渺大洋,它們的作用僅限於貨運,若談起戰鬥,唯有依靠舟身的衝撞,加之船上安裝的石弩,或者幹脆是水兵躍船近戰。在何樂為看來,這些都是原始而過時的戰術。得益於他的係統已擁有裝備風帆與火炮的戰艦,何樂為才下令整個登州水軍艦隊起航。然而讓他驚訝的是,登州水軍竟是沿著陸路而來。“你們明明是海軍將士,怎會走陸路?”他疑惑不解。

    “末將何治龍,登州水軍副督,參見殿下。”眼前這位膚色黝黑的魁梧漢子,給何樂為的感覺更像是一名陸地上的將領,接近六尺的身高在這一時代堪稱罕見。

    何樂為以前未曾聽過這個名字,或許因為大唐的水軍並不強大,故此人在史冊上的記載寥寥無幾。原本登州並無水軍督軍,如今何樂為成為了首位,仿佛為他們帶來了新的曙光。

    朝廷對水軍的重視程度始終有限,自上次東征高句麗失利後,對水軍建設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他們平日僅能勉強糊口,若想提升生活質量,那隻能寄希望於夢境。如今突然被調撥至太孫殿下麾下,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條生路。

    盡管他們世居海濱,但對長安的動態多少有所耳聞。自從何樂為出現,整個大唐都煥然一新。他們也曾渴望水軍能與何樂為建立聯係,隻是何樂為一直奔波於吐穀渾與吐蕃之間,水舟豈能裝上馬蹄?

    這次總算聽見了他們的祈願,皇上任命殿下為水軍督軍,他們也算看到了希望。“登州水軍現有可用之兵幾何?”若他們是乘舟而來,何樂為或許還能感到一絲欣慰。如今他們陸行至此,暗示船隻無甚用處,或者他們根本不具備海上航行的能力。若是如此,何樂為可能不得不解散整個登州水軍。

    何樂為的雄心遠超大唐的疆界,他夢想征服海洋的每一個瑰寶之地。若水軍無力,那些夢想之地隻能永遠停留在夢中。何樂為絕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哪怕你們曾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如今無法駕馭戰艦,便無法在這兒立足。

    “殿下,登州水軍全軍共計二萬三千五百人,已有一萬一千九百人抵達遼東,其餘將在一月內陸續到達,登州水軍大營僅留守三千人防禦。”何治龍滿心期待地回答,何樂為卻皺緊了眉頭。這家夥似乎沒聽懂他的問題,他要的不是人數,而是能戰鬥的兵力。

    "英勇的何將軍,你是否領會了吾王的詢問?"

    何樂為的聲音如同遠古的號角在風中回蕩。

    "稟告王上,您的旨意我已銘記於心,登州海軍全員皆可登艦戰鬥。然而,海軍營地內的戰艦僅存十四艘……"

    何治龍直視何樂為的眸光,毫不避諱,外界對他諸多指責,說他治理軍隊過於寬鬆。他在朝中孤立無援,心中滿是委屈。如今王上直接提及此問題,這正是他期待的話題,盡管艦隊規模有限,但他並未荒廢訓練,麾下的將士們都已磨煉有素,哪怕戰艦的數量不足,但他們登上艦船,戰鬥的能力毋庸置疑。

    "人人都能戰鬥,若此刻賜予你一艘巨艦,你能否帶領它破浪而出,安然歸來?"

    何樂為的質疑中帶著一絲疑惑,畢竟他已閱過兵部的文書,登州海軍每年的預算高達三十五萬枚金幣,但從前年開始,每年實際發放的軍費僅是預算的三分之一。士兵們能果腹已是不易,哪還有餘力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請王上見證,若無法將船隻駛向海洋並完好返回,屬下甘願以項上人頭謝罪。"

    何治龍的決心讓何樂為略感驚訝,常人多半會選擇回避,而何治龍卻選擇了硬碰硬,這正合何樂為的胃口。

    "前往海岸,挑選你最精銳的一百五十名戰士。"

    何樂為的興趣被點燃,係統中已有三種類型的戰艦:三階戰艦、二階戰艦,以及尚處於灰色不可兌換狀態的一階戰艦。他決定先兌換一艘三階戰艦。

    何樂為對曆史上的戰艦頗有研究,這三階戰艦幾乎等同於康熙年間的大艦。

    長約六十米,寬約八米,船頭兩尊雄偉的紅衣大炮,每側各布置十四門火炮,這樣的配置早已超越了當代的戰爭模式。

    當眾人見到這艘奇異的戰艦時,無不感到詫異。大唐的戰艦兩側平整,而這艘奇特的艦船卻保留了一些開口,那些開口有何用途?且開口內還伸出一些黑洞洞的器械。

    何樂為此刻並不期待他們懂得操作大炮,隻求他們能駕駛戰艦出海繞一圈,再安全歸來,便足以證明他們的實力。

    千年後之艦,其優越之處一觸即知。何治龍對此亦是專家,無論結構設計還是選用的材質,都遠超現有的戰艦。他立即下令士兵登艦準備。

    喜歡大唐之盛世大柱國大柱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