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邊境戍衛的婚約

字數:4844   加入書籤

A+A-


    夜幕降臨,村民們正圍爐用餐,突然軍營外傳來騷動,眾人紛紛外出探查,原來是領主親臨視察。劉家兄弟欣喜若狂,第一天抵達此地就遇見領主,一路上他們對何樂為讚不絕口,此刻見到了何樂為,心裏暗暗打算行跪拜大禮。

    然而,兄弟倆的期望落空,何樂為僅向他們揮揮手,隨即策馬離去。內地遷徙而來的人潮洶湧,何樂為無法一一接見,每人說上一番,隻怕什麽事也做不成了,隻能全心全意照料這些新來者。

    “別氣餒,領主在此久居,說不定哪一日會來到你們的土地上,那時你們再行禮也不遲。我們無需繁文縟節,隻需專注於耕作腳下這片土地,待到豐收季節,糧食滿倉,便是對領主政策的最大支持。”

    村長察覺到眾人沮喪,連忙如此鼓舞他們。這樣的場景他見多了,今日這批已是第三波移民。早前的居民都對何樂為感激不盡,甚至有人深夜至軍營門前跪拜,險些被誤認為間諜,幸虧及時澄清,才未釀成混亂。

    “村長,你說的是真的嗎?”

    在這樣的疑慮麵前,村長隻能向他們堅定地點頭,然而他內心同樣充滿困惑。在高盧尼亞廣袤的土地上,這種機會恐怕千載難逢,全憑個人的奇遇了。

    飯後,村長開始為他們記錄,主要登記年齡。如果有伴侶,可以選擇放棄,這樣便會得到一個強力勞工,他們是幹活的高手。若是單身,便贈予一位高盧尼亞的居民。

    當然,純潔無暇的少女已是遙不可及的夢,她們大多已被送往遠方,換取高昂的代價。所分配的,都是些有過婚嫁經曆的女子。若對此不滿,那也隻能獨自承受孤寂,如今世道便是如此。

    劉家兄弟都沒有要,他們倆心有抱負,隻要這片土地經營得宜,回去大唐便能娶妻,何必貪戀此處的女子?

    至於那些年過四旬的人,他們渴望伴侶,因為他們早已習慣了獨居,生活無比寂寥。現在王廷賜予妻子,怎能不歡喜?即便這妻子已為人婦,但終究是伴侶。

    “這些家夥目光短淺,一個強壯的勞動力難道不勝過一個女人?這女人又能做什麽?回去後啥活兒都幫不上,明日他們就會後悔的。”

    劉老三望著那些帶著女子走向獨居帳篷的人,嘴角勾起不屑的微笑。一些年長者笑著搖頭,你這小子懂什麽?

    劉老二原本也想有個伴侶,畢竟已懂情愛之事。可看見這些女子皆有婚史,他仍固守傳統,非清白少女不可。你們都已有了故事,我絕不與你們共度餘生。然而,看著眾人歡欣的模樣,劉老二又有些懊悔。

    但他想到能得到一個健碩的奴隸,劉老二的懊悔便煙消雲散。把這二百畝地打理好,來年我們回國尋找真愛,這裏的生息必定勝過故鄉。僅憑腳下這片二百畝土地,便已超越許多人,還愁無人願做我的伴侶?

    次日破曉,所有人都來到各自的田地。劉老二不敢相信眼前景象,這二百畝田的確遼闊。雖親兄弟明算賬,但如今兩人須共同生活,於是這二百畝地一並劃歸一處,將來兄弟倆再慢慢分割。

    兄弟倆總計分得了十一位奴隸,其中一位男性,其餘均為女性,她們大多已逾四十,顯得蒼老。據說她們來自遙遠之地,與那幾位男子並無關聯。王廷不會讓一家人聚在一起,以免引發動亂...

    "隻要你們誠實地侍奉沃根,你們的日子我也會確保無憂。我不願與你們這些凡人發生衝突,我家族曾是鄉間的農夫,但如果你們挑起事端,我會毫不留情地處置你們。"

    劉老二凶狠地說著,他們在到來之前已經接受了嚴格的訓誡,對待這些被施了咒的仆人必須嚴厲,因為隻要稍有寬恕,這些被束縛的靈魂便會挑戰他們的權威。

    這些仆人們顯然已經被恐懼馴化,麵對兩兄弟,他們的臉上滿是敬畏。劉老二也不敢怠慢,立刻指導他們開始工作。除了這些仆人,他們家還分配到了一頭神奇的耕牛,這在奇幻世界中是極為罕見的生物。

    在大唐帝國的疆域內,一頭這樣的靈獸耕牛價值連城,別說普通農夫,就連領主家中也少有擁有。在那些領主看來,這靈獸的生命甚至比他們自己的生命還要珍貴。但此刻,劉老二竟奇跡般地擁有了它。

    當然,這不是白白贈予劉老二的,一切都按價計算,待到豐收季節,該償還的代價也一分不會少。劉老二心中盤算著,大約需要三年的收成才能勉強滿足日常所需,要到那時才能償清債務。當然,如果照料得當,作物豐收,還款的日子也能提前一些。

    此刻,兄弟倆的想法發生了變化。原本他們期望糧食價格低些,好讓父母生活寬裕,但現在他們渴望價格高昂,唯有如此,才能更快償還帝國的債務,換取更美好的未來。

    高句麗太孫行宮

    朝廷的神諭已至,大致安排與何樂為先前所言無異。何靖大將軍暫且撤軍回京,畢竟高句麗已被征服,大將軍留在那裏已無多大作用。朝廷兵部尚有許多事務等待大將軍處理,若他繼續逗留,隻怕事務堆積如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這是接到神諭的第六日,大將軍預備次日清晨啟程,因此何樂為在此設宴款待,也算為大將軍舉辦了一場歡送宴會。除了大將軍,其餘人將繼續留守此地。

    "大將軍如同我們的靈魂支柱,他一旦離去,我心中猶如空蕩一片,將來若遇事端,又該由誰來定奪呢?"

    何樂為舉杯,他的話語發自肺腑。盡管何靖常常沉默不語,但他的存在就如同定海神針,軍隊中的許多士兵也這麽認為,何靖在大唐軍隊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盡管何樂為與其他將領也贏得了不少勝利,但在每個人心中,何靖仍然是大唐軍隊的戰神...

    你們這些勇士雖已贏得勝利,但那是在大唐的榮光照耀之下,而何靖大將軍當年北征幽靈部族圖厥時,大唐正處於低穀。那場戰役,堪稱開疆拓土之戰,何將軍一勝,四方國度皆膽寒,不敢輕易挑釁,全因那戰之威勢。

    “殿下過謙了,自長安啟程至今,已過半年有餘,殿下所作決策,老朽觀之無一不妥。時代更迭,英雄輩出,老朽年邁,未來這沙場,當屬殿下的天地。”

    何靖舉杯共飲,曆史上的此刻他應疾病纏身,然而如今因征服了高句麗之地,大將軍心情歡暢,體健如常,常在外指揮將士操練,是喜上加喜之事。

    此言發自肺腑,對何樂為並無半點阿諛之意。一路上他仔細審視,欲尋何樂為的不足,以便指點一二,卻未曾找到,這失望中夾雜著欣慰和失落。

    欣喜於大唐軍中有如此傑出將領,未來不必憂慮國力衰微,憂慮的應是大唐的敵手。若未做好準備,等待他們的唯有滅亡,或者像吐穀渾那樣,畢生臣服於大唐身後,也可享安寧時光。

    然而,遺憾在於自己一生的經驗積累,原想傳給這位接班人,卻發現他竟比自己更為卓越。何靖大將軍終體會到了何世明的感慨,想來何世民早有此感,隻因何樂為太過出色。

    “大將軍過獎,趁您還未離席,本王想討論南方兩國之事,望大將軍賜教。”

    眾人飲酒之際,侍者已將沙盤抬上,指揮部內一切所需應有盡有,隨時可展開討論。

    何靖點頭稱是,早已預見這一刻。這幾月來,眾人忙於安置遷徙的百姓,還有些人負責清除周邊的高句麗餘孽,但首要之事,便是南方兩國的態勢。

    “大將軍請看,兩國已在邊境重兵布防,上次撤回的部隊並未返回原駐地,全部部署在對抗高句麗的邊防線。他們信中聲稱以防高句麗殘部滲透,我看是防備我們。”

    蘇定方熟知前線情況,故由他來解說。他曾親至邊境察看,兩國邊防軍隊確是精銳,但與高句麗及大唐的軍隊相比,仍顯遜色……

    "依我之見,應遵照王儲先前的規劃,整備軍隊,直驅戰場,無需與那些狡猾之輩過多糾纏。你看他們那副賊眉鼠眼的模樣,根本無意真心歸附。" 牛進達飲下一杯魔釀,回憶起在攻打幽靈高地時,這些人曾打算在背後突襲,若非機敏應對,我們差點中了他們的詭計。如今我們已承受重創,提及幽靈高地和暗影之地,牛進達眼中燃燒著複仇的烈焰。

    "若非我們事先轉移了大批人民至此,那原計劃可行。可如今,幽靈高地的居民皆是同胞,還有源源不斷的流民前來,我們必須先妥善安置他們。因此,此刻我反對發動攻勢。" 何靖大將軍說完,何樂為讚同地點點頭。蘇定芳和牛進達麵色微沉,作為軍中的鷹派,他們認為新羅與暗影之地並無多少實力,隻需集結兩萬精兵,分兩路即可征服。

    "大將軍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當前我們的後方動蕩不安,遷徙而來的人群與幽靈高地的原住民衝突頻發,此事必須優先解決。此外,還需分發大量糧食,部分來自故土,部分需自給自足,如今依賴軍糧並非長久之計。" 何樂為與何靖大將軍達成共識。見主將們如此決定,蘇定芳和牛進達也就不再爭論,主帥既定,他們又能如何反駁?

    "這正是我想提出的下一點,為何要保全這兩個國度?我們需要與他們深入談判。兩國都富饒豐盈,給予他們臣服的機會,讓他們成為大唐的附屬國,糧食供應便可由他們承擔。" 何靖大將軍的話語引來了眾人的笑聲。

    喜歡大唐之盛世大柱國大柱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