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侵蝕國度的陰影

字數:2554   加入書籤

A+A-


    對於即將召開的三族峰會,長安城內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當前局勢緊迫,應毫不猶豫地發動遠征,隻有握在手中的領土才能確保安全。

    麵對朝堂上的種種議論,何世民並未采納。盡管他常與何樂為爭執,但那僅是出於策略上的分歧。若在此等重大事務上刁難何樂為,那他何世民未免過於短視。

    何世民深知何樂為為何按兵不動。過往的奏章中,何樂為已多次提議進軍。如今突然提出三族會晤,顯然前線形勢發生了變化。

    作為一位雄圖壯誌的君主,何世民洞察何樂為的意圖。此刻不宜開戰,雖易如反掌,但攻下後如何應對?高句麗與其他兩國的難民又將何去何從?難道要靠大唐子民贍養嗎?這明顯不是明智之舉。

    況且全麵占領後,那片土地將成為大唐的疆域,若再對無辜百姓舉起屠刀,曆史將如何評價?如今我們隻是他們的宗主,兩國貴族仍握有重權,欺壓百姓之事自當由他們負責。

    於是,無論朝堂上的呼聲多高,何世民一一擱置奏折,無意回應。見皇帝無意深談,官員們識趣地噤聲退下,無人敢挑戰帝王的意誌。

    五日匆匆流逝,三國交界處的會談之地已然準備就緒。另一方的國王也迅速抵達,何樂為並未讓他們久等——此刻,北方數十萬魔法大軍的存在已足以彰顯威儀,無需再借刀劍立威。

    在這五日的光陰中,兩國的騎士團都保持在巔峰警戒狀態,大唐帝國的精銳部隊時常舉行神秘的演練,視兩國為想象中的敵人。邊境之地,戰火彌漫,民眾們皆以為大唐鐵騎即將來襲,然而他們隻是在邊疆地帶巡邏一圈,盡管如此,兩國國內心驚膽戰之人仍不在少數。

    包括兩國的王室貴族,許多人都打算將自家的繼承人送往海外,畢竟高句麗王國的遭遇他們看在眼裏。一旦大唐帝國的大軍踏足,所有人或將淪為奴隸。在他們的觀念中,奴隸無權傳承血脈,因此趁著大唐軍隊未至,送一個兒子遠赴他鄉,也可算是保留家族的火種。

    所幸他們尚未付諸行動。若真把孩子送回去,在如今凶險的海洋航程中,恐怕隻會落得葬身魚腹的結局。何樂為出現在談判地點,就意味著大唐帝國無意開啟戰端。若真有開戰之意,隻需派遣一介小吏即可,何必讓皇太子殿下親臨?

    “見過皇太子殿下。”

    兩國之王見到何樂為,雖不必下跪,但仍需俯首行禮,這是附屬國對宗主國應有的尊崇。

    “二位請起身,我們無需拘泥於繁文縟節。此番非正式會晤,將不會被載入大唐的史冊,大家都輕鬆些。這是我從大唐帶來的特色小吃,二位或許未曾嚐過,邊品嚐邊交談吧。”

    令兩國國王驚訝的是,他們原以為何樂為會先聲奪人,沒想到他竟是如此平易近人。然而,兩國國王並未因此鬆懈,何樂為的友善恐怕隻是暫時的表麵功夫,高句麗的命運他們並非一無所知。

    “多謝皇太子殿下。”

    二人恭敬地坐於何樂為對麵,帳內僅他們三人,各自的侍衛則在二十步之外,這是何樂為的安排,他們不願在手下麵前示弱,以免回國後威信受損。

    “剛才已說過無需拘束,說到底,我們都是一家人。高句麗欺淩你們已久,大唐帝國並非視而不見。如今替你們拔掉了這根刺,你們應當感到慶幸。同為同胞,何須如此謹慎?”

    何樂為的話語坦率,卻讓兩國國王心中五味雜陳。高句麗的確曾欺壓他們,但也僅限於此。如今大唐大軍兵臨城下,稍有不滿,便可能招致亡國之禍。

    眼下別無選擇,如果有選擇,兩人或許還是希望高句麗能夠繼續存在……

    在遙遠的高句麗王國,追求的不過是微薄的利益,而你所圖謀的,卻是整個國度,即使你尚未明言,但調動的十萬大軍,豈是為了簡單的展示力量?

    “殿下所言極是,高句麗之惡行昭然若揭,年複一年,他們對我們兩國施以明槍暗箭,若非大唐帝國庇護,此刻我們的處境……”

    心中再怎樣抵觸,必要的戲劇仍需上演。新羅國王擦拭著眼淚這樣說,何樂為在一旁困惑,你是否生來就是個演員?為何眼淚說掉就掉,如此奇異。

    “正是,我們久盼大唐王師降臨。實則我們早應拜見太孫殿下,隻是國內動蕩不安,此行我們特意攜來一批物資,望殿下接納。”

    百濟國王略顯遲鈍,但提到物資,何樂為的眼眸微抬。在這個時代,空口無憑已無用,唯有實質性的東西才能觸動人心。

    新羅國王也意識到這一點,連忙從袖中取出何丹。何樂為故作推辭,口中說著天朝無所不有,隻願兩國安泰,但手上並未遲疑,迅速接過禮單。

    喜歡大唐之盛世大柱國大柱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