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新的戰爭領主

字數:4888   加入書籤

A+A-


    在草原度過了無數歲月,昂古爾泰明白,能向薛延陀可汗派遣密探,薛延陀可汗亦能在他身邊埋伏眼線。然而,無人能完全洞悉所有人的真實麵目,因此他事先已明言,軍中極可能混入了敵方的探子。

    蘇定方將軍也曾言辭鑿鑿,既然無法逐一揪出,便允許己方人馬潛入敵營。一旦找到確鑿證據,那些叛徒的首級必將落地,昂古爾泰當時欣然應允。

    起初他以為這隻是一場形式,哪料短短幾十日,幾乎日日有人被揭露,他們要麽自行招認,要麽身上搜出種種暗號標記,總之,無一無辜之人。

    昂古爾泰對何樂為的手下改觀,原先僅視為勇猛戰士,如今看來,他們身懷多技,搜尋密探的本領亦是高超。僅憑日常行為的細微之處,他們便能察覺到他人的破綻,顯見他們的洞察力何等驚人。

    清除大部分密探後,何樂為掌握了草原腹地的情勢,於是向部下下達命令,準備三日,三日之後全軍啟程。

    何樂為並未率領大軍,僅帶昂古爾泰的三千精兵,三千突厥戰士,以及霍去病與何樂為麾下的六千人,總計一萬兩千勇士,假若一切順利,這支隊伍足矣蕩平薛延陀。

    按照何樂為最初的規劃,隻需九千鐵騎,便可摧毀薛延陀,然而那樣會造成慘重的損失,尤其是在草原深處,非戰鬥性減員可能是駭人的數字。如今,有了薛延陀和突厥的六千叛軍加入,預計的傷亡數字將大幅減少...

    對於這些生靈的存亡,赫勒維隻能承諾賦予他們豐裕的魂石賠償,你們皆需交付信物,否則如何能確信你們的真心歸順?時下,欲投身大唐帝國者眾多,若無染血之誓,任何人都可能輕易背叛。

    然而,一旦誓言烙印在心,即便是你們想回頭,也是天方夜譚,此生隻得追隨我們直至終焉。這樣的追隨者在草原上日益增多,意味著大唐帝國對這片大地的統治日益鞏固。

    當營地中眾人仍沉浸在夢境之際,赫勒維已帶領部下悄然啟程。昂古爾泰原以為自己會在遠征之列,畢竟三天前宣布時,他仍在出征名單之中。豈料昨夜,他被幾位親衛士兵製住,被禁錮於營帳之內。

    赫勒維選擇了副將巴彥淖爾擔任首席指揮官。這不是他對昂古爾泰的不信任,而是為實行內部權力分割,未來薛延陀將交予昂古爾泰,但不能隻交給他一人。巴彥淖爾便是另一股力量。

    當選那一刻,巴彥淖爾心中充滿疑惑與不安,不知未來會如何。他內心忠誠於昂古爾泰,否則也無法成為其副手。但從赫勒維選定他起,他的主人便隻剩一個,那就是大唐皇太孫赫勒維。

    而昔日的主人,從此隻能是對手。這一點,從他的封號便可看出端倪。薛延陀將設立左右大將軍,昂古爾泰自然為左大將軍,而巴彥淖爾已被封為右大將軍。

    他曾隻是小小副將,從未想過晉升如此之快。這個淳樸的草原漢子原以為唯有戰場功勳才能帶來提升,卻未曾想,政壇的明爭暗鬥也能助他躍升,直接從副將晉身為大將軍。

    短短幾刻之間,他的命運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騎馬跟在赫勒維身旁時,他仍如墜雲霧之中。

    “巴彥,你有多少兒女?”行軍路上,赫勒維似察覺到他的迷茫,主動問道。

    “回殿下,微臣有三子兩女,都已登記在冊,待春暖花開,便要送往長安學習魔法與智慧。”草原人繁衍力強,巴彥身為前任副將,擁有廣袤的牧地,家中牲畜眾多,足以養育這些孩子。

    “我所知的舊規,不說你那三子,你的兩女成年後,應當入王宮侍奉吧?”赫勒維言辭真切。無論是突厥還是薛延陀,可汗身邊的侍女都必須出自大臣之女或侄女,以此確保無人敢刺殺可汗...

    在神秘的薛延陀帝國,女子雖隸屬於各自家族,卻能在可汗的宮廷中找到位置,每一步都需謹慎小心,因為任何失誤都可能導致家族的衰敗,但也可能帶來無盡榮耀,若是有幸誕下王子,家族將瞬間躍升至權貴之列。

    “殿下的言辭,正是如此。”

    巴彥淖爾忠誠地回應,但他並未揣摩透何樂為的真實意圖。

    “同樣是侍奉,唯有誕下子嗣才能攀上巔峰,即使登高望遠,也要看他人臉色。然而,當你成為大將軍,你的女兒還需要屈尊侍奉別人嗎?”

    何樂為騎在馬背上,笑容溫和,與先前那位果斷決絕的皇太孫判若兩人,讓巴彥淖爾一時恍惚,難道殿下本性如此寬厚?

    巴彥淖爾迅速恢複冷靜,這隻是談話的方式不同,何樂為的本質未曾改變,身為上位者的威嚴依然存在。但他說的是事實,薛延陀草原上最高貴的職位便是左右大將軍。

    一旦他成為右大將軍,獲益的不隻是他個人,更是他的整個家族...

    巴彥淖爾想起了他的堂姐,當年伯父也是一位勇猛的將領,但堂姐的命運未能改變,依舊要在大汗的帳篷中侍奉。

    雖然免除了風霜雨雪,然而,一旦侍奉不慎或觸怒了哪位王後,生命便可能頃刻間陷入危險。別以為宮廷爭鬥隻存在於中原王國,草原上的鬥爭同樣殘酷無情。

    堂姐僅僅兩個月便因未知的陰謀喪命,這樣的事無法深究,就算知曉她的無辜,又能如何改變呢?

    如今,這是一個扭轉命運的契機。成為右大將軍後,草原上隻有左大將軍能與他並肩而立,家中的姐妹也將不再需為他人服務,即便在長安城進修學識,也擁有了尊貴的地位,遠勝過在草原上忍受沙塵。

    想到這,他緊握手中的韁繩,未來戰鬥中,他必須全力以赴為殿下效力。殿下未待他立功,便已封他為大將軍,這正是展現價值的時刻。

    蘇定芳在一旁默默注視,內心深處對巴彥淖爾深感敬佩,無聲地豎起大拇指。

    巴彥淖爾之前尚無明確目標,此刻已清楚應效忠何人。再待一段時間,他也許會與昂古爾泰立場對立。無論昂古爾泰以往給予多少庇護,如今涉及全家的生死存亡,巴彥淖爾自會懂得如何抉擇...

    事實證明,蘇定方的預見毫無偏差。在隨後的兩天裏,巴彥卓爾不曾片刻停歇,他對四周領地的每一個部落了如指掌。他曾是一位傑出的副將,如今為了贏得大將軍的權責,無論是何樂為的指令,還是他認為必要的事務,他都衝鋒在前,力求在何樂為眼前展現出最佳狀態,也讓何樂為確信,委任他為大將軍是明智至極的選擇。

    何樂為對此欣然微笑,沒有競爭便無法催生卓越,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真理,而此刻的何樂為也需要競爭。昂古爾泰原是草原的左大都尉,民眾基礎穩固,為了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何樂為此行並未帶他,這便是賜予巴彥淖爾的良機。

    然而,機會往往隻有一次,把握住便能獲益匪淺,錯過則一切成空。大將軍的稱號雖已賦予,但地位並非世代相傳,若是表現不佳,麾下眾多副將隨時準備取而代之。

    接下來的幾日,何樂為目睹了無數空蕩的部落,冰冷的屍骸散落各處,這些人甚至來不及逃生,暴風雪的肆虐剝奪了他們最後的希望,除了被凍死,他們別無選擇。

    當然,天災之外,**更為致命。薛延陀可汗撤退時席卷了沿途所有部落的生存物資,若非如此,這些人或許不會因饑餓與寒冷而喪生。

    昂古爾泰為何選擇造反?若非造反,除少數貴族外,其餘人也將麵臨相同的境地。目睹此景,巴彥淖爾等人更加堅信昂古爾泰的抉擇是對的。

    他們以此教導部下,若非大唐太孫殿下賜予木材與糧食,我們無法生火取暖,無法果腹,如今這些凍死者,或許我們在黃泉路上也會與他們相遇。

    隨著發現的部落增多,士兵們深信不疑,在那樣的嚴寒中,缺少木料和食物,死亡隻是時間問題。早些時候離世痛苦尚輕,但若持久掙紮,隻是延長苦難。

    眾人緊緊相依,有的是親族聚在一起,渴望共享體溫度過危機。起初一兩日尚可,然而當燃料燃盡,食物耗盡,日子便難以維係下去...

    "從今往後,你們投身大唐的庇護,寒冬將至前,帶領家人向南方遷徙。朝廷會贈予你們糧食與取暖之物,待到春風拂麵時,以手中的牲畜向大唐繳納貢賦,我以王的名義保證,遵循我的指示,寒冬將不再有生命消逝於冰冷之中。"

    何樂為並非無情之人,他深知如何幫助這些人在冰凍的季節存活。哪怕隻是向南稍行幾步,氣溫也會稍許溫暖。如今大唐的糧倉已滿,到時候將陳糧運送給他們,足以使他們安然度過冬天。

    而他們貢獻的牛羊,經朝廷運至內地,又能帶來一筆財富,大唐的民眾也能享用更多的牛羊肉,同時他們也將獲得足夠的糧食過冬,可謂兩全其美。

    "感謝殿下的恩賜,感謝殿下的恩賜……"

    巴彥淖爾的眾人聽聞此言,紛紛從馬背上躍下,跪在何樂為麵前,感激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何樂為除了鐵血的一麵,更帶給他們生存的希望,尤其在這殘酷的寒冬中,這樣的希望讓人心生暖意。

    許多人曾打算日後背叛大唐,但此刻他們猶豫了。原本堅定的叛離之心,無論何樂為提供何種好處,他們都渴望草原上自由翱翔的雄鷹。然而現在,他們真的猶豫了,如果何樂為能使他們安穩過冬,為何要背叛大唐呢?背叛後,又有誰能給予他們更好的庇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