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北庭都護府

字數:4959   加入書籤

A+A-


    “距離薛延陀王庭還有幾天行程?”

    南方的部落大多已歸順,沿途的部落皆空無一人,這讓何樂他們的行進速度加快,連續急行軍已有兩天。

    “殿下,以最快的速度策馬前往,最多再需兩天時間,因現在是冬日,我們可以穿越冰封河流。若是春夏兩季,就必須繞道而行了。”

    巴彥淖爾對這片神秘地域了如指掌,這位戰士如今已明白自身的使命,啟程時的困惑已被拋諸腦後,此刻隻想竭力效忠何樂為,以展示自己的英勇。

    何樂為隻掌握了大致的情報,他們自東方與南方追蹤而來,故此敵軍不可能從這兩路逃脫。薛延陀的主力至今未現蹤影,據巴彥淖爾推測,尚有數萬騎兵隱藏待發,若有異動,必難逃他們耳目。目標便是揭示敵人的藏身之處。

    懸浮的魔法氣球時刻監視天際,哨兵每兩小時輪換一次,大規模軍隊的出現,不可能不觸動他們的警戒。

    行進途中,他們圈定了數個可能的伏擊點,薛延陀可汗或許就潛伏其中,然而他們安然度過,主力軍卻如幽靈般消失,究竟何方才是它們的避難所?

    蘇定芳一行早已整裝待發,渴望一舉粉碎薛延陀的抵抗,但無論準備多周全,敵人此刻卻如同蒸發,在這無盡的草原上,若是玩起躲貓貓,這遊戲怕是曠日持久。寒冬中的躲藏,無疑會讓非戰鬥人員損失慘重。

    兩日後,他們終於抵達薛延陀王庭的遺址,然而除了老弱病殘,未見任何生靈。

    “稟告領主,詢問得知,薛延陀可汗率領最後三萬騎兵西行了。”巴彥淖爾憂慮道,那些騎軍中,還有他家族的親眷,他已為何樂為立下恩情,若戰場表現出色,何樂為便可能寬恕他們。如今他們隨那愚蠢的可汗西去,會有何種結局?

    何樂為反複思索,預演了無數次戰爭走向,但所有策略皆派不上用場,薛延陀可汗竟率軍西征。

    “霍去病將軍到何處了?”

    何樂為想起了另一支隊伍,他直指薛延陀王庭,而霍去病則瞄準了右大都尉。

    “領主,已有兩日未收霍將軍的消息。但按原定計劃,若右大都尉未撤離,霍將軍此刻應已與之交鋒。”

    蘇定芳查閱手中的羊皮筆記,這時代的將領鮮少使用此類工具,這得益於何樂為的教誨——記憶再好,也比不上書寫。因此,軍中的將領們都養成了記事的習慣,重要之事皆記載於冊,以防未來需用時遺忘。若要查找信息,這些筆記也能迅速定位。

    “這裏是否有人知曉薛延陀右大都尉麾下的兵力情況?”

    在遙遠的奇幻世界,右大都尉麾下據傳擁有兩萬餘名鐵騎,然而嚴冬的暴風雪已令其損失過半。但這隻是傳聞,真正的實力如何,唯有親臨薛延陀的故土才能揭曉。那裏必定隱藏著知情者,召喚他們,便能洞悉實情。

    “稟殿下,末將剛才審訊了幾位俘虜,據透露,右大都尉最多能動員兩萬名勇士,但他們散居於十幾個部族之中。若無預警,要聚集這般力量,猶如天方夜譚。”

    巴彥淖爾深知霍去病的雄才大略,若讓此人率軍來襲,那些部族將難以抵擋,更別提重新集結。霍去病絕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何樂為聞言,淡然一笑。草原似乎總青睞霍去病,無論何時何地,他都能在此創造豐功偉績。漢時如此,如今的唐帝國亦然。

    “安營紮寨,我們先在此地休整。同時,你去召集四周部族領袖,一個不留。自今日起,此地將成為大唐的領土,不論薛延陀的可汗能否歸來,都將設立北庭都護府。”

    何樂為話音剛落,大唐士兵挺直胸膛,心中滿是自豪。大唐如今的版圖,何樂為功不可沒。若無他,大唐的疆界怎會如此廣闊?

    “殿下,附近一些部落首領頑固不化,他們都是昔日可汗的忠誠老臣。有些人甚至送走了兒子,隻留下殘年在此。要讓他們屈服,恐怕不易。”

    巴彥淖爾了解這些人,他們是可汗的忠實追隨者,背叛並非易事。因此,他必須預先提醒何樂為,以免對方因他們的頑固而動怒。

    “此事就交由你處理。願意歸順大唐的,依舊是部族領袖;不願歸順的,就送他們去另一個世界。我們不需要這樣的異見者。”

    何樂為望著巴彥淖爾,微笑中透著堅定。手上染血,便無法在此地贏得人心。將來即使被封疆於此,部下也會心懷不滿,唯有倚仗大唐才能穩固地位。

    蘇定芳等人立即讓出道路,何樂為在其他地方也曾這樣做過。真心歸順大唐者,需以刀劍為大唐開辟道路,如此,子子孫孫皆將是大唐的子民。

    任何轉變皆需以生命為祭,無血的變革無法觸及靈魂深處。薛延陀王庭周圍的領土,猶如可汗心髒,除他之外無人能在此立足。要令此地歸順新主,實乃艱巨之極。

    自夜幕七時至次日晨曉,哀嚎未曾斷絕,然何樂為的營帳始終寧靜。巴彥淖爾深知其理,拷問之事皆秘密進行。眾多部民不願俯首,遵何樂為之命,巴彥卓爾隻得揮劍裁決。

    麵對薛延陀首領的咒罵,巴彥淖爾初時心中苦澀。畢竟這是協助異族對付同胞,然而思及薛延陀可汗的暴行,今日之局皆由他們一手促成。若非奪走我們的糧草與牲畜,我們怎會尋求大唐的庇護?

    回顧一路見聞,何樂為的未來雖未知,但他此刻能發放救濟物資,拯救百姓於危難,已勝薛延陀可汗許多。

    巴彥卓爾反複告誡自己,必須生存,必須堅韌地活,家人亦需如此。要實現此願,唯有執行何樂為的命令。違逆之,躺下的將是自己。為避免那命運,唯有讓更多人倒下。

    經過一夜的嚴厲訓誡,薛延陀王庭周邊的二**部落紛紛向大唐露出屈服的微笑。然七百多條生命的消逝,將成為史書永遠不會揭示的秘密,何樂為也從未對外提及此事。曆史隻會記載最光輝的一麵。

    如同大唐王者之師降臨,民眾熱烈歡迎,他們心甘情願歸屬大唐,我們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運來糧食、茶葉,甚至鹽,這些都是大唐境內炙手可熱的商品。

    盡管不少當地百姓心懷不滿,但在部落長老的勸導下,他們逐一在大唐軍隊麵前跪拜。稍有抵抗之意,唐軍便會無情斬落,動蕩時代,鐵腕乃是定律。

    當然,俯首亦有其益。至少在接下來的日子,不必擔憂糧食短缺。朝廷還在草原設立了三大交易集市,人們可用家中物品換取所需之物...

    在這片魔幻的牧野之上,人們長久以來渴望著奇跡,因為除了奔騰的魔獸與家畜,其餘的一切都依賴於與中原帝國的交易。但這樣的集市時而緊閉,兩國間的緊張態勢使得交流如同變幻的魔法般不可捉摸。如今,這樣的憂慮已成為過往,我們已是強盛的唐帝國的一份子。

    何樂為已在眾人麵前許下諾言,自你們成為大唐公民的那一刻起,隻要遵循法規,履行稅賦,你們的福祉便是帝**隊誓死扞衛的。一旦遭遇危機,唐軍同樣會為你們披荊斬棘,主持正義。

    當那些薛延陀人在饑餓中咒罵何樂為的時候,他們的怨念幾乎無所不在。然而當最低生存所需的魔法糧食能夠滿足,這個群體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了沉默,填飽肚子的他們不再抱怨。待到他們用魔法石換取必需的生活物品,預計這個比例將降至一半。再過三五年,當他們真正體驗到恩惠,這個數字會進一步降低至四成以下。至於剩下的那超過百分之三十,何樂為亦無可奈何,能做到這樣已是難能可貴。畢竟,許多老人的思想根深蒂固,改變年輕人尚且不易,改變他們更是天方夜譚。

    這幾日,營地裏幾乎每晚都有暗殺的陰影,然而由於何樂為身邊守護的魔法師們實力超群,刺客連核心區域都無法靠近。他們持續不斷的嚐試,隻是為了告訴何樂為,草原上的抵抗永遠不會消逝。

    何樂為一麵強化清剿反抗勢力,一麵分發魔法作物與新生的獸仔給貧困者,為他們播種未來的希望。當這些人懷揣希望,他們就不會輕易揮劍示威。

    至於北庭都護府的首領人選,何樂為依舊交由朝廷決定。他隻負責開拓疆域,而任命地方官員的重任,自然落在朝廷肩上。這是雙方默認的規則,若何樂為擅自任命,朝廷的尊嚴將會蒙塵。

    長安城內

    “你要擔任北庭都護府的都護?”

    何世民眼前的長子曾是他最大的驕傲,而現在,他卻不願直視。聽到兒子的決心,何世民更覺震驚。

    “稟父皇,是的。”

    吳王何恪已痊愈,身上不見半點傷痕,但他的決定讓眾人瞠目結舌。即使遭受挫敗,他仍是皇帝之子,就算回到封地,也不會是遙遠的北境草原。他的領土是我們漢人的棲息之地,歸來時,他仍是高貴的親王。然而,若置身於北境的無垠草原,他的命運將... ...

    除了本土生靈的異變之外,人們或許難以適應異域的奇異天地,如今的時代,各地的自然環境猶如狂暴的魔法領域,不適應者恐喪生於此。更有許多人深信預兆,吳王何恪與北方的荒原似乎有種神秘聯係,否則怎會從那片死亡之地半死不活地歸來?若真是你的福祉所在,又豈會在那裏受創?

    何世民有些驚愕地看著這位兒子,因為何樂為的出現,幾位王子各自踏上了不同的征途。將北方都護之職交給吳王,卻是何世民未曾預料之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