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獨行的王子,各異的命運
字數:4642 加入書籤
審視何世民的眾子,因何樂為的影響,他們選擇了迥異的道路。太子何承乾曾被視為廢物,現在卻能妥善處理何世民交付的各項事務,愈發顯現出儲君的威儀。他的智謀如閃電般快速,如今所有的奏章先送至東宮,由何承乾篩選後再呈給何世民。起初何世民還忐忑不安,要求何承乾批閱後再送,如今近一年過去,何世民已無暇顧及,除非事關重大,否則他已逐漸將權力交予何承乾。
何承乾早有此能耐,隻是因腿部殘疾,加上心中底氣不足,總擔憂帝王會廢黜他。當然,這並非空穴來風,如今有了何樂為的支持,就算被廢,其他皇子敢覬覦皇位嗎?
魏王何泰和晉王何治,兩人從底層做起,起初人們以為這隻是表麵的磨煉,然而經過時間的考驗,他們確實在各自的崗位上展現出耀眼的才華。這令何世民倍感欣慰,培養出的子嗣皆成才,確實值得自豪,就連一些孫子也將何樂為視為榜樣,紛紛在全國各地嶄露頭角。唯獨讓何世民憂慮的是吳王何恪。
何世民曾為吳王爭取到統兵的機會,期望他能向何樂為發起挑戰,未料何恪自己不爭氣,居然在北方戰敗歸來。自此,何世民對他的厭惡無以言表,平日幾乎不與他交談。
何世民此舉別有用心,意圖將他貶至低穀,逼他奮發向上。哪知他來求助時,並未請求留在長安或東都洛陽的職位,而是提出前往北亭都護府。
對於整個大唐帝國而言,都護府確實舉足輕重,但無論其地位多高,都不能拿皇子的生命冒險,皇子對大唐而言更為寶貴。
“吳王殿下的眼光超然,願為我朝世代守護北疆,吾深感敬佩!”
何世民尚未從震驚中恢複,長孫無忌已挺身而出。盡管長孫無忌在朝廷中的威望近期略有下滑,但他依舊是最有權勢的大臣,畢竟他是何世民的大舅兄,同時也是儲君的親舅舅。即使他與帝王的關係曾一度緊張,但考慮到未來皇位的更迭,他在朝廷的地位依舊穩固。
聽見長孫無忌如此表態,周圍的大臣們紛紛響應。長孫無忌對吳王何恪始終抱有敵意,早想將其驅逐出帝都,隻是始終找不到合適的時機。曆史記載,吳王何恪最終也未能逃脫長孫無忌的掌控,即便何樂為穿越而來,這段宿仇恐怕也無法化解。
長孫無忌身為皇後長姐,心中自然偏袒幾位外甥,無論是何承乾還是何泰,都是他至親的外甥。你們兄弟間的爭鬥任由其發展,就算兩敗俱傷,還有晉王何治可以依靠。然而,一旦吳王何恪涉足其中,長孫無忌便無法保持冷靜。何世民曾言,此子最像他,這話長孫無忌銘記於心。如今有這樣的機會讓吳王遠離權力中心,他怎能不順水推舟?
長孫無忌說完,目光掃過下方的大臣。雖然站出來的人不少,但他們並非何世民的心腹。若要成事,必須讓何世民信任的人發言。房玄齡站在對麵,無疑是最佳人選,但他此刻仿佛心遊九天,緊閉雙眼,一言不發。
無奈之下,長孫無忌隻好向旁邊的程咬金求助。吳王何恪離京,對你也有益處,盡管何恪傾向於儲君,但他終究是皇室血脈,誰知曉他真實心意?讓他遠離帝都,對你的女婿大有裨益。
程咬金機敏過人,早已洞察長孫無忌的意圖,但他自有盤算。何世民最厭惡黨同伐異,尤其是文臣與武將之間。長孫無忌一心促成此事,竟忽略了這點。此刻若程咬金站出來,隻怕會引起何世民的疑心。
朝堂之上,每個人心思如織。何世民等待所有大臣發言完畢,才逐一審視站出來的人,發現他們根基尚淺,似乎隻是附和長孫無忌。那些世家勳貴,至今無人表明立場。
“你能願去邊疆曆練,朕感到欣慰,也同意你的請求。但你母親近來身體欠佳,為人子應關心母體安康,此事暫且擱置。”
在神秘的帝國中,楊妃娘娘的狀況已成為何世民陛下提及的常談,朝臣們的耳朵對此已麻木,但皇帝之言無人敢忤逆,否則恐遭不幸。顯而易見,何世民並不願吳王何恪遠離帝都,更不用說去那北境的荒涼之地。或許在他心中,尚有安排,欲讓吳王繼續扮演關鍵角色,隻是草原上的挫敗讓此刻並非良機。
長孫無忌初次嚐試破局以失敗告終,部分文臣武將隱約洞察了陛下之意。然而北庭都護府的守護者之位空缺,即使是最無足輕重的一職,也需有人擔綱。
此時,何世民心中浮現出另一個人選——何承乾的嫡子,何厥,那位站在陰影中的少年,何樂為的親弟,兩兄弟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在帝國的諸多都護府中,盡管北庭都護府領土最廣,但其富饒程度卻可能最為低下。加之邊疆牧民時常違抗王令,這是曆史遺留的棘手問題,大唐更替並未能根除。自古以來,遊牧民族南侵,一直是中原皇朝的夢魘,因此,被委任至此地的人必將承受巨大的不幸。
有些閑適的大臣私下為各都護府排名,首屈一指的是吐穀渾,地處大唐的經濟中心附近,且離長安城不遠,草原狀況尚可,年收入穩定在中等水平。
其次便是高句麗,土地肥沃,人口眾多,若被任命至此,生活無疑愜意無比。
最末便是北境的嚴寒之地,民眾桀驁不馴,氣候惡劣,任何人被派去那裏,都將迎接嚴峻的考驗。
“何厥……”
當何世民在朝廷上首次提及這個名字,眾多臣子麵色驟變,房玄齡也不例外,他睜開眼睛,兒子尚在高句麗,隨何樂為出征,雖非何樂為的心腹,卻密切關注其動態。
太子何承乾心思細膩,聽到父皇的話語,立即意識到新的威脅降臨,老皇帝似乎一刻不得安寧,剛解決掉大患,又要將小兒子推向風口浪尖。
何承乾與其長子嫡子間的嫌隙頗深,當初何樂為重生時,何厥還是個懵懂孩童,對世事無知。如今隨著年歲增長,加上周圍人的耳濡目染,這年輕人逐漸明白母親的處境...
何崇乾曾多次嚐試探查,試圖洞悉這位少年心中的秘密。然而,何家的血脈皆具三重智謀,即便這青年僅十餘載,應對卻無懈可擊。但何崇乾隱約察覺,這份怨念,他並未忘卻。
少年時,其母被逐出東方宮殿,宮中宣稱她已受賜極刑,實則照料著侯君集的神秘子嗣。這位東宮的次子也曾暗中探尋,可惜一無所獲。
誰能不懷念摯愛的母親呢?於是這少年雖麵帶和煦,內心或許隱藏著另一番思緒,也許將一切歸咎於何洛維的頭上。隻是如今何洛維勢力龐大,他不敢顯露半分。
何崇乾不願手足相殘,他設想,東宮的一切皆為何洛維所建,理應由他分配權柄。而何世民不斷對何洛維施壓,隻為奪回其手中的權力,讓所有子孫成為棋子。即使成功,東宮也將四分五裂。
“陛下,孩兒尚年幼,需在長安城中深造,若被派遣至北方,萬一……”
何崇乾明知難以阻止,但仍願一試。兩子若爭鬥,最苦莫過於他這個父親。尤其他深知何洛維,雖同父異母,若次子威脅到長子,何洛維必將無情出手。
身為父輩,怎能不了解子女之才?何洛維的天賦無需向任何人證實,無論是朝臣還是百姓,都深知其才華橫溢。小兒子僅有些許智慧,若與何洛維對抗,恐怕難逃多次失敗的命運。哪個父親不希望孩子安然無恙?
“身為大唐皇族,理當為朝廷分憂。當年何洛維也僅此年紀,便知曉如何平定高句麗,如今率軍南征北伐,為大唐立下赫赫功勳。他是何洛維的親弟,朕相信他同樣才情出眾,況且北庭都護府轄區的遊牧民並不多……”
何世民心意已決,不容何崇乾輕易勸阻。
房玄齡等人亦感不妥,卻找不出反駁的理由。何世民乃一國之主,鍛煉孫兒天經地義,他人若阻撓,豈非用心不良?
“孫兒領命。”
眾人猶豫之際,東宮的次子已跪地接旨,震驚的目光再次聚焦。又一場兄弟之爭在眼前上演,他們從這位次子的眼中看到了燃燒的熱情,何家之人對權力的渴望,深入骨髓。
何世民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微不可見地揮動手指,王德在旁宣告退朝。即便仍有大臣心存事宜,但此刻何世民已無暇顧及,最重要的使命已然達成,他隻想盡快返回後宮,沉浸於寧靜之中。明日再來處理那些朝廷瑣事也未嚐不可。
“殿 下,陛下有旨,請您留宮用膳。”
何承乾欲向次子施以教誨,然而話未出口,王德已悄然來到何厥身旁。何承乾,何世民之子,任何企圖皆難逃父親慧眼。因此,必須對這位孫子施加影響,以免被何承乾輕易說服,使先前的努力功虧一簣。在帝王祖宗的庇護下,這年輕人或許無所畏懼。
何承乾複雜地看著幼子,他與王德走向後宮。身為太子之徒,但由於侯君集外孫的身份,在朝中少有人提及。侯君集已被定罪為叛逆,提及此人豈非觸怒聖顏?然而,此番提議出自陛下之口,他們即便有意阻撓,也無法得到機會。畢竟,這天下皆為帝王疆域,群臣皆是皇家臣仆,陛下欲提拔何人,豈非易如反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