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靈魂與爭鬥!
字數:5450 加入書籤
百姓的苦難始終如一。老朽身為正宗的學者,探尋多年,所求的無非是天下祥和平民安樂的夢幻景象。”
“然而無論是暴虐的元朝,還是即將到來的宏大明國,正如你所言,假若曆代君主相繼衰微,終將導致國度動蕩,百姓流離,而這悲劇本會在短短百年內上演無數次。”“朱小郎君方才的話語如雷霆驚醒夢中人,確實,吾等學士不應僅局限於眼前數十年,乃至一朝一代,而應為天下黎民尋找一條永恒的安寧之道。對此,老朽也曾思索,卻始終未能覓得答案,今日聽聞朱小郎君之言,猶如曙光照耀迷途。”
“至於我…事實上,我也未能想到切實的良策。”朱林苦笑回應,麵對如此崇高的讚譽,他內心滿是謙遜。
沒錯。
這些理念並非源自他個人的超凡智慧,而是他在現代社會中,從各種人群的經曆和對華夏曆史的深度剖析中汲取的靈感。
曾經,朱林在那個世界隻是一個按部就班的小職員。
那時的生活平凡卻也蒼白,偶爾他會沉思國家命運,更多的卻是深感無力和卑微。
尋常百姓怎可能有機會真正表達對國家未來的見解呢?
即便有機會,他人也會視之為癡人說夢,毫無意義。隨著年歲增長,肩上的重擔日益加重,曾經胸懷理想的男女都成為了曆史塵埃中的一粒。
不甘,真的不甘!
那時的朱林滿腔熱血,不願接受這個現實。
但他無財無權,才能也並不出眾。他見過身邊才華橫溢、懷抱理想的同伴奮鬥,卻因出身和命運的不公而消失在人群中。
於是,當朱林在現代度過三十大關後,他變得更加冷漠,不再涉足那些所謂的國家大事。他知道,既無發表觀點的平台,也無法產生實質影響,隻會幹擾本職工作和生活,最後空手而歸。
然而穿越至此,雖然隻是大明初年的小小商人,朱林卻因一次偶然的機會,通過他的便宜老爹和洪武大帝的聯係,短短一年內取得了非凡成就,那顆為國為民的心,也隨之燃燒起來。
此刻,宋濂是朱林在這個時代遇到的最富有智慧的人。談論這些話題時,他的言語自然而然地變得豐富起來。
“不可如此悲觀!既然朱小郎君認為現有儒家思想存在問題,那你有何見解?或者,你有解決問題、替代舊觀念的辦法嗎?”宋濂凝視著朱林,問道。
\"一在靈,二在抗。\"
\"何意也?\"
\"敢問宋賢者,汝識儒門靈魄乎?\"
\"此……\"宋濂眉心微皺,拂動稀疏的銀須。\"仁義禮智信孝悌乎?\"
\"此即靈魄乎?\"
朱林眼眸半眯,問道。
\"此乎?\"
宋濂嘴角輕顫。
\"此不過儒門流傳千年的核心而已,豈能謂之靈魄?若以此為靈魄,豈非大謬?況此僅為規範,特別是對被統治者的期許。若一族之人視其統治法則為族之靈魄,豈非荒唐哉?\"
朱林直言不諱。
\"此乎?\"
宋濂再無言以對。
朱林嘴角微揚,淡笑道:\"何謂靈魄?乃支撐族群脊骨之力也。仁義禮智信可視為個人修身之道,實則為統治者對子民之期望,盼人人安分守己,而統治者更添一字,即忠,所謂忠君愛國,最終仍忠於一國之主,愛於一家之邦。與全族福祉及百姓個體利害無太大關聯,此亦為何儒家治下之國,遭外侵時,唯有利益相關者方守護其所謂國家,普羅百姓對國家興衰替換無感矣。\"
\"而對於百姓而言,誰賜食,誰立良策,哪怕此人乃異族,百姓也可安然耕作,虔誠納貢,此乃漢土易被外族侵蝕,乃至馴服之故,世間多數國度亦同理。\"
\"歸根結底,皆因心中對本族認同感缺失,共利感匱乏所致。成人間萬物皆立足於共同利益之上,民族之靈魄亦然。故而,使統治者體現百姓共同利益,代民製定政策,才是執政之本。\"
\"一族之靈魄,唯有共享經曆與利害方能鑄就。在小子看來,要創建一個同心協力,共同邁向新紀元,且恒久不衰的國度,關鍵在於塑造共享利益的民族靈魄。\"
朱林目視宋濂,語氣堅決。
嘶!
宋濂吸了一口冷氣,口中反複默念\"靈魄\"二字。
他連連點頭,怔怔望著朱林,未曾料到朱林對治國之道竟有這般深刻洞察。\"那……\"宋濂沉思道。\"你說以鑄造民族靈魄建立團結之國確有道理,然關鍵在於,如何鑄造?畢竟,儒學已有一套完善的治國方略,稍加變通即可運用,你說的靈魄又如何融入國家政策之中呢?\"
\"非常簡潔,采用神秘的教育秘法,實施奇特的選拔製度,推行夢幻的貿易法規,構建獨特的執政架構。對於這些構想,我心中有一套完整的策略,若宋先生有興趣,我願逐一闡述。\"
朱林微笑著說。
\"請講。\"
宋濂目光閃爍,立即抬手示意他繼續。
\"耗巨資,普及智識之光;選拔賢能,廢除舊有的試煉;繁榮魔法市場,官方與民間共融經營;檢視百官,強化奧術監察……當然,還有許多領域亟待革新,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或許需要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時光,關鍵是要有勇往直前的決心。\"
朱林陳述道。
\"天哪!我聽見的是何等壯誌!你所描繪的一切……真是你獨創的智慧結晶嗎?\"
宋濂滿臉驚詫。
\"是我所思考的。\"
朱林頷首答道。
\"天神在上,你的腦海究竟蘊藏著多少奇思妙想!每一句話都令人震撼。若將這些言語公之於眾,我確信整個華夏大地都會因此震顫。對了,你這些想法……已經告訴陛下了嗎?\"
宋濂問。
\"我這樣一個小商人,怎會有麵見陛下的機會,上次透過翡翠帷幕交談,險些發生爭執。倒是把這些想法與我那認命的父親分享了許多,至少他對我所言深表認同,所以我不斷精進,完善我關於塑造華夏靈魂的宏偉構架。\"
朱林誠摯地說。
\"那麽第二個‘爭’字呢?\"
宋濂又問道。
\"這個更容易理解。初建的漢家王朝帶有無盡雄心,尚能開創新土,維持帝國活力,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卻變成了滿足於現狀的地主之子,僅求固守城池。實際上,隨著人口增長和民眾需求變化,原有的土地和資源如何能滿足人民所需呢?\"
\"因此,必須讓統治者和民眾從心底深處烙印一個‘爭’字,與天地爭,與其他國度爭,而非沉溺於安逸,否則必然導致保守封閉,那時將麵臨外敵的侵襲,如同魚肉任人宰割。所以,‘爭’字的本質在於變革!宋先生,你可願意讓你的子孫後代成為任人擺布的魚肉呢?\"
\"所以,我為何對傳統的儒家學說如此反感,就在於它既無法賦予人民精神內核,也無法教導他們認識這個多元的世界,反而給予那些頭腦敏捷者一個虛無的聖人理想,驅使他們去做不可能實現的事,最終忽視了外界的變遷,導致整個民族的衰落。而這世間,對個人和民族的真理隻有一種!\"
\"是什麽呢?\"
宋濂充滿好奇地問。
\"適者生存,弱肉強食,不進步便意味著倒退!\"
\"這個世界並非我們想象中那麽祥和,也並非那麽安寧,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各種勢力博弈後的暫時平衡!如果不能確保本國人民擁有足夠的資源,那麽華夏的財富必將被他國之人享用,那時再去爭奪,已是力有未逮,還會遭到已占有資源的異國之人的指責和反對。\"
朱林輕輕開口,聲音在魔法的氣息中回蕩。
對於宋濂來說,朱林的這番話語宛如魔界的鍾聲,震破了他的認知之壁。在此之前,深思熟慮的宋濂,盡管洞察社會與王國的脈絡,卻未曾將視角提升至此,心中所想不過是使華夏子民能在繁花盛開的和平之地安居樂業,對於未來,他所期待的也不過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引領盛世。然而如今,宋濂清楚地認識到,朱林站在雲端,俯瞰全局,他的言論與思考,都蘊含著深遠的預見性。
的確。
在曆史的長河中,漢人的國度如星辰般閃爍。
起初,
每一位漢家帝王都懷揣著宏大的夢想,但僅過兩三個世代,那些帝王便滿足於現狀,又有幾人還懷揣開拓疆土的雄心?短則數十年,長則百載,漢家王朝終究難逃災難的侵蝕,最
後被異族鐵騎所征服,即便王朝更迭,漢家的統一之力也往往難以再現,整個華夏的曆史,就是一部漢人與異族勢力角力的史詩。
而在這曆史的洪流中,承受苦難的,卻是那些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
宋濂不同於其他固守儒學的博學之士,他更注重如何將所學應用於治理王國,為天下蒼生尋覓安寧之地。
如今看來,朱林提出的理念,比他長久研習的儒家學術更具現實意義,更有指向未來的光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