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3章 太華山

字數:7377   加入書籤

A+A-


    易年緩緩起身,衣袍無風自動。
    "沒想到趙家竟敢在這種時候發國難財…"
    緩步走到趙老爺子麵前,明明比對方矮了半頭,氣勢卻壓得老頭不自覺佝僂了腰,
    "看來趙公明給你們的分紅不夠啊?"
    "趙公明"三個字一出,趙老爺子如遭雷擊。
    瞪大眼睛,肥厚的嘴唇顫抖著"您…您是…"
    "跪下…"
    易年輕聲道。
    "撲通"一聲,趙老爺子跪得比裴明遠還利索,額頭重重磕在地上
    "陛…陛下饒命!老朽有眼不識泰山…"
    易年負手而立,俯視著抖如篩糠的老頭
    "趙公明可知此事?"
    "不…不知…"
    趙老爺子汗如雨下,"老朽隻是趙家旁支,家主常年駐守上京,哪會過問這等小事…"
    "小事?"
    易年突然提高音量,嚇得兩人一哆嗦。
    "北線將士在浴血奮戰,槐江百姓在忍饑挨餓,你們卻在這裏中飽私囊!這叫小事?!"
    書房內的溫度驟然下降,硯台裏的墨汁結了一層薄冰。
    裴明遠麵如死灰,可能是知道今日難逃一死。
    趙老爺子更是嚇得失禁,騷臭味在房間裏彌漫開來。
    易年厭惡地皺眉,抬手一道青光將窗戶全部打開。
    冷風灌入,吹散了汙濁的空氣,也吹醒了裴明遠的思緒。
    "陛下!"
    裴明遠突然重重叩首,"臣願以死謝罪!但求陛下開恩,容臣將功補過!常寧州三十六縣,類似趙家這樣的蛀蟲不止一個,臣…臣有名單!"
    說著,他從貼身的暗袋裏取出一本小冊子,雙手奉上。
    易年接過翻看,越看越是心驚,名單上詳細記錄了各州縣官員與豪紳勾結的罪證,甚至連分贓比例都寫得一清二楚。
    "為何現在才拿出來?"
    易年冷聲問。
    裴明遠歎了口氣,緩緩道"臣臣也是其中一員…"
    話未說完,又是一陣磕頭。
    易年瞧見,看著裴明遠,沉默良久,突然抬手打出一道青光。
    裴明遠閉目等死,卻感覺一股暖流湧入經脈,多年隱疾竟好了大半。
    "給我個解釋…"
    裴明遠深吸口氣,開口道
    "我不貪,會有更多的百姓餓死…"
    易年知道裴明遠沒有說謊,因為有時候,人真的會身不由己。
    他貪的,估計早已分給百姓了。
    "我給你三天…"
    易年收起名單,"按這份名單抓人,開倉放糧,做得好,我饒你不死,做不好…"
    說著,瞥了眼癱軟在地的趙老爺子,"這就是你的下場。"
    裴明遠如蒙大赦,連連叩首
    "臣定當肝腦塗地!"
    易年不再多言,轉身走向門外。
    經過趙老爺子時,腳步微頓"至於你趙家…我會親自修書給趙公明…"
    這句話讓趙老爺子直接暈了過去。
    誰不知道趙公明最重家風?
    若讓他知道旁支做出這等事,怕是整個趙家旁係都要被發配邊疆!
    走出太守府,易年仰頭望天。
    雪不知何時停了,鉛灰色的雲層中透出一線陽光。
    他想起永昌城裏那個瘦弱的小女孩,想起北疆風雪中堅守的將士,想起在東遠州凍死的難民…
    "還不夠…"
    易年喃喃自語。
    裴明遠從後麵走了出來。
    "陛下…"
    易年伸手將令牌遞了過去,開口道
    "別讓我失望…"
    "是!"
    不一會,遠處傳來急促的馬蹄聲,是裴明遠已經派兵去捉拿名單上的貪官汙吏。
    易年最後看了一眼太守府,身形漸漸淡去,化作流光掠向天際。
    在他身後,常寧州的風雪似乎小了些。
    街角處,一株被積雪掩埋多日的野草,悄悄探出了嫩芽。
    ……
    離江如一條銀白色的巨龍,橫臥在蒼茫大地上。
    易年站在江畔高崖,俯瞰這北祁最壯闊的水脈。
    往日的滔滔江水此刻凝固成一片冰原,冰層厚得能看見底下被封凍的魚群,保持著遊動的姿態,像被時光定格。
    江麵上,幾個小黑點緩緩移動。
    那是一隊逃難的百姓,拖著簡陋的雪橇,上麵堆著全部家當。
    有個婦人抱著孩子走在最後,突然腳下一滑,整個人栽倒在冰麵上。
    懷中的嬰孩滾出老遠,發出微弱的啼哭。
    易年指尖青光一閃,那孩子被無形之力托起,穩穩落回母親懷中。
    婦人茫然四顧,最終朝著天空拜了拜,繼續艱難前行。
    這樣的場景,每隔幾裏就能看見一隊。
    難民們像螞蟻般在冰麵上排成長龍,全都朝著北祁方向移動。
    似乎隻有那個強大的北方國度,才能在這天災中一線生機。
    易年沒再多留,繼續向南飛去。
    越往南,景象越是觸目驚心。
    錦官城外,曾經遊人如織的花海,現在隻剩下一片枯萎的莖稈,被冰層壓得七零八落。
    "連四季如春的江南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易年在一處小鎮上空停下。
    這裏本該是魚米之鄉,現在街道上卻堆滿了凍死的牲畜。
    幾個麵黃肌瘦的漢子正在鑿冰,試圖挖出埋在冰下的存糧。
    突然,一陣騷動引起易年的注意。
    鎮中心的祠堂前,一群人圍著一口大鍋,鍋裏煮著些說不清是什麽的東西。
    有個老者顫巍巍地捧著一隻缺口的碗,碗裏的"粥"泛著詭異的灰色。
    "不能再吃觀音土了!"
    一個年輕人奪過老者的碗,"王老漢家的小子昨天就這麽脹死的!"
    老者空洞的眼睛裏流下兩行淚"餓死…脹死…橫豎都是死…"
    繼續南行,災情越發嚴重。
    有些村莊整個被積雪掩埋,隻露出幾截煙囪。
    城鎮裏餓殍遍野,街道上堆滿無人掩埋的屍體。
    終於,太華山的輪廓出現在地平線上。
    這座南境第一高山此刻白得刺眼,山腳下的小鎮死氣沉沉。
    易年注意到鎮中央的廣場上堆著些東西,飛近一看,竟是成堆的書籍。
    也不知這年月,還能剩下多少。
    朝著武關城趕去的路上,易年突然停下。
    因為山中某處,竟有微弱的元力波動!
    循著感應飛去,在半山腰發現了一個隱蔽的山洞。
    洞口被冰淩遮掩,裏麵卻透出暖黃的光亮。
    易年收斂氣息,悄無聲息地潛入。
    洞內別有洞天。
    十幾個衣衫單薄的孩子圍坐在火堆旁,有個白發老者正在教他們認字。
    石壁上刻滿了簡易的符文,正是這些符文維持著洞內溫度。
    "天地有正氣…"
    老者聲音嘶啞,卻字字鏗鏘。
    "雜然賦流形…"
    孩子們齊聲跟讀,小臉被火光映得通紅。
    易年靜靜看了一會兒,悄然離去。
    當太華山主峰終於矗立在眼前時,易年的眉頭皺了起來。
    太華山在鉛灰色的天幕下如同一具巨人的骸骨,裸露的山脊蜿蜒起伏,焦黑的岩壁在積雪覆蓋下依然能看出被烈火焚燒過的痕跡。
    易年站在隘口前,凜冽的山風撕扯著衣袍,發出嗚咽般的聲響。
    這座曾經鬱鬱蔥蔥的南昭屏障,如今光禿得令人心悸。
    南昭軍隊撤離時放的那場大火燒了整整三個月,將綿延百裏的山林化為焦土。
    此刻望去,山體上隻有零星幾株焦黑的樹樁倔強地刺出雪麵,像不甘死去的亡靈伸向天空的手指。
    隘口處的武關城遺址觸目驚心。
    曾經高達十丈的城牆如今隻剩斷壁殘垣,焦黑的磚石散落滿地,有些還保持著高溫熔融後凝固的怪異形狀。
    城門處的青銅獸首被燒得扭曲變形,半邊臉塌陷下去,剩下的一隻眼睛空洞地望著天空,仿佛在質問這場無妄之災。
    當初扛著南風烈和童念瑤回來,眨眼已經過了很久。
    易年踩著積雪走進廢墟,靴底碾過焦炭般的木梁,發出清脆的斷裂聲。
    城內街道的輪廓依稀可辨,但兩側建築早已化為灰燼。
    一座石砌的鍾樓奇跡般地屹立著,隻是頂部的銅鍾已經熔化成了一灘青綠色的固體,從樓簷垂落下來,像一道凝固的淚痕。
    寒風卷著雪粒穿過廢墟,發出鬼哭般的呼嘯。
    易年在一處半塌的院落前停下,這裏曾是南昭守將的府邸。
    院牆上的"忠勇"二字還殘留著半邊,被煙熏黑的石階上,散落著幾枚鏽蝕的箭鏃和半截斷劍。
    恍惚間,易年仿佛看見南風義和杜清墨並肩站在台階上,正在部署防務。
    南行一老祖坐在池塘邊垂釣,手裏那根魚竿總是很特別。
    "呼——"
    一陣刺骨的山風將幻象吹散。
    易年伸手接住一片飄落的雪花,看著它在掌心慢慢融化。
    故人已逝,山河破碎,這座曾經擋住無數來犯之敵數十年的雄關,終究沒能擋住內亂的烽火。
    走出城門,南坡的景象更令人心驚。
    這裏本該是南昭最富庶的平原,如今卻滿目瘡痍。
    焦黑的田壟間散落著燒毀的戰車殘骸,幾麵殘破的旗幟半埋在雪中,上麵的"昭"字已經褪色。
    遠處曾經繁華的城鎮隻剩下一片焦土,連廢墟都被大雪掩埋了大半。
    天氣冷得反常。
    易年呼出的白氣轉瞬成霜,掛在睫毛上沉甸甸的。
    這種嚴寒本該是北祁的特色,如今卻席卷了整個大陸。
    江南諸國的聯軍早已越過太華山,與南昭的軍隊在這片焦土上廝殺。
    以詩酒風流著稱的煙雨江南,如今成了修羅場。
    易年甚至能感知到地底傳來的怨氣。
    ……
    喜歡歸處有青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歸處有青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