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9 章

字數:7970   加入書籤

A+A-




    dataadcient="capub452467606"

    dataads97826212">

    第 309 章

    事實上杜牧最近收到個來自前輩的工作邀請, 對方問他要不要一起去江西。

    這位前輩叫沈傳師,前頭正在當尚書右丞,現在被安排去南邊當江西觀察使。

    杜牧想到韓愈當初考上進士後也曾給人當幕僚,便覺這工作機會也不是不能接受。

    隻不過一般而言有人謀得了京官, 都不會再想離開, 許多人考完試後十年八年都等不到缺!

    到了別人幕府中,提不提拔你就全看別人心意了。去了地方上哪裏像天子腳下有這麽多機會?

    不知多少人擠破頭想待在長安。

    杜牧卻覺自己有些厭煩長安的風氣, 尤其是牛李兩黨之間的暗流湧動。

    與其待在時刻需要看各方臉色、各方立場來行事的長安, 還不如到地方上憑借自己所學一展拳腳。

    杜牧在夜色中踟躕良久才歸家, 見母親已經歇下了,他才與自家弟弟秉燭夜談。

    如今天寒, 路不好走, 所以他想留弟弟和母親待在長安養病, 這邊不少杜氏族人都在, 可以相互照應。等弟弟養好了身體也正好應試,不必跟著他來回折騰。

    杜牧弟弟聽兄長終於支持自己去應試, 心裏高興得很。他說道:“哥你放心,我會照顧好娘的。”

    兄弟這邊談得差不多了, 霍善那邊卻正在看蘇軾跳腳。

    “怎麽會這麽快?你怎麽一下子就見到了元稹和杜牧!”

    蘇軾對此很是不憤。

    李昂本想說自己可以給他們組個局, 結果蘇軾很快開始新一輪的戳心作品大派送——

    艾特嬴政給他發杜牧的《阿房宮賦》、李賀的《苦晝短》。

    艾特杜甫給他發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李商隱的《龍池》《馬嵬》和元稹的《連昌宮詞》。

    艾特所有當官的當皇帝的給他們發白居易的《賣炭翁》《輕肥》和韓愈的《馬說》。

    看到沒有,看到沒有,這就是中晚唐的文壇風貌!

    蘇軾這一輪瘋狂發送, 把所有帝王將相都幹沉默了。

    詩都是好詩, 文章也都是好文章, 就是你這家夥怎麽老指著咱鼻子罵人呢?

    你就是仗著袁枚不在群裏,沒法給你現發幾篇《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蘇小妹三難新郎》之類的明清小說對吧?

    看看你妹是怎麽嘲諷你臉長的:“去年一點相思淚, 至今流不到腮邊!”

    蘇軾:“………”

    蘇軾震怒!

    我蘇東坡根本沒有妹妹!

    等發現自己一鼓作氣得罪了所有人,蘇軾覺得死道友不如死貧道,當即把話題拉回到杜牧身上:“杜牧在軍事上很有見地,上書言兵事連李德裕這個長打勝仗的都誇好,但是千萬不能讓他管財政。”

    李昂頓時豎起耳朵聽。

    蘇軾就給李昂介紹了一番,說當年杜佑出鎮揚州,富得流油,回來又把祖宅擴大了一番,還在樊川置辦了連片的別業。不過杜佑有幾個兒子,孫輩更是不少,所以均分下來也不多。

    杜牧的父親是幼子,分下來也就隻得到了……安仁裏區區三十間屋子。

    別看這看起來挺多,但是他們家當初奴仆成群,三四十號人住在裏頭其實還挺擠的。

    杜牧父親自幼體弱,杜佑去世後第二年他也沒了,所以杜牧父親繼承的家産直接到了十五歲的杜牧手裏。

    結果杜牧一家婦孺不懂持家,沒幾年就靠舉債度日。

    這些人給你借錢的時候說得好好的,催債時可就是另一副嘴臉了。

    這不,他爹是元和十三年去世的,他到元和末年這個年號一共二十年)就被人趕了出去,說是把屋子拿去抵債。

    是以杜牧當家數年,底下的仆從老死的老死,離開的離開,房子也抵出去讓旁人住了。等到對他們照顧有加的伯父也撒手人寰,他們這幾個孤兒寡母就隻能去延福坊的杜氏家廟湊合著活!

    知道安仁裏三十間屋子是什麽概念嗎?

    在長安買套房可是韓愈和白居易他們工作三十年才買得起的!

    地段可能還沒有安仁裏好。

    這些分家事宜外人無從得知,都是杜牧後來想出去當刺史關照弟弟一家自己說的。

    這個時期的情況就是當京官很窮,當地方官很容易撈錢,至於怎麽個撈法,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反正杜牧上書宰相哀求說自己要是能去湖州當個九年刺史,可以攢個三百萬錢給失明的弟弟、守寡的妹妹勉強度日!

    震驚!杜牧居然宣稱自己能攢錢了!

    想來當時四十七八歲的杜牧已經懂得怎麽持家了吧!

    但是年輕時的杜牧肯定不行!

    這家夥短短幾年就把他宰相祖父留下的家業給敗光了!

    李昂:“………”

    不知道為什麽,聽你們這麽一介紹,總感覺天下讀書人沒一個能用的。

    包括你蘇軾也是:)

    蘇軾哪裏知道自己又憑自己的嘴巴在衆皇帝的黑名單上更近了一步。

    蘇軾還和杜甫聊起這位“小李杜”另一個絕妙操作,他感覺自己病得沒多久好活了,居然自己給自己寫了墓誌銘。

    自己寫墓誌銘可比求別人寫靠譜多了,畢竟杜牧自己給朋友寫墓誌銘的時候就借朋友的名義罵了元白詩風,至於這些話是不是真的出自他朋友之口就沒人知道了!

    杜牧估摸著是以己度人,覺得不能把這玩意交付給別人寫,於是就自己動筆了!

    打開《樊川集》一看,你會發現杜牧除了寫寫自己的家世和生平以外,還往裏頭塞上一句他的偶像老曹曹操),說曹操最喜歡孫武寫的兵書,所以他也特意去研讀了,並且寫了十三篇注。

    要是換了別人來寫墓誌銘,能知道老曹和《孫子兵法》他的心頭好嗎?!

    最後杜牧還表示自己某月某日終於安仁裏。

    可見杜牧對於安仁裏這處開元年間就屬於杜氏的祖宅還是很有感情的,哪怕一度把它抵給別人還債,墓誌銘上仍舊要強調自己死在裏頭。

    杜甫聽後很有些不平:“他還喜歡曹操?”

    蘇軾道:“他不是還寫過‘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嗎?都想老曹贏了,難道不是喜歡他!”

    杜牧和曹操注的《孫子》,那可都是後人很愛讀的注本,可見人杜牧也是正能量追星,硬生生和在兩個人都喜愛的領域並肩長存了!

    杜甫表示這個小杜不行,他眼光不好。

    蘇軾問道:“你知道你的墓誌銘誰寫的嗎?”

    杜甫:“……”

    我年紀輕輕的為什麽要知道自己的墓誌銘由誰來寫!

    杜甫道:“總不能是杜牧吧?”

    他和杜牧可不算同宗。

    蘇軾熱心地給他介紹起來:“那倒不是,是你孫子找元稹寫的。”

    杜甫:。

    元稹特別喜歡杜甫的詩,覺得杜甫和別人都不一樣,經常當衆誇杜甫的詩寫得精妙絕倫。

    當杜甫的孫子找上門來求他寫墓誌銘的時候,元稹大筆一揮,開始猛猛分析杜甫的詩才,並表示在杜甫麵前李白簡直不值一提。

    在寫詩方麵,杜甫可是全才!

    李白算什麽大佬?要是用孔子的評判標準來衡量,李白在很多體裁上連最外頭的籬笆牆都沒誇過去,更別提達到登堂入室的水平!

    白居易讀了這篇墓誌銘覺得酣暢淋漓,也跟著元稹對李白的詩文指指點點。

    這兩人可是元和年間的文壇風向標,他們的觀點一出來,不少人都開始尊杜抑李,你一句我一句地瘋狂貶低李白。

    弄得韓愈都忍不住出來開腔:“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李白固然有不少缺點,但也不是你們能隨意謗毀的!

    可惜這個經典挑掐命題一直到後頭一千多年都沒有消停。

    杜甫:“……”

    這一刻忽然覺得好熟悉。

    當初他聽人嘲諷初唐四傑也忍不住寫了首詩罵人,且罵得很髒:“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可見讀書人為心愛的詩人沖鋒陷陣是很正常的事。

    霍善聽著滿腦子的歷代文人八卦,很快睡得格外香甜。

    翌日天才剛蒙蒙亮,霍善就把李世民和早已迫不及待的蘇軾放了過來。

    李世民早早就帶著李昂給的信物出去了解情況,而霍善則很負責任地給蘇軾做了個檢查,看看他適不適合去找白居易他們歡暢宴飲。

    蘇軾振振有詞:“你看人家白居易天天喝酒,還活到了七十好幾,可見喝酒不影響身體健康。”

    霍善道:“你怎麽不說人李益還活到了八十好幾?”

    蘇軾道:“那不一樣,做人還是得像白居易這樣才有意思。知交滿天下,碰上誰都能喝上幾杯,難道不是最快活的事嗎?”

    若說蘇軾過來這邊最想見誰,那肯定是白居易無疑了。畢竟他常常自詡自己和白居易很像,隻是名氣不如白居易大而已。

    霍善不是很懂他們這些讀書人。

    他們這些家夥怎麽一個兩個都有自己心心念念的前輩!

    來都來了,蘇軾也不急著去洛陽,而是趁著霍善繼續義診在周邊到處幫他探店,說是替他嘗嘗那家店味道最好,到時候霍善直接去吃就好了。

    要是霍善太忙沒空出去吃,他還可以幫忙打包回來。

    看吧,他這個朋友多貼心啊!

    霍善見他身體沒啥大毛病,也就由著他去了。

    蘇軾浪到下午,還真給霍善拎了不少好吃的。

    他說怕霍善自己吃太孤單,所以又坐下陪霍善繼續吃。

    霍善時常疑心蘇軾是不是自帶【吃了又吃】技能,要不怎麽每次見麵蘇軾都是在吃吃喝喝。

    三人算上賴著不走的李湊)正圍坐在一起大快朵頤,就聽人說外頭有客人來了。

    蘇軾跟著霍善出去一看,一眼瞧見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聯係到霍善昨天的見聞,確定了,這是活的杜牧!

    蘇軾一點都沒有自己是陌生人的自覺,硬是杵在旁邊聽霍善和杜牧說話。

    杜牧覺得這可能是霍善家中長輩,也沒太在意。

    他這次過來一是因為母親與弟弟身體有所好轉,所以帶著禮物登門道謝;二則是詢問霍善是否還會留在長安,往後母親和弟弟能不能過來瞧病。

    江西距此何止千裏之遙,他得把家裏人都安頓好才想。

    霍善道:“有什麽問題可以過來說一聲,我過來時自會去看看。”

    杜牧聞言自是又道了次謝。

    眼看旁邊的蘇軾都快憋不住要蹦出插話了,霍善便給他們相互介紹了幾句,瞧瞧他們自己對不對脾氣。

    杜牧對蘇軾很客氣,看起來並沒有與蘇軾深交的打算。

    蘇軾也不失望,與年輕的杜牧聊了會《阿房宮賦》便覺盡了興。

    杜牧告辭離開後沒多久,又有客人登門了。

    

    sty1nove.k"

    dataadcient="capub452467606"

    dataads"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

    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101nov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