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0 章

字數:7009   加入書籤

A+A-




    dataadcient="capub452467606"

    dataads97826212">

    第 310 章

    來人不是旁人, 正是蘇軾惦記著的白居易……的好友元稹。

    白居易和元稹,那可是年紀輕輕就約好一起退休的好朋友。

    隻不過中唐文人相約退休當鄰居,大抵都是成不了的。

    譬如柳宗元給劉禹錫寫詩說“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結果貶謫沒幾年, 柳宗元就病故在任地柳州了,到死都沒有再見到劉禹錫。

    至於約好“歲晚青山路, 白首期同歸”的白居易和元稹, 那也是年紀比白居易小許多歲的元稹早一步病逝。

    倒是劉禹錫和白居易兩個樂天派晚年偶爾還能湊到了喝個小酒, 寫詩說“共把十千沽一鬥,相看七十欠三年”“更待菊黃家醞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

    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他們快七十歲了都還能喝個一鬥酒, 並且還說好秋天來了再約一回、不醉不歸!

    雖說蘇軾也曾辛辣點評過中唐幾個著名詩人, 說他們“元輕白俗, 郊寒島瘦”,但他本人很愛讀白居易他們的詩文, 對元稹的到來他也是頗為期待的。

    霍善昨天已經替蘇軾“行卷”過了,別看蘇軾寫的詩常被袁枚他們這些家夥吐槽, 實際上他也有一些佳作佳句, 要哲理有“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要趣味有“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至於蘇軾寫的許多詞, 白居易他們應當也是會喜歡的, 畢竟宋代的很多詞牌名都源自於唐代教坊曲。

    要是擱在唐初可能很多人欣賞不來, 擱在唐代後期愛喝酒愛聽曲的白居易身上,那壁障相對來說就要小一些。

    要知道白居易自己就和劉禹錫一起唱和過《憶江南》。

    這曲子又叫《謝秋娘》或者《望江南》, 白居易寫出那首“日出江花紅勝火”後一度更名為《江南好》。

    蘇軾那首有名的“詩酒趁年華”就是用的這個調,也叫《望江南》。

    所以說白居易他們欣賞起蘇軾的詞作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元稹也是跟著白居易積極搞新樂府創作的人,蘇軾來到這裏可真是來對了!

    元稹讀過霍善贈予的《東坡集》後確實很欣賞蘇軾的詩文,感覺這人過去籍籍無名著實不應當,今日一下衙便親自來了一趟,準備好好與蘇軾聊聊天兒。

    蘇軾一點都沒把自己當外人,麻溜讓兩個學徒幫忙跑個腿,去買些酒回來給他和元稹暢飲一番。

    元稹在同坊住著,便也不講究什麽夜禁不夜禁,與蘇軾坐下開始聊起了《東坡集》,從裏頭的作品聊到整本《東坡集》的裝幀。

    事實上蘇軾這《東坡集》用的也不是宋代流行的蝴蝶版,而是明清時期最為流行的線裝版。

    書籍裝幀手法這東西一般都是往簡易方便的方向不斷發展的,唐代的人用慣了書卷,用著也不覺得費勁,可要是有更為好用的裝幀辦法,他們顯然也會心動。

    能靠詩文成名的人哪有不愛讀書的?是以元稹看到《東坡集》便也想學上一手,不管是給自己整理文集還是給前人整理文集都可以用上。

    霍善坐在旁邊聽他們你來我往地聊著天,順便觀察觀察元稹的氣色。

    元稹今年才五十歲,對於勞苦百姓而言可能算是高壽了,但對於養尊處優的高官而言卻算不了什麽。他要是沒遇到什麽急病,應當也是能活個七老八十的。

    隻不過史書記載中的元稹應當是仕途再次受阻,心灰意冷地去了貶謫地,以至於在當地暴病而亡。

    霍善就是想瞧瞧元稹那次暴病是因為當地氣候問題,還是因為他此前就有那麽一點毛病。

    要知道他們行醫治病往往不止要看眼前,還要看他前頭有沒有埋下病根。

    比如《內經》有“夏傷於暑,秋必痎瘧”之說,意思是夏天沒有注意避免暑氣入體,秋天可能很容易犯痎瘧。

    隻有追根溯源到位了,才能保證自己的治療方案能夠把人治好!

    許是因為霍善的目光太過認真嚴肅,正和蘇軾飲酒暢談的元稹都忍不住停下來疑惑地看向他:“怎麽了?”

    霍善想到蘇軾給自己講的那些文人關係,不由問元稹是不是約好將來和白居易退休後住一起。

    元稹聞言笑了笑,沒想到霍善一個半大小子都知曉他與白居易這一約定。他說道:“當時說是等我嫁了女兒再相攜歸隱,如今看來怕是還得再等等,我們家道護才出生沒多久,還得等他娶了妻我才算了了這些俗事。”

    他此前隻得四個女兒,臨老才得這麽一子,自是想為他打算打算。

    霍善聽得咋舌,這等老來子成婚得等到什麽時候,至少得十四五年吧!

    果然,詩人說要一起養老都是騙人的!

    文化人的嘴巴信不得!

    不過霍善好奇地算了算史書上白居易活了多少歲,赫然發現……白居易居然還能等得到那時候!

    不愧是老白,當真能活得很!

    現在問題來了,元稹自己到底能不能活到那時候?

    元稹他們幾個有閑工夫些那麽多詩文的,早年大多都曾貶謫地方多年、輾轉多地,要是心態一個不好,估計直接就回不來了。

    而且就古代這交通水平,千裏遠行也是很折騰人的事,有時候連書信往來都難,何況是自己到處跑。

    霍善見元稹注意到自己在盯著他看了,也沒覺得不好意思,還問元稹要不要給他診診脈。

    光是靠望診,他也有些不確定!

    要是能接觸到元稹本人,正式建立個醫療檔案,以後說不準白居易組織的香山九老退休團就變香山十老了。

    隻是也不知道李昂這個有老祖宗點撥的皇帝能不能平息黨爭,要是不能平息的話元稹這個本來就身陷黨爭的人恐怕舒心不了啊!

    對陷入黨爭漩渦最中央的患者該如何進行心理疏導?

    患者心態這東西是霍善最難把握的,人心難測!

    算啦,他隻管治身上的病痛就好,心裏的病痛他實在無能為力!

    經過兩天的傳播與發酵,元稹這個尚書左丞也聽說了這邊出了個小神醫的事,聽到霍善說要給自己診脈也沒拒絕。

    霍善給元稹看診過後,給他開了個對症的方子,爭取能把這些年東奔西走埋下的問題給解決了。

    不過光是喝藥還不夠,還得注意養生,霍善拿蘇軾當例子叮囑元稹要好好養生,看書批公文都不要久坐,看到這個蘇軾沒有,有的人看起來健健康康,實際上前些年剛割完陳年老痔!

    蘇軾:?????

    你小子怎麽還揭人短處?!

    哦,我自己也到處說啊,那沒事了。

    蘇軾立刻熱情地給元稹講述自己疼到喊弟弟、喊得五十好幾歲的弟弟也徹夜難眠的痛苦。

    元稹:。

    聽起來好像你弟更痛苦,都五十好幾了還要照顧你個不靠譜的哥哥。

    不過吧,這話題怎麽聽著聽著就有種起來走動走動的沖動?

    得知蘇軾很想去拜訪白居易,元稹便說自己正好順道寫封信托蘇軾幫忙捎給白居易。

    蘇軾聽得大喜過望。

    白居易到底是當世文壇風雲人物,貿然找過去人家不一定見你,有元稹的書信在手就不一樣了。

    等到了洛陽,他就去敲白居易的門,叫門房入內通傳:老白啊,元稹的信在我手裏,你是放我進去還是不放我進去?

    這樣一來豈有見不著人的道理!

    蘇軾一點都沒藏著掖著,把自己的想法給元稹講了。

    元稹:“……”

    霍善見元稹震驚於蘇軾的不要臉,還跟元稹說起蘇軾流傳千古的夜半尋友操作——懷民亦未寢。

    看看人家魏晉人士突發奇想去找朋友,到了朋友門口覺得自己已經盡興了,又原路返回。蘇軾不一樣,蘇軾非要把人從屋裏喊出來,硬說人家張懷民亦未寢!

    元稹:。

    總感覺蘇軾這性情確實和白居易很合得來。

    說不定劉禹錫也會喜歡跟他玩耍。

    等元稹在蘇軾期盼的目光中寫完給白居易的信,霍善才和他元稹聊起他一個叫元德秀的同宗。

    元稹和元德秀不僅都姓元,還都是北魏昭成帝的後裔,帶著點兒鮮卑血脈,所以往上數個十幾代的話他們確實是同宗同源的親戚!

    聽說這個元德秀活躍於開元天寶年間,為人可孝順了,去考進士時不忍離開家中的老母親,所以出門就用個木板車把老母捎帶上,每次赴考都把他家老母親不辭辛苦地從洛陽拖到長安。

    經過元德秀的不懈努力,他的老母親終於在他考上進士時一命嗚呼。

    元稹:“………”

    怎麽感覺你這說法怪怪的。

    人家好好的孝行都被你說成什麽樣了!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故意讓他娘來回顛簸,硬生生把他娘給折磨死的呢!

    霍善關心地倒不是元德秀孝順不孝順,而是想驗證李時珍給他講的一則生理學奇聞。

    據說元德秀兄長的孩子失去父母後還是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元德秀看著孩子心痛不已,居然自己給哥哥的兒子喂奶,直至哥哥的兒子能自己吃飯了,他的乳汁才停止分泌!

    霍善好奇地看向元稹……胸前。

    他相當好奇地問出心中的疑問——

    你們大唐人都能自己産乳的嗎!

    震驚!

    這是真的嗎?

    簡直是生物學奇跡!

    大唐真是太厲害了!

    元稹:?????

    你說元德秀就說元德秀,眼睛看著我幹嘛!!!

    我不是,我沒有,你別胡說!

    所以他這同宗前輩到底怎麽回事?

    他難道真的可以……自乳兄子?!

    

    sty1nove.k"

    dataadcient="capub452467606"

    dataads"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

    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101nov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