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二個古代世界31)
字數:7878 加入書籤
她是是胡朝明麵上最具有競爭力的繼承者之一,戰功赫赫,在胡國聲望也不錯。
劉長根和劉有根二人,都是這位王姬的侍夫,那位胡國王子,就是這位王姬的親弟。
無論胡國是否贖回三人,最終都會造成胡朝內亂,其餘皇子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安樂長公主的這封信,就隻講了這一件事。
聽完信件,鄉君猜測,故事兜兜轉轉回了原有的邏輯.
可能在原有的故事線中,劉有學就是被安樂長公主帶走。
而遠道而來的三位,可能也在群山之中受傷,那山中的寶貝派上用場。
劉有學作為雙方的紐帶,共同為兩國獻上長達數十年的和平。
隻是增加一個變數,一切都變了,一切又都沒有變,真是奇妙。
文先生念了信件,直接跪在地上,自己知道這樣的消息,以後再也沒有退路。
鄉君冷眼看著,這位文先生沒有旁的心思,別的如何,還不知道。
到了荊南縣這樣偏僻的地方,有心思也動不了,讓人帶她下去,尋一間屋子住下。
等文先生休息好,鄉君就借著公主送來的信,將信上的字全部學了.
除了自己學,還讓梅蘭竹菊桂五人跟著一起,每天學字。
對於一個胸中有溝壑之人來說,文先生當然有自己的風骨。
風骨不能當飯吃,現在自己就是荊南鄉君的人,奴婢跟著一起學,這是屈辱,文先生什麽都不敢說。
鄉君讓教那就教吧,左不過自己就是這個身份,要做的活就是教人識字,寫字。
等教會大家,三年五載過去了,自己算是融入鄉君府,到時候日子就舒坦。
安樂長公主的信件到了鄉君手上足足一個月,一封比她耗了更多紙張的信件,才從鄉君府送去。
等這封信到了京城,距離安樂長公主送信出去,已經兩個多月,再有不到一月,就是春日。
彼時,安樂在疲於應對各種算計,正是身心俱疲的時候。
她想早早從京城脫身,去江夏郡經營自己的勢力,結果被各方勢力拖住,根本走不動。
鄉君的這封回信,安樂公主是跟著父皇一起看的。
當時她還在公主府中,父皇一道口諭,就去了皇宮,路上還在想,又是哪位皇兄皇姐在做法。
“荊南鄉君的信件,安樂跟著父皇一起看吧。”
一打回信放在中間,當今看完一張,就遞給安樂長公主,等安樂長公主看完,放回坐上。
兩人一起看了小半個時辰,連蒙帶猜,才把這封回信看完。
“看著眼睛累的慌,我看你四十五弟的字,都沒有這麽費神。”
父皇這話語氣和善,安樂長公主知道,他沒有怪罪的意思。
以後自己與鄉君通信,也不用避著他人,這事算過了明路。
“荊南鄉君算是有天賦的,兒臣幼時,先生教了一個月,也寫不出這信。”
安樂長公主一句,讓聖上想起了安樂幼時的趣事。
之前還是個會哭鼻子的小公主,現在一轉眼就是三個孩子的母親,這孩子也不容易。
“這些字她不會寫,初學者能夠畫出來,雖然糊成一團,勉強還能認出。安樂言之有理,賞她一箱宣紙,兩支好筆,一方墨台,還有新得的墨塊。”
別人不知,安樂長公主那天下午,跟著皇上說了些什麽。
隻知道,她去的時候帶了一個盒子,回來時,身後跟著好幾位宮人,手裏捧著不少東西。
還有,聽在外伺候的人說,聖上開懷笑了好幾次,取來墨寶,賜字於安樂長公主。
一位不知名的鄉君,能引得聖上如此高興,淨學安樂長公主那副做派。
還有安樂傳公主的新歡,那位劉侍君,也是這樣,果然,跟著她的,都是一副性子。
說來還是父皇偏寵,就安樂的性子,也讓她來奪嫡,這不是把奪嫡當成兒戲。
幾位皇子評估之後,把安樂長公主放在一邊,這樣的,不值得他們太警惕,以後起來了,有的是機會把她按下去。
回到公主府,安樂長公主苦笑的搖搖頭,不見在皇宮時的模樣。
從自己跨出那步開始,父皇便不再是自己的父皇,他是皇父。
沒有鄉君作為緩衝,直麵皇父威嚴,自己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皇父自幼登基,他做了四十多年皇上,一舉一動之間盡是威嚴。
自己若想得到皇父認可,還有不少路要走,幾位皇兄也根本不把自己放在心上。
他們隻是習慣性的使絆腳,自己就招架不住,還是根基太薄。
安樂長公主知道,這是自己的劣勢,也是自己的優勢。
皇兄皇姐們手段齊出,也攔不住自己跟三位皇姐開春之後就會離京,這些小打小鬧,誰也沒放在心上。
回到公主府後,安樂長公主徑直去了前院,不讓任何人打擾,才有心思考慮今天的事情。
不知道,皇父是什麽時候關注鄉君的,鄉君的信件根本沒有到自己手上,還是皇父派人召自己入宮,才見著送信之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麽看,鄉君果然是自己的福星,一封稚子般的信件,能引來皇父開心。
看來不用多久,自己就能離開京師,荊南鄉君這名號也能換一換。
鄉君送來的信件,全篇都是公主好,我好,縣令好,皇上好,綏朝好。
還有吃飯香,睡得香,辣椒香,雞子香,兔丁香。
想來是能用的詞都用上了,好寫的字也被鄉君來回寫,還費裏巴拉的介紹自己的鄉君府。
鄉君來自鄉野,喜好種植,她的鄉君府,與別人不同。
信中說了,之前,一位孺人送她葡萄苗,葉子枝條長的很好,至今沒有結果。
她準備將葡萄種到鄉君府中,看能不能結果,也不負孺人的心意。
聽說那葡萄好吃,是專門供給宮中的,要是自己種出,也給聖上公主送去。
看信時,皇父還說著,不就是一株葡萄,還值得她巴巴的帶走,想來是上了心的。
這次的回信,安樂長公主寫完之後,先交給皇父查閱,信使帶著不少聖上、公主的賞賜去了江夏郡。
其中就有各種稀罕植物,大部分來自聖上和安樂長公主,少部分是其餘皇子贈送的。
在信中,鄉君就求了安樂長公主,有什麽稀罕的,好吃的種子,給她送點,她要種在鄉君府裏。
正好等下次信件送來,也要開春,可以直接種在鄉君府裏。
算不上出格的請求,聖上和安樂長公主一句話,鄉君就收到了幾大馬車的種子和枝條。
公爺這邊,又又又收到安樂長公主暗示,就去信問了聖上,決定蓋那五進的鄉君府。
荊南縣太偏遠,他在皇家裏麵資曆淺,下次有事,還是自己來,不逾矩的情況下,還是一步到位。
在冬日時,公爺就經常坐馬車去大劉鄉,與鄉君商討鄉君府布局。
在冬日結束前,這事有了結論,公夜班報上去一版鄉君府圖冊。
依著鄉君的意見,最後一處院落用來安置奴仆,中間三進則是鄉君獨居,一進院落作為則是待客之處。
鄉君平日住在三進的院落中,而三進院落與二進之間和四進之間都有大花園。
前花園用來種花,後花園用來種菜,後花園偏僻的地方,鄉君還養了雞兔,挖了池子養魚種藕。
公爺讓畫圖的匠人避重就輕,上麵沒為難,稟明聖上後,一趟趟送匠人和材料來荊南縣。
等第二次收到安樂長公主的信件,鄉君府已有外牆,把鄉君府圍起來,匠人緊鑼密鼓的在裏麵忙碌。
安樂長公主的信件,跟著幾大車的東西。正好鄉君喜歡的,就直接種在鄉君府內。
其餘的,種在鄉君買的莊子裏,也沒浪費。
按照公爺勸說的,鄉君府代表朝廷的門麵,不能太過肆意。
一些東西,鄉君喜歡,不如在城外買個莊子。
後花園裏,種的東西都是不影響鄉君府美觀的,幾棵辣椒樹,在匠人的安排下,也不違和。
要說怎麽將湘君府邸修的大氣輝煌,匠人們是信手拈來,現在鄉君的這些要求,對他們來說頗為為難。
這可是鄉君府,按照上麵的暗示,等鄉君府落成,牌匾上是有封號的縣君府。
縣君府的規格擺在那裏,誰要是以次充好,可是人頭落地的大罪。
跟鄉君商議了許久,又有鄉君通融,買了一個莊子,房子才動土。
這是耗時間的活,上麵催的急,工匠們沒有休息一天,大半年時間就落成。
鄉君府建成,聖旨跟著到了,荊南鄉君成了護國縣君,護國縣君府這五個字,是當今親筆。
聖旨下來,這事才傳回京城,已成定局,誰也沒有底氣讓聖上收回。
春日初與胡國在邊境談判,十二皇子借著手裏的三人,談足了條件。
這次,輪到胡國年年上貢,為期十二年,以交兩國友好。
護國縣君的名字,在綏國知道的不多,在胡國,倒是家喻戶曉。
聖旨到時,已是秋日近冬日,護國縣君入宅之喜,江夏郡郡守,安樂長公主,攜百官前來祝賀。
當天的熱鬧,在荊南縣來說,前所未有。
護國縣君府大,在荊南縣縣城外,有專門的官道引過來,不少百姓都來沾沾喜氣。
其餘百官,在第二日,便匆匆離開,他們回去,還要寫賀表上京。
安樂長公主皇兄在荊南縣,就在護國縣君府歇了兩日,護國縣君府亮了兩晚。
因封為護國縣君,上麵又送來宮女八名,太監八名,並家生子兩家。
手裏這批人已經用熟了,依舊與之前一樣處理,以老帶新。
從住進護國縣君府往後,小小的荊南縣困住了護國縣君和縣令。
從六十九歲到七十九歲,整整十年,護國仙君沒有踏出荊南縣一步。
那位與護國縣君不太親近的縣令,這十年政績不錯,在荊南縣十幾年,沒能再進一步。
縣令帶著家中妻小,就蝸居在小小的縣令府中,不曾挪窩。
孩子們的婚嫁之事,被安樂長公主一手操辦,隻要年歲到了,就被送到安樂長公主處接受教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縣令那沉寂下來,護國縣君這,除了與當今和安樂長公主有書信往來,沒有別的動靜。
一時之間,荊南縣在綏國隱去身形,成了無人在意到的世外桃源。
護國縣君家裏侄子走了兩位,這些年就與家裏的關係更為淡漠。
逢年、過節、生辰、之時,才會相見,大家聚在護國縣君府,共享天倫之樂。
其餘時間,則是各自安好。
大黃也在這期間也去了,因為護國縣君看重,蓋了一座墳,得了香火。
荊南縣所有人的生活都波瀾不驚,日複一日,又充滿希望。
上麵的大人仁慈,護國縣君寬厚,與之前相比,稅收上少了一大筆,還能想著辦法賺錢。
這樣平淡的日子,大家希望,能一直過下去,不生波瀾。
每年九月九,荊南縣有登高祈福的習慣,百姓們期盼家人健康長壽的同時,也會為護國縣君祈禱。
做了十年的江夏郡郡守,安樂長公主將整個江夏郡治理的蒸蒸日上。
江夏郡不是貧苦地方,在安樂長公主接手之前,一直都是平平無奇,現在,每年上交朝廷的稅收,位在前三。
十年間,一樣神奇的東西出現在江夏郡中,席卷整個江夏郡,被稱為水泥。
用此物修路,刀劈不壞,斧鑿不穿,不受山洪影響,也不怕大雪封路。
用此此物修房,百年千年,房子都不會倒下,薄薄一層,固若金湯。
因這東西出自安樂長公主之手,除了官路,隻有江夏郡見的最多。
近些年,水泥更是被玩出了花,用它修壩,每年梅雨之時,百姓們也能安心住在家中。
十年前,因為生擒敵國皇子和王姬主夫,所有人都知道了安樂長公主。
十年後,因為水泥和江夏郡的富庶,安樂長公主的名聲在民間更甚。
別人都說,有安樂公主在的江夏郡,現在比京城更要繁華。
江夏郡中的運河,比京師運河更加繁忙,每天都有大小商船從這去往綏國各地。
喜歡快穿之混低保日常請大家收藏:()快穿之混低保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