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第四個古代世界20)補25日更新

字數:7538   加入書籤

A+A-


    昭明帝此時倒是有些哭笑不得,他幾次打算,又是敲打大臣,又是下旨訓斥,給小皇後在大朝會鋪平了路,小皇後反而給了他驚喜。
    元敬皇後出自文臣王家,是先皇為他選的妻子,是一位合格的王妃,不是合格的皇後。
    孝端皇後出自江南沈氏,那時登基不過一年,皇後去世,為了穩固皇位拉攏江南學子,昭明帝親自上門求娶,將兩人唯一的孩子封為太子,也是為了朝廷穩固。
    敬肅皇後出自寒門,當時得到治國妙方,開科舉,是當朝第一位狀元之妹,代表著眾多寒門學子。
    那是一個溫婉的女子,沒有學過如何為皇後,最終陷在世家的陰司之中。
    三位皇後,都出於文臣之家,學的是四書五經,學的是三從四德,高位嬪妃中,隻有賢妃出自武將周家,也與小皇後並不相同。
    西北之地民風彪悍,竟然能養出小皇後這樣的妙人,燕家將門赤膽,世代忠魂。
    送了燕颯茗入宮,燕家無心插柳柳成蔭,確實在短短一年內從昭明帝這獲得了一塊免死金牌。
    有什麽陰謀詭計,官家想幹些什麽,到明日就見分曉,燕颯茗不再去想,就這麽一個皇後,官家坑起來也會手軟。
    第二大朝會,燕颯茗鳳冠霞帔,與官家一並走進了宣政殿,百官跪拜。
    昭明帝的龍椅與燕颯茗的鳳椅,隻相差一個台階,可以算是並排而放。
    昭明帝也早與小皇後說了,今日暫且委屈她,先試探一番,下次便就直接放在他龍椅之旁。
    皇後與陛下並肩而行,每上一階台階都踏在大臣心中,陛下做事如此荒唐!
    科舉製才開始十許年,朝堂之中,確實有許多老學究,滿腦子之乎者也.
    見皇後一介婦道人家不知禮儀廉恥,也來參與朝會,驚的暈過去了。
    “高公公!”
    皇後主子待他真好,什麽事都想著他一份,高公公沒想過自己還有踏足宣政殿的一天。
    聞言,在袖口處掏了掏,拿出一個小瓶,送到幾位暈倒大臣鼻尖,這個味道上鼻,真暈假暈都得醒。
    “本宮不懂朝事,隻做旁聽,別的不知道,隻有一條,官家體恤臣工,老臣們雖鞠躬盡瘁,但歲月不饒人,許多老大人已鬢染霜雪,議事時難免力不從心,不若能準他們致仕還鄉。
    一來讓老臣們得以頤養天年,含飴弄孫,彰顯陛下仁君風範;二來也可讓年輕才俊嶄露頭角,為朝廷注入新血,如此新舊交替,方能永葆朝堂生機。”
    偌大的宣政殿,隻有高公公在走動,皇後此言,沒有一位大臣敢上前。
    幾位剛剛清醒的大臣,趕緊站回原位,隻希望皇後不計較剛才之事。
    “謝得貴,請太醫進殿,諸位,今日先不議朝事。”
    太醫是燕颯茗昨日與昭明帝說時提前備下的,隻是以防萬一,正好被昭明帝拿出來用。
    諸位太醫從一旁的側殿魚貫而入,按照陛下吩咐,一起為諸位大臣診脈。
    朝下大臣分為兩列,一列是能繼續給昭明帝拉磨的驢,一列是要被卸磨殺驢了。
    能上大朝會的大臣較多,在數位太醫交錯診脈後,淘汰了五分之一。
    如今還沒有退休一說,死在任上大臣不在少數,這是為人臣子的本分,還會得到昭明帝聖旨追封,為家族爭取更多利益。
    所有太醫離去,燕颯茗與昭明帝一同走下台階,親自送了諸位年老體衰的大臣離開宣政殿,拜謝諸位大臣多年來為江山社稷之功。
    送走一批人,等到帝後兩人端坐,才開始今日大朝會。
    燕颯茗一張嘴,隻是想讓見她暈倒幾位大臣吃個教訓,結果昭明帝一接嘴,直接送走近五分之一。
    看模樣,官家私下裏應是備好了許多良才,並不懼怕朝中大臣官位空缺。
    這一日,官家不知道提前多久就想到了,硬是等到今天。
    培養一個官員,需要的時日,不是一日兩日,正好借了這個由頭換了而已。
    想明這點都不用費什麽心神,燕颯茗一點都沒有心理負擔。
    皇後一共來過兩次宣政殿,上一次將高大人變成了高公公,現在就跟在她身後,跟個哈巴狗一樣。
    這次,一番話下來,讓陛下憐惜老臣,特意送老臣頤養天年,含飴弄孫。
    這次的大朝會,又讓昭明帝有了上次小皇後來時的感覺,所有事情,三兩句內就能聊完。
    讓太醫給大臣把脈耗了一個時辰,但又提前一個時辰結束大朝會。
    現在的大臣不好做啊,昭明帝每日一個主意,明天和意外不知哪個先來。
    燕颯茗也如她所說的,除了尚未開始前那一席話,並未發表任何意見。
    原先與陛下商定的手勢,因為太醫的清洗,燕颯茗整場朝會下起來,沒有見到一個。
    而大臣們今日都是格外低調,沒有一人惹了燕颯茗不痛快,討論的朝事,也沒有她感興趣的,孤零零的在鳳位上端坐了兩個半時辰。
    “時辰不早了,本宮著人安排了膳食,諸位大人用完午膳再出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了上朝,早上依舊是不敢多吃,都是靠嘴裏含的參片站足了這兩個半時辰。
    先前革除一半大臣的事,一定是陛下想做,與皇後無關,因為這餐午膳,少數幾位做實事的大臣消了對皇後的意見。
    能參加大朝會,那是大臣的榮耀,京城之中多少大臣,可不是人人都有資格站在宣政殿上。
    憑借大臣們數年來對皇上了解,皇後定是被皇上扯著來的大朝會。
    雖說不是無辜,為了每次大朝會的午膳,可暫時不動皇後。
    高公公的前車之鑒,還有那次旁觀同僚被宮刑的慘痛經曆,皇後的事都能先往後稍放。
    昭明帝招人恨的事多了,不是在後宮中有利益糾葛的大臣暫時都歇了心思。
    “官家,往後大朝會都如今日這般無趣?”
    “嗯,約摸是的,梓潼先回鳳儀殿,朕在前朝還有些事,晚些時候回來吃晚膳。”
    參與大朝會的大臣,這才多少人,已經開了頭,昭明帝準備一鼓作氣,先將這些年老體衰大臣換下去,拉不動磨的驢早該賣了。
    一切事情的始作俑者皇後美美隱身,又回到她的鳳儀殿,陛下是大刀闊斧的改革。
    用之前學到的法子,讓太醫給所有大臣都建了健康檔案,年齡稍超但是依舊能做事的,都留下來了。
    兩日下來,也看明白了陛下此舉是為何,如果隻是這樣,陛下勢大,世家無法抵抗,先退這一步。
    短短幾日時間,讓所有幹不了活的大臣賜金還鄉,還沒等世家操作,安排自己的人頂上,昭明帝不知從哪兒尋來的人,已經沒有空位。
    昭明帝這幾日忙得厲害,等他終於閑下來,已經是小皇後替大皇女看了許多適齡男子。
    如今男女大方並不嚴重,女子上街采買也是常見,大皇女想透徹後,大大方方的陪著母後挑選自己未來夫君。
    依大皇女的意思,便是選幾位人品相貌上佳,身後並無其餘勢力,過了科舉的寒門學子。
    大皇女不與他們談情說愛,隻想有個自己的孩子,需要考慮的不多。
    昭明帝過來時,大皇女正母後聊她看中的三位。
    “這點小事,何苦煩惱, 朕這就下旨,都賜給皇兒為夫,一月之內嫁入皇宮,讓他們一並為皇兒穩固後院。”
    父皇拍板,大皇女也沒推辭,從她肚子裏出來的,都是她的皇兒,父親是誰,並不重要。
    父皇愛與母後獨處,大皇女謝恩之後,很有眼色的離開。
    “梓潼今日可有見到喜歡的,朕下旨讓各家送入宮內,宮刑之後,留給梓潼賞玩。”
    昭明帝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變態,這種話尋常男子都不敢與他妻子說出來。
    閹人在昭明帝這算不得人,梓潼行事有分寸,不會做逾矩的事。
    給梓潼送幾位閹過的年輕貌美男子,在昭明帝這,與給梓潼送貓狗無異。
    “官家天人之姿,官家見過陛下,眼中哪還容得下其他男子。”
    不輕不響的拍個馬屁,燕颯茗暫時不想給官家戴綠帽子,也不想給自己換個夫君,養些男寵隻能看不能玩,那沒有意思,不如不養。
    官家現如今精力充沛,與她到相得益彰,等精力不足時,燕颯茗也沒了這些心思。
    “朕隻問這一次,梓潼說的可是心中所想,若是此次拒絕,可沒有下次。”
    昭明帝低沉的嗓音中,充滿了誘惑,燕颯茗都能順著他的嗓音看到諸多美男子環繞。
    “不用!本宮不是這樣庸俗的人,官家還是想想如何應對世家的反抗。”
    官家要是閑得慌,不如想想怎麽平衡朝堂之事,將京城中的官員換血,不是說位置上有人就行。
    占了位置沒人配合,也是孤掌難鳴,坐不穩官位的。
    昭明帝近幾日,都在向她吐槽,那些世家所做之事讓人惡心,暗地裏搞這些見不得人的把戲。
    “他們能做什麽?朕不是十年前,不動還好,若是有異動,朕眼裏容不得沙子。”
    昭明帝當然懂平衡之道,也懂懷柔之策,他隻想用以暴製暴的法子。
    上層人的鬥爭,是影響不到最底下百姓的生活,昭明帝倒要看看,那些世家是真清高還是假孤傲。
    暴君啊!
    這不是暴君,那什麽是暴君,三皇子的故事裏,他是不是那位拯救朝中上下於水火的救世主。
    “官家此番,正合本宮心意,龍驤衛忙不過來,本宮的鳳翊衛也可以幫忙。”
    這些日子,官家可是抄家賺了不少銀兩,龍驤衛那邊忙的都要排班,鳳凰翊衛閑著也是閑著,可以去抄家積攢經驗。
    皇後在天選人的劇本中,肯定也不是正麵角色,最少也是前中後期的boss。
    鳳翊衛幫忙抄家,那是有條件的,燕颯茗要拿三成,這三成,她一分不要,全送去西北用作軍費。
    小皇後所做的一切,從來沒有避開過他,昭明帝知道小皇後也打著抄家銀兩的主意呢。
    這事,皇後手下的鳳翊衛算是半個專業的,能有七成歸他,就算上小皇後一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除了幾個多代世家,其餘世家在昭明帝這,就是案板上的魚,隻看他什麽時候想宰。
    與小皇後聊到這些,就算作是放鬆,整日繃緊著心神不利於長壽。
    給一位皇女同時賜婚三位夫君的事,昭明帝親自來做,這個罵名小皇後暫時背不動,還得靠他。
    三家接的聖旨,正是歡天喜地、禮炮齊鳴,出去打聽,發現像他們這樣的還有兩個。
    如今的情況,就不好做了,一位皇女,三位夫君,自古以來就沒有這樣的事。
    當場沒有駙馬不能為官之說,被精心挑選出來的三位,咬咬牙,沒有鬧,先把好處拿了再說。
    抗旨不尊是重罪,沒有人敢以九族的脖子是否堅硬來試探昭明帝。
    都是家中沒有背景的,全家榮辱關係在他一人身上,關上門來,罵都不敢罵上幾句,隻能老實‘待嫁’。
    昭明帝多年來的積威,沒有人敢看皇家笑話,三位駙馬也是半個皇室中人,有汲汲經營的,還要上門賀喜。
    聽說這三道聖旨後,確實是平地驚雷,整個京城都被震了三震,二皇女第一時間找到大姐姐求證。
    從大姐姐這,得知近些日子母後與她說的一切,才明白,原來母後與父皇比她知道的更光輝偉岸。
    “大姐姐,我也想像你這樣,娶好多位駙馬,生下孩子就去戰場殺敵立功,給母後和母妃爭光。”
    往後的路難走,有母後母妃還有父皇支持,大皇女心中充滿希望,同樣鼓勵二妹妹。
    “那姐姐可等著聽女將軍凱旋的故事。”
    二妹妹從小就愛習武,跟著先生學了演練兵法,排兵布陣。
    “母後願意給我們機會,二妹妹,我們一定不能讓母後在父皇那失了麵子。”
    這事是母後的行事風格,父皇做事沒有如此細膩,單看大皇子和太子就知道了,他們二人如今還關在明哲殿。
    “我要去尋太醫,問問女子怎麽樣才能易有孕,怎樣調養男子身子,二妹妹有時間,不如陪姐姐走一趟。”
    最遲明年這個時候,肚中必須有個孩子,等到昭明二十八年,大皇女入國子監為官。
    喜歡快穿之混低保日常請大家收藏:()快穿之混低保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