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第四個古代世界27)
字數:7510 加入書籤
之前做大皇子妃,鮮花錦簇,但如烈火烹油,大皇子妃真怕夫君哪天棋差一招,落得個妻離子散。
現在這般,於她正好。
母妃出身周家,身世顯赫,一直看不起她的出身,明裏暗裏,都是說等生下嫡子後,讓夫君向父皇求娶的側妃,以壯大夫君手下勢力。
現在可不會如此,母妃的出身,滿宮之中,沒有比她更低的。
夫君如今情況,那些有追求的貴女,都不會入這個火坑,其餘女子,於大皇子妃而言,都是小小事一樁,覆手可滅。
大皇子妃膝下兩個孩子,夫君已經上書請旨,定了世子之位。
而夫君也親口與她說的,還要再給家裏掙一個爵位,讓兩個孩子不必相爭。
除了兩位嫡子,別的孩子,就靠他們自己去爭,大皇子是沒有心思給他們未來打算。
夫君如今看來是越發順眼了,做事也是會多想著家裏,沒了那份野心,大皇子妃的日子好過多了。
以後就是穩坐釣魚台,坐山觀虎鬥,任憑後院風波再起,都與大皇子妃無關。
大皇子這是提前退出,還得到父皇一絲憐憫,沒收回爵位,上書請封世子也是即刻下封。
等新君上位,隻會加恩於夫君,至少也是個子爵爵位。
這話,大皇子妃不敢與任何一人說起,隻有在一人獨睡時,將臉蒙在被裏,一人偷笑。
等站在人前,大皇子妃臉上還總帶著一絲憂愁,不知情的,總會可憐大皇子妃。
“眼見著,她的日子也好起來了,可憐本宮,不知何時是個頭。”
大皇子妃瞞得了別人,瞞不過太子妃,太子妃一眼就知,大皇子妃這是麵苦心甜。
大皇子如今這番狀態,反倒是好的,少了折騰和風波,不像太子,就是立在人前的一個靶子。
太子就是一個精致的瓷瓶,看著風光霽月,不知何時就會被石子擊碎。
如今想全身而退,隻有走過獨木橋,或者夫君自請辭去太子之位。
這兩者,讓太子妃選,肯定是前者,父皇麾下隻有幾個孩子,還能爭一爭,如今宮中的孩子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怕是爭不過來。
她得了另一人的記憶,才覺得此方世界到處是古怪,古怪的源頭,就是當今,隻能謹小慎微,謹言慎行。
可惜拚死生下的,是個閨女,又因為落入湖中傷了身子,此生再難有孕,又少了一分把握。
一個沒有子嗣伴身的太子妃,隻能依靠太子,也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成了太子的隱形不良。
“周貴人那邊消停了?”
來了鳳儀殿,盤著十八籽,昭明帝明顯是知道後宮動靜,才會有此一問。
這算是什麽奇怪參與感,這些事情,官家知道的,比她還清楚,卻總是要來問她。
“今日大皇子妃帶著孩子進宮,聊了一會,消停了。”
大皇子妃與周貴人聊的那些,在半個時辰後,就有宮女將消息送到燕颯茗這。
兩人聊的,明麵上挑不出毛病,都是些家長裏短的話。
暗地裏有些有何深意,隻有他們二人還有大皇子知道。
大皇子這些日子聰明,看來是顱中之水控幹,總算是做了一件讓他舒心的事。
“既然消停了,就留她一條性命,以後就待在在鍾粹殿,朕問了六皇子,他不願另改玉蝶,那就先如今這般。”
也是大皇子和大皇子妃動作快,再過一日,周貴人還是如今這樣不識好歹,皇宮中又要多一抹冤魂。
昭明帝不是好脾氣的人,能給這麽長時間,就是看在周貴人為他生了兩個孩子的份上。
現在,總算是有個好結局,沒有逼他親自動手,昭明帝不在乎自己那岌岌可危的名聲,隻是還是希望周貴人能活下來。
周貴人消停的消息,次日就傳出宮外,傳到了南方,周家潛逃在外的逃犯,還想活命,隻有隱姓埋名,從此忘了自己出自周家這一條路。
沒了與南蠻勾結的周家在暗地裏使絆子,二皇女終於是打的南蠻子膽寒,讓南蠻盡歸。
昭明帝在位期間第一次泰山封禪,就是將此事昭告天地,讓天地共證。
二皇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戰成名,被封為侯爵,由燕颯茗教養幾日的兩位小皇孫,都有了子爵爵位。
滅了南蠻,同時是周家覆滅,朝堂之上,武將群龍無首,除去燕家,誰也不服。
這些武夫,都什麽時候了,還看不清局麵。
昭明帝大勢已成,手下有二皇女這把利刃,世家惶惶,終日不可安,隻等著落下一刀。
昭明帝有了貓戲老鼠的心態,此時不急,這些跳梁小醜,什麽時候收拾,都是順手的事,反而仔細清點周家財產。
小小一個周家,兩百年積累,居然富可敵國,國庫之中的白銀還沒有周家庫房裏存的多。
在南邊,周家就是土皇帝,京城中有的,周家屬城中都有,養肥的碩鼠,現在歸了昭明帝。
一向小氣的昭明帝,此次一分沒取,全部留在南蠻之地用於建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都是周家收集的民脂民膏,隻能換個形式再用在南蠻百姓身上。
留下軍隊駐守深耕,又撥了官員過來,昭明帝帶著小皇後又向南走。
“梓潼,快看!”
昭明帝南巡,隻帶了皇後一人,後宮嬪妃,平日裏有再高的體麵,此時也全部留在皇宮之中。
京城地處北方,沒有見過如此浩瀚的山川之景,這一路,昭明帝和燕颯茗兩人都走得很慢。
帝後兩人一同出巡,有大臣皇子皇女陪同,一路上都是順心而為,原定一旬的南巡,被燕颯茗和昭明帝兩人走了三旬時間。
這是昭明帝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的南海之濱,天之極也,見慣稀世珍寶、眼光極挑的昭明帝,此時也要呼小皇後一同觀看。
“天地浩瀚,竟然有如此浩大的湖泊,本宮看奇聞異誌,聽說這南海湖泊中,有比山還大的魚。”
“確有其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此篇就是出自此處,那大魚長在海底深處,除非死亡衝上岸邊,怕難得一觀。
大魚不可見,海魚倒是不少,梓潼從不如與朕一起,一嚐這海魚美味,試試南邊的吃法,也不枉出來一次。”
帝後兩人,整整在這海邊待了七日,海邊的波光粼粼和浩瀚無邊,七日時間,兩人都是看不膩的。
昭明帝在第八日時,心中一動,要登高望遠一探究竟,看這海是否無邊無際。
此地再廣,也有邊線,三個月時間,還是從京城走到了南邊,昭明帝不信南海無邊。
“官家有何不信的,人走不到的地方,可不就是無邊無際。”
不說事實,而說認知的無邊,情況就是如此,一條河流,再湍急,也能從這一條這邊走到岸另一邊,跨越大海,靠人力不可為。
“朕昔日聽聞,在海的那邊,有另一塊天地,那裏的人與我們並不相同,白色皮膚、藍色的眼眸,金色的長發。”
“聽著像是與容貴妃有些相似,若是如此,榮貴妃先祖怕就是從另一塊大陸來的,此時從何處聽到的,本宮從未聽過。”
“一個早逝的故人,天妒奇才,若是她還在,梓潼會喜歡她的。”
說起這人,昭明帝眼中並不帶懷念,隻是恍惚間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未曾想起過她。
這個世界的外來客,應當不止一人,燕颯茗猜測,昭明帝的秘密,就是這外來客中。
這個世界的世界壁有些許薄弱啊,這都穿了多少個了,居然還是絡繹不絕。小世界天道怕不是在釣魚執法。
跟男人聊的白月光,或者聊他心中特殊的那位,燕颯茗可沒有這個愛好。
“本宮乏了,先回去歇息,官家先在此處看著。”
梓潼一如既往,總覺得他身上都是麻煩,不願意碰觸,也不願意了解。
昭明帝失笑的看著小皇後離去的背影,多少年了,小皇後還是如此小孩子脾氣。
不想知道便不想,這般躲開他,真是為難小皇後了。
那人之死,是昭明帝動的手腳,死前被困三日,說盡了她知道的所有,而後死不瞑目。
那人永遠看不明白,如今是皇權當世,容不得她的人人平等,為了江山長久,也容不得她。
那是什麽樣的一個世界,昭明帝已然清楚,沈氏女、太子妃,都是與那個世界有關。
小皇後不知其中內情,此這事不怪小皇後,隻是,有些有心人,留不得他。
“謝得貴,殺!”
“奴婢這就去!”
張明帝冒出這麽一句,謝得貴也不多問,讓徒弟跟在主子身後,自己下去安排。
萬歲爺雖然一字未說,謝得貴知道該取哪些人項上人頭。
因為皇後主子不喜,被陛下遷怒,原本還能有三年壽命,如今怕是隻剩一天。
一人待在茫茫大海前的小礁上又有何意義,昭明帝跨步上前,追上小皇後,與她並肩而行,一同回去。
“過些年,梓潼與朕一起西巡,去西北與匈奴過上兩招。”
怎麽去哄有些生氣的小皇後,昭明帝手拿把掐,他知道有一招百試百靈,而且不是畫餅。
“依官家的!”
昭明帝南巡,原本是為了接二皇女回京,結果真當成是帝後兩人出宮遊玩,總共隻見了二皇女不到六個時辰。
二皇女最終還是被留在南邊,這是二皇女請命,她要在此一震宵小。
此後足足五年,二皇女都未回京,而是紮在了南邊,她在訓練一支足以抵抗匈奴的軍隊。
二皇女留下來時,就是用了這一句勸了父皇,兩個由母後暫時照料的孩兒,二皇女怕驚擾了母後,讓送去母妃宮中。
二皇女回京之日,就是匈奴死到臨頭之時,此次昭明帝禦駕親征,沒有大臣不知死活的想要攔住。
打頭在前的是二皇女和她手下親衛,然後就是燕颯茗的鳳轎和昭明帝的龍輦,身邊跟著鳳翊衛和龍驤衛,而後就是二皇女訓練的騎兵。
還有各種資兵器輜重、糧食補給,浩蕩蕩的,一行數萬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路風塵仆仆,月旬之內,就到了燕家世代駐守的邊關城。
這是自嫁入皇宮、大婚之後,燕颯茗第二次見到父母親族,陛下到來,他們要親迎。
眼前的是皇上與皇後,他們是臣子,要行君臣之禮。
“父親母親請起,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都起來吧,自家人無需多禮!”
早知道自家小妹嫁給皇上之後越發放肆,親眼見的小妹走在陛下之前先來扶他們,還是有些恍惚。
陛下為了穩定燕家,付出了太多,在家中都沒對皇後如此嬌慣。
怎麽對付匈奴,自然有燕家和二皇女商量,昭明帝和燕颯茗兩人作為吉祥物,被死諫要求留在關內,不可踏出一步。
等燕家軍士和二皇女手下騎兵磨合之後,就是匈奴死期已到。
匈奴騷擾邊關,靠就是他們的胯下的戰馬,二皇女訓練的騎兵,一人兩馬,還裝了絆馬索、砍馬刀,就是專程針對匈奴。
如今要做的,就是摸清草原地圖,燕家與二皇女一並派出斥候,等摸清各匈奴部落動態,就是匈奴死期。
“梓潼,在此處建一小城,正好在草原之中,可以作為匈奴各部落周轉。”
“本宮以為此處、此處、還有此處,三處各建一小城,形成三角之勢,正好互為倚靠。”
燕颯茗和昭明帝兩人不能出關,就拿著斥候傳回來的匈奴地圖,在計劃戰後的事。
“也好,此三處作為屯兵處,可震懾整個草原,隻是匈奴掠奪成性,此事不好辦。”
匈奴可殺一時威風,但是滅不了族,就算如今殺的血流成河,讓匈奴徹底膽寒,不過百年又要死灰複燃。
一時壓製匈奴,昭明帝還是不放心,他聽過外族入主中原的故事,就怕這匈奴賊心不死。
“匈奴百姓也是百姓,所圖不過溫飽二字 若是能解決匈奴百姓溫飽,陛下擔憂可解。”
“百姓所圖安居樂業,朕也知道此事,草原貧瘠又無雨水,如何解決這溫飽之事,此事,隻看可有良種子。”
喜歡快穿之混低保日常請大家收藏:()快穿之混低保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