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孫闖蕩我享福
字數:4929 加入書籤
好狠的蔚王,狠起來連自己都要捅一刀!
見朱厚煒以親王的身份直接請命削藩、改封。
不少官員心中都下意識暗罵一聲瘋子。
哪有這麽玩的,這就是當初建文朝力推削藩把建文坑慘了的那幾個憨貨都沒有這麽狠吧?
“蔚王,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弘治皇帝皺眉,聲音有些低沉,一時讓人難以判斷其心中所想。
“回父皇的話,兒臣很清楚。”
“而且,兒臣想,諸王也應該是讚同兒臣的。”
朱厚煒點點頭隨即道“父皇可能準許寧王、安化王上朝?”
寧王?
安化王??
弘治皇帝這才想起來,前些年造反了的兩個憨憨親戚,現在還被關著沒有嚴肅處理呢。
“難道安化王和寧王都被這小子搞定了?”
弘治皇帝心中暗暗想著,當初因為兩件事都放權給了鎮國府,後續的處理朱厚照、朱厚煒說“後續有需要先緩一緩”他也就沒多問認為兩人應該不至於太過沒分寸。
現在看來,這是早有預謀。
“讓牟斌去天牢,將寧王同安化王帶過來。”弘正皇帝頷首。
不多會,寧王、安化王以一身罪囚裝被帶到大殿中。
“罪王參見吾皇。”
兩人來到殿中,都沒有第一時間去看弘治皇帝,而是下意識便將目光尋到了朱厚照、朱厚煒,在兩人輕輕頷首示意後這才朝弘治皇帝行了個禮。
“寧王,安化王,你們身為皇室宗親,世受國恩卻造反亂國,實乃不赦的大罪,但法外不外乎人情。”
“現將你們改封海外為大明而戰,既是戴罪立功也是給你們身為太祖後裔正名,你們可願意?”朱厚煒看向兩人,嚴肅問道。
“罪王,願意。”
“得,果然是背著朕早就有所布置,這倆混蛋玩意。”
弘治皇帝嘴角微抽,但心中還是不能徹底放鬆。
就算有兩個造反王爺的支持,這事也不是那麽好辦的。
一般的皇明祖訓違背是文官逼逼賴賴,這種改祖製的事可是會遭到整個宗室反噬的。
當初建文就是沒有扛住反噬,最後才有了他們這一脈。
往事仿佛就在眼前,曆曆在目,怎能不慎重?
“殿下,說句冒犯的,藩王問題確實是我朝的一個弊病,但貿然削藩、改封海外是否有些不妥。”
弘治皇帝還未說話,文官們先一步站了出來。
照理說,這種損藩王權益的事情,是符合文官們的集體利益的,一般情況下他們不會跟削藩持反對意見。
但這事兒不小,主動掀起的還是蔚王。
這就讓他們心中有一種不妙的感覺,總覺得這件事不會就這麽簡單。
何況,這局對於蔚王注定難以是大順風,畢竟太宗皇帝就是藩王造反起家的,燕王一脈搞削藩,天然就有點......
你懂的。
所以,這好不容易文官們隻要站出來就可以順風一把的對局,自然會有人忍不住想要站出來當這個出頭鳥。
憋屈了辣麽久,還不能讓人硬氣的站出來一次?
“不妥嗎?”
“可本王作為藩王就認為挺好,寧王、安化王也這般認為。”
朱厚煒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一邊的寧王朱宸濠、安化王朱寘鐇。
“嗯,本王也認為很好。”兩人點頭聲援朱厚煒。
“本王二人是罪王,是死罪,但蔚王仁慈為本王二人爭取活命的機會,讓本王二人留下有用身為大明的事業盡一份力,有何不妥?”
“難道非得宗親相殘,手染血親血,這才是你們這些文官想看到的?”
寧王瞪眼,他當初就是被世家、文人給坑了玩壞的,現在看到這些家夥站出來壞自己好事自然沒有一點好臉色。
那誰,你很拽啊居然想壞本王的“列土分疆”大計,有能耐站出來單挑,本王砍不死你!
“二位王爺,您二位的身份是......這對您二位是網開一麵,但其它的王爺們可沒犯事,這若是惹出了動蕩,那對大明江山社稷可不是一件好事。”
對寧王、安化王,站出來的文人雖然語氣還行,但要說敬也沒有個真正敬的態度。
直接說明了他們和一般宗親的不同,他們是特例代表不了別人。
“不見得,趙王、潭王、穀王、靖江王等諸王也是很支持本王的決定的。”
朱厚煒突然開口,從懷中掏出一疊信件。
“其上,有八位親王,三十六位郡王對改封與削藩之策的認同態度簽字。”
“請父皇查看。”
朱厚煒將信件盛到弘治皇帝案前。
“八位親王,三十六位郡王......”
弘治皇帝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自己手頭的信件。
大明現在王室雖然不少,但親王數量因為有些曆史原因卡在了二十九個,算上朱厚煒也才剛三十個而已。
一下子就搞定了八個,這已經超過兩成五了。
何況後麵還跟著二十九個郡王!
在初步確認這信件的真實性後,弘治皇帝依舊難以平複心中的情緒。
這倆混小子,朕給他們放權才幾年,怎麽能悄無聲息的把這麽一件大事給幹了如此多的進度?!
“陛下。”
鄧艾率先沉不住氣,拱手想要請示弘治皇帝確認的信件情況。
劉建、李東陽、謝遷等大佬級文官也頗為好奇。
一下子就是四十幾位王爺,其中還有八位是真正的皇下最高爵位的親王。
這種事難道真的被悄無聲息間辦好了?
“確是幾位王弟、王叔的手筆。”
弘治皇帝淡聲,震聾發聵。
“怎麽可能?”
有人難以置信,蔚王狠的一批沒道理其它藩王也會陪他一起瘋啊。
這可都是沒有搞出大動靜的情況下搞定的,說明鎮國府那邊根本就沒有搞太大的動作!
“宗親們這些年雖然有點......但都還是明理的。”
“在兒臣派去說客的一陣講道理後,他們都非常認可覺得這才是宗親未來的出路。”
朱厚煒麵帶微笑,人畜無害。
蘿卜加大棒,表示鎮國府會支持他們出海外封後的一批軍建,還會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最後在闡明老一輩是可以留在大明讓子孫出去闖蕩為他們那一脈揚名的。
在稍加用寧王、安化王做例子,用鎮國府、朱厚照的各種戰績為威懾......
祝枝山這任務雖然艱難,但又沒有那麽艱難。
畢竟除了皇帝一脈,大部分的宗親王脈哪一家不是子嗣成群。
生著玩的孩子多了,用兒子來保住他這一輩在大明降服對諸王而言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嗎?
簡直毫無壓力。
反正天子之澤要從他們這輩開始算根本就影響不到他們,外封開拓封國還可以讓後輩代勞。
他們一輩子反正是有保障了,哪管他身後風浪滔天呢。
再說了,這事要是逆轉不了必成,他們也不必成為最後的硬骨頭吃苦被打擊。
沒成的話現在說過的話也可以當屁放了,鎮國府也不可能單單讓他們出海不是?
況且同意了決定,就相當於站在了朱厚照、朱厚煒的統一戰線,還能獲得協助,已經很對得起後輩,盡到了做長輩的責任了好吧。
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孫闖蕩我享福。
